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青年抗日救国会(简称“青救会”)
民国27年(1938)冬,在旧辖双沟、管镇、青阳等地,组织青年抗敌协会,开办训练班,培训骨干。中共皖东北特委书记杨纯曾为青年抗敌协会会员作形势报告,指导工作,并赠送学习材料。29年7月,泗南、泗五灵凤两地区开始建立青年抗日救国会。据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1938—1941年群众工作概况》载:“青救会组织不普遍,有些地方限于知识青年中发展,有些地方还限于自卫队内。在性别上说,一般女青年未参加青救。淮北苏皖边区青救会员总数只有2029人”。
民国30年秋,淮北中学建立学生救国会,裴爱华、赵国光为正、副主席。学救会设社会部、妇女工作部和军事部。各班设学救分会。学救会按照学校总的要求,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保证学校教学计划和各项任务的完成。淮北中学的学救会先后开过3次全体会员大会,选举产生3届学救会领导机构。
民国30年10月,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委员会决定,以曾谋、张叔友、汪洋(孟戈非)3人组成边区青年工作委员会,曾谋任书记,简称边区“青委”,对外则称“青救会筹委”。12月7日,边区青救会筹委在阳景庄召开“淮北边区青年反法西斯大会”,历时4天,内容有政治工作报告、文艺活动和资料宣传。31年5月,边区青救筹委在淮北中学召开“淮北边区青年代表大会”,成立边区青年抗日救国总会,并编辑淮北青年刊物——《淮北青年》。嗣后,各边区县均先后建立青年抗日救国会。34年秋,泗县各级青救会深入发动青年参加查租、退租运动,发展农副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二、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
民国28年,在安徽省第五临时中学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五临时中学分团部,主任朱时伟,团员200多名。35年秋,泗县国民政府进驻泗城。36年春,在道院街成立三青团泗县分团部,主任贺才连。县分团有主任1人,干事4人。下设总务、宣传、组织3股,各配股长1人,共有工作人员8人。县分团下设区队,区队下设分队,泗县中学、泗县简易师范、中正小学、西来庵小学各设1个区队,正、副区队长都由县分团部指定人员担任。泗县中学区队建3个分队,另有教师分队1个,由教职员中的三青团员组成。县政府直属分队和青年书店分队直接属三青团分团部管辖。
县分团部一度办过《三青团报》,不久停刊。37年10月,泗县解放,三青团泗县分团部即告瓦解。

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
民国38年4月,在大庄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泗县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各区建立团工作委员会,共有团干14人。1950年4月,召开首届团代会,选举产生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泗县第一届委员会,常委由7人组成,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学生部、办公室。团员金秀兰(女),1951年12月被评为县治淮劳动模范,并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会,经过莫斯科时受到斯大林的接见。1953年又被评为省和全国特等劳动模范,在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1954年,有团员4032人,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532人,参加互助组的2540人。1955年6月,全县9区1镇建立了团工委,各乡建立了团总支和基层团支部201个。1956年,全县设5区1镇,团的组织也相应组建。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8年3月,第四届团代会召开。秋,人民公社成立,全县设9社1镇,建立10个团工委、422个团支部。反右斗争时,有224名团员受到错误处分,绝大部分被划为右派分子,开除出团。
1963年,有10万名青年参加学习雷锋活动,做好人好事12604件。5月,召开第六届团代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共青团组织瘫痪。
1971年春,重新筹建团县委。7月召开第七届团代会。年底,原有364个团支部,已经整顿和正在整顿的319个,共有团员9977人。1978年12月,召开第八届团代会。大会作出“关于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决定。1980年,团支部书记杨会帮、商店青年营业员魏尚文、青年女教师程林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称号。1984年,召开“新长征突击手表彰大会”,表彰54名新长征突击手,12个新长征突击队。1982年5月,成立青年助耕包产小组1400个,助包对象近1000户。1985年底,助包小组增加到2009个,助包对象3060人,参加活动的青年11180人。同时开展学科学、用科学活动,新集乡东郭村青年农技员郭庆祥研究出“就地留床、一步成林”的蚕桑技术,受到省蚕桑研究所和有关教授、专家的重视,日本友人福田一郎(日本姬路市日中友协会长)于1985年3月给他寄来条幅和信件表示祝贺。共青团泗县代表大会情况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