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农村坑塘星罗棋布,河网纵横,丘陵区不少水库的水常年不断。全县总水面114464亩,其中坑塘24002亩,河流40796亩,大中沟23346亩,中小型水库26320亩。可养鱼水面32093亩,占总水面的28%。其中坑塘能养鱼的11468亩,河沟能养鱼的1305亩,水库能养鱼的19320亩。
本县各水域,除龙河因工厂“三废”影响不能养鱼外,其余水的理化性质稳定,中性偏碱,PH值在7.48—9.5,适合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利于渔业发展,特别是坑塘多在村庄附近,有大量的生活污水流入,营养盐类丰富,水质较肥,有利于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繁殖。河道由于流经广大农田区,带来了大量的无机盐,适宜于水草、浮游生物的生长,水库均属浅水型,草多水肥,水草茂盛。
本县鱼类优势种群为鲤、鲫,小型经济鱼类为鳌条、麦穗鱼。另外,由于本县地势较高,水体浅,凶猛鱼少,所以小型野生鱼得以繁衍生息。
本县鱼苗和成鱼生产过程中发现有鱼病,如草鱼肠炎病、烂鳃病、疖疮病、赤皮病、白皮病、水霉病、气泡病等,但程度较轻。
在养殖和捕捞方面,建国前,没有专业养殖场。1958年,本县建立了水产养殖场,因为技术力量薄弱,繁殖鱼苗的能力差,一直到1968年鱼苗还要到长江采购,由于路途远,消耗人力物力多,加上地区差异性较大,鱼苗适应性差,效果不好。在这之后,本县家鱼人工繁殖成功,自育自养,促进了渔业的发展。1983年,有水产职工30人,鱼种塘50亩,每年人工繁殖家鱼苗1000万尾,赔育鱼种400万尾,基本上能满足本县放养需要,但大鱼苗仍是供不应求。
在养殖方法上,过去是人放天养,只放不养。1981年后,养鱼水面大包干到户,调动了农民养鱼积极性,有的户亩产超过千斤鱼。但总的养鱼水平还很低,平均每亩水面养鱼单产10.7斤,而全国平均是42斤。从水域类型看,坑塘养鱼单产42斤,全国是100斤,水库养鱼单产0.4斤,全国是11.8斤。
在捕捞上,仍然是传统鱼具,有拉网、搬网、抬网、撒网和罩,下丝溜子,工具陈旧,技术落后。1985年,全县捕捞鱼210万斤。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