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地方病、传染病的预防
民国元年(1912),回归热大流行。2年,天花流行,属散发性,灾情尚不十分严重。12年,天花流行,全县受灾面很大。21年,霍乱大流行,全县死亡逾万人,仅泗城内就死370多人,死绝11户。24年,全县死于脑炎的800人。25年,天花流行,仅黄圩区顺河一庄就有800人染病,死20人。28年秋,疥疮大流行,县城北、城东北地区特别严重。31年,天花流行,发病率几乎占全县人口的1/3。
建国后,人民政府组织卫生防疫机构,大力开展疫病防治工作。1950年,全面接种牛痘疫苗,并结合接种防治伤寒副伤寒的二联疫苗和四联疫苗。
1952年,对流感、鼠疫进行了预防注射。
1954年,设立4个黑热病防治所,对该病进行普查治疗,并领导全县人民订立“爱国卫生公约”,开展爱国卫生活动。
1955年,举行全县性的全民卫生大扫除。
1958年,全县抽调医务人员162人,编9个组,分赴各地,查治丝虫、钩虫、疟疾、头癣等病。
1961年,抽调医务人员40多人,协助政府治愈浮肿病2506人,干瘦病8341人,小儿营养不良病423人。
1972年,学习李月华先进事迹,从各医疗单位抽人到病区就地治疗,总计治愈800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卫生防疫部门还经常对工业卫生、职业病进行检查防治,并组织开展有害有毒气体测定、二号病疫源探索和对地方病、传染病的调查、观察与监防等工作。到1985年,天花,黑热病、回归热己基本消灭,疟疾、疥疮等传染病虽有发生,但都能得到及时控制和医治。
二、疫苗接种
1950年起,卫生防疫部门每年都根据传染病、多发病的发病具体情况,适时地为人民接种各种疫苗,情况如下表:

三、妇幼保健
(一)推广新法接生
建国前,妇女生育大部分采用旧法接生,消毒不严,产妇容易感染疾病,新生婴儿容易感染“脐风”(即“破伤风”)。
建国后,大力推广新法接生,1952年,除培训改造旧“产婆,(接生人)13人外,另培训新法接生员30人,又在基层训练产婆11人。全县9区,每区设1个接生站,当年即接新生婴儿111名。1954年,县妇幼保健站建立后,又培训接生员13人,并成立接生小组8个。这一年接生平产1383人,难产27人。
新法接生推广后,新生婴儿死亡率和产妇疾病感染率都很低。
泗县推广新法接生部分年度情况如下表:

(二)妇女健康检查
1956年,对全县妇女的健康作一次检查,患有妇科病的11人,子宫脱垂病8人,不孕症2人,患有梅毒感染的33人。
1961年,患子宫脱垂的8524人,治愈的7044人;患闭经病的5806人,治愈的376人。
1975年,,检查患有妇科病的1067人,其中子宫脱垂120人,宫颈炎536人,阴道炎148人,不孕症25人,月经不调192人,附腱炎44人,宫颈癌1人,子宫肌瘤1人。
1977年,全年作妇科病检查的2596人,发病人数为983人,治疗人数为707人。患子宫脱垂的693人,已治的278人,治愈的46人。
1978年,妇科病较多,患子宫脱垂的3422人,其中一度的835人,二度的1294人,三度的1293人。
1979年,全县受检妇女10950人,发病妇女为4243人。其中子宫脱垂的125人,膀胱阴道瘘2人(已治愈)。县直机关18个单位受检妇女320人,有妇科病的145人。
1980年,受检妇女10997人,患有妇科病的2818人,治疗的2181人。子宫脱垂3145人,其中一度的1145人,二度的883人,三度的1117人;治愈的108人,做手术的68人,上托的398人,其他方法治疗的356人。患尿瘘的4人,做手术的2人,治愈的1人。
1981年,受检妇女9803人,有病的3429人,其中患尿瘘的4人,手术的1人,不宜手术的1人,拒治的2人:子宫脱垂的3130人,其中一度的1145人,二度的873人,三度的1112人;手术的230人,上托的503人,其他方法治疗的203人;治愈的340人,不宜手术的850人,尚需手术的799人。
1982年,受检妇女10150人,发病者2031人,其中患尿瘘的2人,子宫脱垂的439人。
1983年,受检妇女4622人,患病的831人,其中阴道炎216人,宫颈炎364人;治愈的251人。
1984年,受检妇女5813人,发病者2288人,其中阴道炎734人,宫颈炎1553人,宫颈癌1人。8~12月,对县直73个单位的908名妇女职工进行防癌检查,患病者525人,其中宫颈癌1人,宫颈炎314人,患阴道滴虫的210人。
1985年,对5003名妇女作妇科检查,发病的1620人,其中阴道炎482人,宫颈炎888人,其他疾病250人。
(三)儿童健康检查
1961年,经检查发现小儿营养不良的835人,治愈的423人。
1962年,小儿患营养不良的1331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儿童健康检查工作无法进行,只有1975年,对东方红公社、城关镇139个红儿班的3068名幼儿进行了健康检查,发现患有慢性病的1446人,发病率为受检人数的40%。其中心脏病31人,气管炎81人,结核和贫血126人,砂眼47人,龋齿16人,蛔虫感染1650人,钩虫感染138人,蛲虫感染154人。
1978年6月,受检儿童5984人,患病的5606人,其中患钩、蛔虫病的5125人,患砂眼的418人,患其他疾病的63人。
1979年,检查2214个儿童,蛔虫感染率为90%,皮肤病13人,砂眼43人,肺炎4人,气管炎3人,肝炎109人,肺肿大18人,心肌能不全的29人,中耳炎13人,扁桃体和肝大的168人,囟门封闭不全的18人,方颅型头1人,鸡胸4人,X型腿1人,O型腿2人。疝气的2人,其他疾病514人。
1980年,全县有儿童8414人,对1422人进行健康检查,发病人数为187人。
1982年,参加体检的儿童6150人,发病人数为1527人。
1983年,全县7岁以下的儿童6377人,受检的5202人,患病的1105人,其中佝偻病103人,营养不良的187人,龋齿454人,砂眼208人,蛔虫41人,其他疾病316人,治疗的403人。
四、食品、饮水检验
1982年前,县防疫站的组织机构较简单,对食品业没有进行卫生方面的检查。
1983年增设了食品卫生组,开展了食品卫生检查工作。对食品业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主要检查五种传染性疾病,即肺结核、乙型肝炎、伤寒、痢疾、皮肤病。1983年起,城乡所有食品业从业人员,一律于每年春季到县防疫站检查身体。检查过的人,也要复审。对所出售的食品、酒类和饮料,必须持有原出厂的卫生检验合格证,始准予出售。如发现有霉烂变质的,则一律没收,予以销毁。食品卫生组织经常派人到城市市面及区、乡各集镇对食品进行检查。特别对夏秋之季的冰糕、冷饮及其他易于变质的食品,依据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检查尤为严格。
建国后即对城乡水井加以检查和改建,并鼓励人们设置手压井,以一户一井最为清洁卫生。现在县城内除机关设置和私人自打的手压井外,还建了自来水厂,已有部分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用上了自来水。农村除原有的用砖石砌的老井外,也打了不少手压井,改善了用水条件。1984年,从全县15081个水井中抽样1819个进行水质分析,基本上符合人们饮用水的要求。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