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城原为小街窄巷,土路高低不平,睛天一街土,下雨满街泥。民国18年(1929),始用块石铺路面,青石条镶路牙,宽约5—6米。当时的东西主街4条:同庆街位于最北部,东起东马道北端,西至文昌宫前;大同街位于北部偏中,东起东城门,西至西城墙,南折至西城门;民治街位于南部偏中,东起魁星楼,西至西城门;富贵街位于南部,东起荷花池小奎楼,西至西城墙。南北主街有4条:中山街位于县城中央,北起同庆街那稣教堂,南至大南门;民享街在县城西部,北起北门,南接大同街;府前街位于中山街东,北起县衙前大同街,南接民治街;文庙街亦称青云路,位于县城西南,南起小南门(即大成门),北至孔庙。行人小巷有贾巷、大侯巷、小侯巷、西马道、东马道、鸡市、龙厅等13条。日伪统治时期,由于街道失修,山洪冲刷,路面逐渐破坏。民国35年,中山路加修石子路面。1954年对街道进行整修和加宽,1975年至1977年,填平护城河,铺设淮海路(原城河路)、龙湖路、健康路。1978年后,全面规划城区道路,根据城区街道现状和自然环境的特点,采取棋盘式布置,以10条干路为骨架,东西向5条,南北向5条,纵横交汇,相互贯通,主要干道之间的距离400—500米,路宽6—8米,干道之间形成完整的街坊。1985年底,全镇共有10条路。6条街、22条巷。(详见城乡建设编)
下一篇:第三节 建设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