当前日期:

目录

客运
建国前客运除借助于驴、骡牲畜外,大部分是客货兼营的人拉大轮平板车。民国10年(1921),县城开始有黄包车拉客,31年有黄包车20多辆,民国37年增至50辆。
萧县汽车客运始于民国19年,李公达当区长时自费买一小客车客运,从萧县南门里火神庙(今县招待所后院)发车,抵达涂州西关,每日两班,每座票价4角,低于黄包车每客5角(价格相当于1斗小麦)。由于路况太差,时跑时停。
民国23年,徐州利行汽车公司始发铜山、萧县、邳县、丰县、睢宁、砀山、宿迁8县班车。本县汽车站仍在火神庙处。淮海战役开始后停驶。
1955年9月,县交通科始发一辆客车往返萧徐一线,汽车站仍设在火神庙处,有职工2人。1958年后随着容运量的扩大,上级拨款在萧城南高堤新建汽车站1处,当年移入新址(即现汽车站南侧家属院)。1959年,萧县至黄口、濉溪、桃山相继通车,设黄口、杜集、孤山汽车站,每站职工2人。1960年有营运客车3部,当年运输114462人次。嗣后,杜集汽车站划归淮北市,孤山站撤销,仅剩萧城、黄口汽车站。1971年宿县专区汽车运输公司在本县建立第5车队,有客车6部,当年客运32.62万人次,周转845.85万人/公里。至1985年计有营运客车38辆,其中宿专5队31辆,交通局2辆,个体户5辆。萧城、黄口两个汽车站,每天发、接14条线路78辆车次力班车旅客(含不同方向过路客车)。本县始发的班车,大都由由宿专5队承担。客运价按每人每公里0.024元计算,行李包裹按每公斤每公里(10公斤以内免费)0.0024元计算。
货运
建国前的货运,主要是牛拉太平车和木制独轮车。据民国19年社会调查,本县有人力独轮车约8000辆,每辆载重400斤左右,时速可达4公里;牛车约4000辆,每辆载重约1400斤,时速达3公里。运输货物多系农副产品,粮食运向徐州、黄口、曹村等处。至民国22年,《交通公路》载:萧铜路沿途运输之货物为豆、麦、瓜子、白菜、桃、石榴等。牛车每次运输价约合当时货币5元,小车每次运输价约合1元。运输工具均为私有,全系个体劳动者自谋生计而为之。
建国初期,货运量甚少,六十年代前,均由搬运站承担。1971年宿县专区汽车运输公司在我县设置一个客、货运输第5车队,时有货车10辆,货运3.38万吨,货车周转135.61万吨/公里。从1971年到1983年,先后配备货车38辆。
1978年萧县交通局汽车队成立,有职工32人,客车4辆,货车9辆,车队设于萧城南高堤西与萧县制药厂为邻。到1985年,有客车2辆,货车12辆,主要承运煤炭、札食、化肥、农药以及日用百货、农副产品等运输业务。客车不单独售票,主要承担社会团体活动及各种会议学习、参观包车之用。
1984年,位于毛郢孜煤矿所在地王典镇先后购置汽车87辆,小四轮89辆,联合外地汽车25部成立联运公司。公司负责联系货源,安排车辆,进行有偿服务,按运费的1%提取管理费。毛郢孜煤矿年产煤30万吨,运输公司承担18至20万吨的运输量。1985年,全县有货运汽车580辆,货运量达111.8万吨。货物周转量4886万吨公里,其中汽车3879.24万吨公里,其他机动车945.55万吨公里,人畜力车61.37万吨公里。
搬运
1949年下半年,全县有平板车36部,因货源不足,大多外出揽活。1951年,先在黄口组织起1个有100余部平板车的搬运队,成立萧县第一个搬运工会,继而在杨楼又组织1个30多部平板车的搬运工会;嗣后,文将萧城个体营运的平板车组织起来,成立萧县搬运工会。
1956年下半年,县有两个长途运输队,黄口运输队54人,龙城运输队56人。之后,黄口、龙城、杨楼成立3个运输合作社,有职工241人,其中黄口174人,杨楼29人,龙城38人,全年完成运输任务92477.71吨公里,装卸货86472.71吨。至年底,民间运输全部过渡为集体所有制,组成8个运输合作社。其中朔里运输合作社,下设3个运输队,有平板车164部;杨楼运输合作社,2个搬运队,4个小组,工人50名;龙城运输合作社,3个运输队,10个运输班,工人111人,板车100部,大杠推车38部,人力大板车1部;王寨运输合作社27人;黄口运输合作社152人,平板车134部;萧县搬运站,有马车3台,役马12匹,工人38人:黄口交通管理站,设副业搬运队4个,106人;石林运输合作社未统计在内。
社会上尚有散车136辆未参加运输合作社。其时,主要运输工具是牛车、平板车、手推车,肩挑数量很少,基本上没有驮运。1957年8月20日,萧县交通局拟定运输费统一价格表(见下页)。
1958年,全县搬运部门有平板车547部,马车52辆,独轮车150部。马车运输量完成34.14万吨公里,人力搬运完成45.6万吨公里。
1960年成立县运输公司,下设5个搬运队,一个马车队,同年又增设了王寨、张庄寨两个运输队,计8个队,职工750人,其中,干部32人,运输队员718人,平板车675部,马车8辆,客运三轮4部。12月调整了运输价格:每吨公里马车1角,平板车5角,手推车6角,肩挑1.4元,驮运7角5分。
运输费价格调整表(1957年8月)

1962年调整了民间运输业的所有制。将原县办和区办的搬运站,统一调整为集体所有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对1958年以来无偿调用运输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运输工具,全部作了清算和退赔。计退赔给各运输合作社的总金额3.4万元,同时制定了运输营业许可证和车辆牌照。
1964年在萧城、黄口建立两个常年专业运输队,计57人,在区以下较大的集镇建立67个季节性的运输队,计1587人。此外,社队还组织51个副业运输队,投入各种运输车辆1256部。
至七十年代初,运输工具已开始向机械化转化。1978年,原拉平板车的工人,大都成了机动运输车辆的驾驶员。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平板车成为农家田间地头及短途运输工具。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开始购置小四轮和汽车,农忙种田,农闲搞运输,1985年,农民购置载重汽车360部,小四轮及手扶拖拉机5325部。
上一篇:第二节 桥梁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