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科普宣传
(一)科普宣传廊(栏)
1981年起,县科协除自办科普画廊1处,刊出科普资料92期外,并发动全县各群众科技学术团体及区、乡、村各级科协组织分别设立“科技宣传栏”、“街头宣传栏”,总计刊出科普宣传资料900多期。1984~1985年,根据群众旧有逢集赶集的习惯,抽出力量,组织“科技赶集”15次。通过上述形式,总的受教育人数达103万人次。
(二)科技展览
1957年以来,先后举办“植保”、“农业新技术”、“破除迷信”、“乡镇企业人才技术交流”等较大规模展览42次,受教育152万人次。其中“破除迷信展览”3次:一次是1957年举办的,方法是说服动员一些风水先生、算命先生、巫婆、神汉现身说法,巡回讲述骗人实例。一次是1963年举办的,展出内容有“迷信的根源”、“迷信的毒害”、“大自然现象”、“相信科学知识,树立新风尚”等4部分,采取图片讲解与现身说法相结合的方法,组织23人的宣传组(其中行政干部2人,美工1人,讲解员15人,巫婆、神汉5人),深入农村巡回展出110多场,受教育20多万人次。一次是1985年根据国家科协的统一布置举办的,一方面以国家科协下发的1套胶版彩印图片为基础,结合自摄、自制的有关破除迷信的实例照片和图片,制成长约60米的大型展览板,在城乡巡回展出;另一方面运用国家科办发给的50套每套20幅的连环宣传画,在各乡设点分片展出。两项各展出两个月,受教育11万多人次。“乡镇企业人才技术交流展览”1次,1985年8月由宿县地区科协、人事局、乡镇企业局共同主办。展览地点在宿城第一小学。泗县参加展出的有“人才”、“技术”两馆,占据馆室120多平方米。“泗县技术馆”展出的各式皮鞋、玻璃手工艺品、家具、唇式沙发等是这次展览中的一个热点。
(三)科技图书室
1983年,县科协采取自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方法,集资2.36万元,创办农村科普图书室52个,总藏书3.5万多册。1984年,续筹资金,增办农村科普图书室74个。这些图书室大部占有一定数量的房屋,成为区乡科协开展图书借阅、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经济信息交流等综合性科技活动场所。同年,县科委还为专业户代购《鸡的孵化与饲养管理》、《蘑菇栽培》等专业书籍,并开展一些技术性服务。
(四)科技报刊
1960年上半年,县科协编印“科普知识”在省内交流。1972年4月,县科委创办《科技交流》,当年刊发4期。1973年6月,《科技交流》改为《泗县科技》,出刊132期,发行12.4万多份。1981年,县科协创办《科技工作者建议》,刊发9期,1200份。同年,县科委印发《科技情报》7期。1982年4月,县科协创办《泗县科普》,与外地开展交流活动,计出25期,发行3300份。1984年,县科委创办《科技致富报》、《咨询台》,并编印《科技情报》12期及《小麦生产新技术》4000份。
二、技术培训
(一)培训班
泗县自1956年建立科技组织以来,先后举办“作物高产栽培”、“果树育苗”、“果树栽培管理”、“配方施肥”、“食用菌栽培”、“养鸡”、“家电维修”、“书画装裱”、“微机应用”、“砖瓦高质生产”、“沼气开发利用”、‘节能”、“农机使用与维修”、“赤脚医生”、“水产养殖”、“优生优育”等80多项培训班3500多期,受培训29万多人次。其中1984年开办“蘑菇培训班”187期,受训11000多人次;“养鸡培训班”82期,受训7100人次。此外,1982~1985年还培养发展科技户718户,示范户363户。1984年开办“安徽农民函授大学泗县分校”,招生4210人,编班120个,专业函授农业科技知识。
(二)讲座
