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地表水
据萧城、张庄寨、罗王庄三站1950—1980年实测资料统计,本县31年年平均降水总量为15.03亿立方米,占全省降水总量1600亿立方米的0.94%,最大年降水量为1963年的24.56亿立方米,最小年降水总量为1966年的11.6亿立方米,仅占全省降水量的0.7%,而面积占全省的1.33%。
全县人均占有地表水374立方米,亩均250立方米,占全国人均2630立方米的13.8%,亩均1301立米的11.5%,占全省人均1283立方米的25.6%,占宿县地区人均550立方米的80%。
萧县河流大部分流入萧濉新河,小部分流入王引河,连同上游地区汇入总面积511.8平方公里,其中砀山县汇入本县集水面积244.2平方公里,铜山县汇入集水面积108.9平方公里,永城汇入集水面积56.6平方公里,丰县汇入集水面积19.0平方公里,淮北汇入集水面积66.0平方公里,濉溪汇入集水面积15.0平方公里,宿县汇入集水面积2.1平方公里,本县境内集水面积1861.1平方公里,汇入萧濉新河的集水面积1509.7平方公里,全年径流总量2.84亿立方米,占全省河川径流总量的0.46%,径流深174.9mm,径流系数0.21,最丰水年7.03亿立方米,最枯水年0.9亿立方米。
径流量年际变化表
单位:亿立方米

地下水
静储量:
按深5M—40M,41M—100M含水层的水量分区估计:黄河故滩5M—40M的静储量为17.4亿立方米;40M—100M的静储量为2.5亿立方米;高滩以南至大吴集以北5M—40M的静储量为8.1亿立方米;41M—100M的静储量为7.3亿立方米,大吴集以南5M—40M的静储量为9.3亿立方米;41M—100M的静储量为6.9亿立方米。
动储量5M—40M的储量不超过3万立方米,41M—100M的储量为4.3万立方米。
调节储量平原区为24.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折合3.39亿立方米。
开采储量:
平原区(包括废黄河)正常年开采储量为2.88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省地下水潜在开采资源的1.8%,最丰水年为5.07亿立方米,偏丰水年为4.07亿立方米,平水年2.09亿立方米,偏旱年1.70亿立方米,最旱年0.83亿立方米。枯水年灌溉定额为280立方米/亩,平水年为160立方米/亩。按80%的保证率计算,典型年地下水开采利用量为1.6亿立方米;按50%保证率计算,地下水开采利用量为9140万立方米,本县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地下水资源虽然丰富,但过量开采也将发生困难,本县与淮北市接壤的丁楼、双楼两乡,近年来人畜饮水发生了困难,就是由于淮北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淮北市生活及工业用水主要靠开采岩溶水,日开采量高达28万吨,以致周围地下水位急骤下降,靠市区的丁楼、双楼两乡,一遇旱情,20米深的手压井压不出水,40米深的机井提不出水来,造成两个乡40个自然村的14457人,6918头牲畜缺水,其中29个自然村的11870人、5744头牲畜严重缺。水。据水文地质科技人员勘测,只有开采150米至250米的地下深水,才能解决问题。水质
河流、水库取水样10个,井水取样19个,化验结果是:
龙河:从丁里闸、郝店桥北口取水样两个酸碱度(PH)为7.91和7.48。属弱碱性,氯76.6和101,碳酸盐为581和708,矿化度为27.6毫克当量/升和29.8毫克当量/升,总硬度(德国度)17.6H°和19.7H°毫克/升,均为硬水。含砷量超过标准150倍,离子总量为1060和1160,河水色黑味臭,污染严重,系化肥厂、磷肥厂、葡萄酒罐头联合公司大量废水排污所造成。
大沙河:从红庙、孙庄闸取水样两个,酸碱度为9—9.5,为强碱水,此水久灌良田,将使土壤碱化。
闸河:酸碱度为7.77,酚0.011,超过标准5.5倍。总硬度17.3H°,属硬水。
萧濉新河:于贾窝闸取水样,酸碱度高达9.45。
废黄河:酸碱度8.56。
新庄水库:酸碱度8.85。
永堌水库:酸碱度8.36,酚0.004,总硬度8.16H°,为软水。
地下水为淡水,埋藏浅,污染轻,水质好,以重碳酸盐为主,酸盐适中,PH值在7—8之间,水温16—18℃,矿化度小于1克/升,适于灌溉和饮用。赵庄、杨楼、黄口大部分井水氟的含量高,常期饮用可使人的牙齿发黄。
地面水质除倒流河、闸河外,其余均存在碱度过高的通病,灌溉农田易于返碱。
矿泉水
县城南5里,萧县中学院内有一口深井,此井水为优质矿泉水,已在北京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属含锶和偏硅酸的重碳酸——钙型矿泉水。地质矿产部、轻工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等有关方面的专家、教授一致认为,这个矿泉水的微生物、放射性指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水质感官良好,未受污染,动态稳定,可作为瓶装矿泉水开发。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