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鱼苗繁殖
本县鱼苗繁殖工作始于1959年,县农业部门于固镇区建立鱼种场,年产鱼苗10万尾。1967年5月,于虞姬公社十里长河建立国营水产养殖场,有职工24人,鱼种塘20口,水面35亩。用县内河塘内的成鱼做鱼种,年产鱼苗20万尾。1970年,养殖场迁至县城西南角,有鱼种塘8口,水面30亩。翌年又在西关轮窑厂(现酒厂)洼地扩建鱼种塘13口,水面25亩。同年,从长江引进亲鱼,开始规格化繁殖鱼苗工作,亲鱼主要是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年产500万尾。从此,大面积人工养鱼在全县得到推广。1977年,省、县两级拨款7万元,于灵西闸西侧新建灵璧县鱼苗养殖场,场址占地120亩,新开鱼塘27口,水面65亩,当年生产鱼苗780万尾。由于新场位于新汴河旁,水源充足,水质好,有利于发展鱼苗业的生产,从而使年产量不断增加。至1985年,产量达2100万尾。同年10月,县水产站在浍沟区进行尼罗罗非鱼种越冬保种试验,采用深井恒温水和塑料大棚保温获得成功,并在全县进行推广。
附表10-2灵璧县人工繁殖鱼苗统计表

二、人工放养
本县水域面积有70040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2%。其中河流总长度387.3公里,水面27870亩,可蓄水500万立方米;池塘3835口,水面18316亩,大、中、小型水库11座,蓄水面积12150亩;大、中沟33条,水面11704亩。这些水面是人工养殖的重要基础。过去因无鱼苗供应,所有水面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任凭野鱼自行繁殖。
附表10-3灵璧县人工养鱼统计表

1959年起,人工养鱼开始起步,主要鱼种为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放养面积较少。1967年,放养面积扩大到600亩。1970年后,放养面积增至850亩,随后因鱼种逐年增多,达到了自繁自育自养。1979年,县成立水产管理站,负责指导全县渔业生产工作。1984年,县水产站招聘13名有经验的渔民为技术员,具体指导养鱼工作。当年放养面积达18540亩,鱼类产量39.2万公斤。1985年,县水产站从上海购进sLD-2J300型立式鱼饵造粒机1台,解决了鱼饵料缺乏的困难。同年4月,县水利局和水产站在新汴河进行网箱养鱼试验,共设有14只6×6×2.5立方米网箱,面积为504平方米,每只网箱产鱼750公斤。11月中旬,水产站从上海购进一套SC-1型活鱼箱运输机组,促进了人工放养工作。12月举办全县渔业技术培训班,特邀上海市水产所工程技术人员来本地授课,系统地讲授了《鱼种鱼苗的培育》、《水生物学》、《人工繁殖》、《成鱼养殖》、《鱼病防治》及《池塘工程》等课程,提高了本县渔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当年,全县放养鱼苗2100万尾,面积达20000亩,年产成鱼85万公斤,其中养鱼专业户250户,放养面积125亩,年产成鱼1.6万公斤。同时水产站对40多只专业捕渔船颁发许可证,允许在内河自由捕捞。并招聘14名渔政检查员管理新汴河捕捞工作。
上一篇:第一节 畜牧业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