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泗县有过两个规模小,活动单一的科技组织,一是民国22年(1933)的雨量测验站,分城乡两站,附属于县国民政府第一科(民政),由指定的人员兼管;一是民国23年的森林施业所,设主任兼技术员1人,林警8人。
建国后,科技工作逐步加强,1956年起,先后建立了下列科技、科研组织和群众性科技学术团体:
一、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
1956年4月27日成立,初名泗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69年后,改称泗县科学技术协会。“文化大革命”中,组织瘫痪,人员调走,活动停止。1978年秋,恢复活动。1982年被评为宿县地区支农先进集体。1984年3月,被选出席中国科协召开的全国农村基层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1985年1月,在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泗县被命名为全国科普先进县。是年,全县有区、乡、村三级基层科普协会、研究会138个,会员3001人;科普小组452个,会员7938人。
二、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委)
1959年下半年建立,1963年撤销。1978年5月再建。对全县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利用负领导管理之责。
三、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建于1959年3月,所址在西关良种场。1963年一度撤销。1972年恢复,所址在洋城湖,属县农业局领导。有试验田和大田103亩,房屋48间。1980年,迁至城南九里沟,有土地370亩,技干6人,职工40人。
四、县农业机械研究所
建于1977年8月,属县农机局领导。1985年有职工23人,其中科技人员8人。主要从事收割机、脱粒机和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五、微生物试验站
1970年建立,先是县农业局与泗县中学合办,设在泗中内。主要研究“九二”生长激素、杀螟杆菌和“五四六”菌肥等的生产与应用。1974年,迁至县革命委员会生产组所属的科技小组内,改由县农业局与科技小组合办。1978年,归属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从事“七二一六”细菌农药和灵芝、黑木耳等产品的研制。站内仪器设备较全,有分析天平、高倍显微镜、高压锅、冰箱、恒温箱等数百件,价值5万余元。1980年7月,机构撤销,人员调走,仪器转卖。
六、群众科技学术团体
1985年,全县有农学会、科普新闻协会、食用菌研究会等群众科技学术团体23个,会员996人。
农学会1956年成立。以组织学术报告,编印农业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宣传为活动内容。1966年后停止活动。1978年恢复活动,主要进行耕作制度、小麦高产、粮棉间套种等课题的学术讨论和开展农业技术宣讲活动。几年来,共收集技术论文210多篇,印发资料11万多份,推广普及新技术70多项。1981年和1983年两次被评为宿县地区先进学会。1985年有会员68人,大多数具有大学和中专学历。
医学会1956年成立。主要进行医学学术讲座和卫生知识普及等活动。1966年后活动中止。1978年恢复活动,着重于疑难病症的学术讨论。1981年被评为宿县地区先进学会。几年来,曾组织一些医师撰写论文10篇,发表在省、地级医学刊物上。(详见第五节)
畜牧兽医学会1958年成立。活动内容主要是进行牲畜饲养、畜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普及。1966年后活动中止。1978年恢复活动,主要进行畜禽疑难病症和新疗法的学术讨论。先后收集学术论文185篇,印发技术资料5.7万多份,1981年被评为宿县地区先进学会。1985年有会员62人。
农机学会1979年成立。1981年被评为宿县地区先进学会。1982年、1983年两次被评为省、地两级先进学会。1985年有会员87人,其中参加省农机学会的8人,参加中国太阳能学会的2人。
花卉学会1985年6月成立。有会员30人。同年11月18~24日,首次在泗城举办秋菊展览,观众逾万人。1985年泗县科技学术团体人数比较图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