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前,大部分土地等生产资料为地主、富农所占有,广大劳动农民,只得靠租赁土地,当雇工、借高利贷或讨饭度日。土地改革时,占全县农村总户4.6%的地主、富农,占有18.2%的土地,占全县总户67.7%的贫农、雇农,只占有31.01%的土地。丁楼乡周圩子村133户,620人,解放前周姓地主占有土地2415亩,人均土地34.5亩,而广大贫下中农人均土地只有4分,每年有34.6%的户逃荒讨饭。民国21年(1932)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馆《教育新迹》第十四期《长安村(现隶属本县刘套镇,原系萧场、萧庵子、陈坝子、陈屯、小姬庄6个自然村组成)农村经济调查报告》记载:全村214户、962人,耕地2860亩,半数以上集中在16个富户手中;这16户所有耕地比其他198户所有耕地的总数还多120亩。刘坝子54户,耕地715亩,仅刘姓地主1户,占去400亩。无地、少地的农民,只有靠当长工和租入富户的土地度日。本村当长工的18人,其中10人兼做佃农、农民租人耕地共计1175亩,其中有875亩是从本村地主手中租来的,占本村耕地总数的30.6%。本村共有畜耕187头,但因分配不匀,没有耕畜的农家有80户,没有耕畜的农户主要是“用人力去换牛力”。借用耕畜耕地1亩,应当替人家工作3天;过此以上可以取得工资,工资数额平时每工2角,忙时每工4角,冬天做散工只吃饭不拿钱,按每工2角的标准把劳力折合货币、粮食,租用耕畜耕地1亩,出租费6角,或者小麦1斗(按照当年收获时候的市价)。当时农民生活水平极低,贫农(约占70%)有8个月吃高粱,杂以豆类,4个月以甘薯为主要食粮,兼吃高粱,农民穿着的衣服,主要靠土织土纺,家具古老简陋。
抗日战争时期,本县由三方政权主政。民国22年,国民党县政府统计控制区内纳税田亩为180万亩,日伪县政府统计控制区内纳税田亩为100万亩,九、十区为抗日民主政府控制之下,共有土地36万亩,总计全县土地为316万亩,比民国24年土地陈报时的240万亩多出76万亩。全县不少田亩都要承担两方或三方政权的税捐。国民党县政府规定每亩征收田赋2斤、军粮6斤,一年派四季;日伪县政府规定每亩征收县税11斤,加耗一斤八两,一年派两季,同时规定每亩强行收买小麦18斤。除正税外,还有杂捐,如薪饷、菜金、军装、子弹、布棉、盐税等。负担最重的是三方政权边缘区。农民只得靠借债,变卖牲畜、农具过日子。
建国后,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64年社员从集体经济中分配得到的人均收入为33.11元,家庭副业收入为29.70元,合计人均收入52.81元,1978年人均收入98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1980年全县社员人均收入达182.3元,1985年人均收入305元(其中有再分配5元),比1980年增长67.5%。
县委农工部1985年从全县选择不同类型地区270个农户调查,1980年总收入为454170元,1984年总收入为757709元,增长66.8%。生活消费,1980年为232226元,1984年为306341元,增长32%。到1984年底,户均自行车1.1辆,缝纫机0.66架,收音机0.73台,钟表1.2只,大型家具3件,分别比1980年增长4.9倍、4.1倍、3.4倍、5.9倍、15.7倍。不少农户购置了收音机、电视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
农民的主要食物消费量显著提高。1980年与1964年相比,粮食消费量由人均436斤增加到485斤(其中细粮占80%以上),增长11.2%;食用植物油由人均入9斤增加到12.48斤,增长58%,肉鱼禽蛋由人均14.8斤增加到15斤,增长1.3%;食糖由人均2斤增加到4.5斤,增长125%。
农民住宅状况的改善,始于七十年代。1982年后,农村建房速度加快,新建住房的建筑结构多为瓦砖、水泥、杉木、预制桁条,近四年平均每年建房面积为140万平方米,部分是明三暗五带出厦,两层楼房也不断出现。农民住房面积,县统计局1964年在杜楼公社小张庄生产队(中等经济水平)调查:全队19户67人,房屋46间(均系草房),人均占有10.8平方米。县委农工部对270户家庭经济调查,1980年人均占有房屋15.8平方米,1984年人均达23.5平方米(瓦房占59.1%)。
全县城乡储蓄,1978年为248.4万元,1980年达1598.7万元,比1978年增长5.4倍。1985年,达5795.5万元,人均58元,比1980年增长2.6倍。
附:人民公社化农民收益分配情况表:
农民收益分配情况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