1956~1985年共举办科技讲座1300多次,听讲28万多人次。讲座内容主要有“果树整形修剪”、“果树管理”、“黄牛冷配”、“大豆天蛾防治”、“小麦高产栽培”、“家畜家禽检疫”、“老年保健”、“书画装裱”、青少年美术”、“小麦吸浆虫防治”、“三十烷醇的应用”、“电子计算机”、“医药卫生”、“中学生数理化”、“青少年科技启蒙教育”、“栽桑养蚕”等。其中1985年5月上旬,为推动小麦吸浆虫防治工作开展,确保小麦增产增收,从省里请来4位专家组成“植保指导报告团”,到虫情严重的大庄、黄圩、黑塔等地巡回举办讲座4场,听讲2100多人。
(三)考察
1957年,县科协会同有关专业部门组织6名气象专业技术人员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考察气象观测技术。1963年,为促进小麦良种化,组织23名农业科技人员赴徐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考察良种培育和小麦栽培新技术,并带回“矮粒多”、“南大2419”等小麦良种。1985年,县化学学会组织15名会员到苏南等地参观考察乡镇企业,为发展泗县乡镇企业提供了借鉴。
(四)竞赛
1980~1985年,县有关科技专业学会先后在青少年中组织开展“化学游戏”、“知识竞赛”、“学科竞赛”、“科技夏令营”和“航模竞赛”等活动。参加活动21000人次。其中1983、1984两年,3次组织青少年制作航空航水模型,利用遥控先后在县体育场、新汴河、化肥厂等地试飞、试航。1985年,组织泗县师范、泗县长直沟农业高中等举办知识竞赛,参赛15个队,150人。同年,县生物学会组织长直沟农业高中学生制作120盒生物标本,送省展出,受到表彰。1980~1985年,先后组织泗县中学、泗县师范、泗县第二中学及各区重点中学举办数学、物理、化学、语文等学科竞赛25次,参赛学生700多人,评出优胜者120名。
三、技术交流
1956年以来,县科协先后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个地、县级科技单位建立联系,开展技术、信息、人才交流。截至1985年底,总计交流信息1.5万多条,技术资料6.7万多份。四、技术引进推广
建国以来,共引进工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作物良种170多项(种),其中主要的有:
1954年4月引进“胜利百号”白芋种1500斤,以后引种面积逐步扩大到42万亩,一般比当地芋种增产4成以上,质量也显著高于当地芋种。
1965年引进罗马尼亚双杂交玉米种,在城西三里湾试种,比当地玉米增产94%。
1968年,大庄公社佃庄等地栽植湖桑养蚕成功,此后全县推广,桑园面积不断扩大,蚕茧产量逐年提高,成为皖北重点产茧县之一。
1971年,县苗圃进行水杉引种研究,插条成活率达84%,当年生长高度在1米以上。1973年,培育水杉苗4万株,推广全县。黄圩、八里桥、泗城东等地均育成水杉林。一般10年龄杉树高10米以上,胸径粗15厘米以上。
1973年起,黄圩、大庄两公社逐年推广粮、棉间作套种,较之粮、棉单作提高产量10%以上。
1974~1976年,县种畜场先后两次从辽宁省西丰县引进梅花鹿25头,饲养成功。
1981年引进“S195负阀节油器”,安装试验结果,一台手扶拖拉机可节约机油40%左右。
1982年,县农业局在草庙区农科站试用“花生地膜覆盖”技术,亩产1033斤,增产107%,后在全县推广这一技术,一般都增产5成以上。
1982年为泗县药厂引进的“远红外线加热烘干技术”,使“建曲”的烘干时间由原来的7天缩短为24小时,烘干成本由每公斤0.18元下降到0.042元。
五、科技咨询
1981~1985年共开展1000多项科技咨询服务,发布经济信息3000多条。其中大庄区科协开展蚕桑生产技术咨询,共培养蚕桑技术人才300多人,栽桑2500多亩,年收入150万元。县中医学会通过咨询服务,帮助泗县鞋厂争取到省、县医务界一些知名医师、学者、学术团体、医疗单位的指导与协助,研制出药物保健布鞋,1984年经省级鉴定,保健功能良好,产品深受消费者好评。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