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城池
泗城古为土堡,明弘治十二年(1499)筑砖石城楼,万历二十三年(1595)建砖城。清乾隆十八年(1753)、咸丰十年(1860)各重修加固一次。城周长3670米,高6.3米,女墙高1.7米,上宽2.7米,下宽11.7米,敌台8座,垛口1801个。
城门有5:东永济门、南永泰门、西永丰门、北迎恩门,4门各有城楼,谓之戍楼;西北小门无名,俗称小北门。建国后,城墙拆去。
护城河:隋代开挖,周长4000多米,深3米,宽10米,西城河岸防被水冲毁,清乾隆三十三年建砖岸170米防护。咸丰年间防捻军攻城,濠身开宽7米多。汴河水从西水关通城内,穿泮池,出东水关流入东汴河。
二、房屋建筑
建国前,泗城房屋除寺庙、学宫、仓库30多座,以及少数富户有砖瓦结构的建筑外,一般居民大都是土墙草顶,楼房更为少见。
建国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房屋建筑数量增长很快,不仅几条主要街道上楼房林立,而且新辟6个居民区:广场新村,在体育场南;汴河新村,在东汴河南岸;菜园新村,在环城北路北面、国防大街东;西后仓,在针织厂西、环城西路东;桃园新村,在环城东路南段东侧;建材新村,在环城南路南、建材公司附近。1984年前,泗城房屋建筑没有统计数字,现根据1984年普查的房屋结构、房屋层数、建成年份,列表如下:

房屋建成年份情况统计表

三、道路建筑
泗城街道在清朝时期,主要有三条:永济街(东关大街)、永泰街(南关大街)、永丰街(西关大街)。永济街、永丰街因地处泗城中心,横贯全城,民国建立后,改名中城街,长980米,宽6米,条石路面。永泰街长455米,宽7米,条石路面。另有15条窄小街巷,长度不一,宽1~5米不等,路面多为土路,石块路面较少,建国后,泗城街道数量增多,从前的土路、青石路面多改为柏油路面。
(一)老街改造
中城街西段建国前,此街是县城的商业区。为适应建设事业的发展,于1970年开宽街道,修筑长415米,宽10米,两侧人行道各宽4米的柏油路面。
官巷口此巷正对州、县衙门口,因而得名。建国后改为人民路,建成长570米,宽10米的柏油路面。1969年8月竣工。
铁市街过去买卖铁货多集中在此巷,因而得名。1971年开宽巷道,建成长588米,宽8米的柏油路面。
商南街分东、西两段,旧社会商业联合会会址在此巷内,又因在中城街南边而得名。1984年建成,全长840米,宽5米的柏油路面。
道院街泗县中学门前东西路,东起环城东路,西至铁市街,长425米,宽9米,柏油路面。1983年5月开工,6月竣工。
来庵巷县医院东墙外南北路,南起和桥路,北至西关大街,长480米,宽10米,泥结碎石路面。1985年4月开工,5月竣工。
新市街剧场南面东西路,东起广场,西至国防路,原名南牛市巷。长600米,宽5米,柏油路面。1984年7月开工,8月竣工。
西关大街原名西小街,1974年动工开宽,东起西关大桥,西至规划的大坏西路,长635米,宽6米,柏油路面。
(二)新路建筑
国防路是“07403”泗浦国防公路中的一个组成路段。1978年10月,县政府成立了“07403”工程指挥部,抽调技术人员进行复线测量,并因地制宜地进行截弯取直,建成了穿城线长2公里,宽20米,两边人行道各5米的现代化公路。
汴河路在古汴河北侧,1971年,各机关、学校、工厂、商店的干部、职工、学生共同动手填平河道,修建成长1071米,宽11米,两侧人行道各宽7米的柏油路面。
环城北路1984年4月,县委为使通过县城的机动车辆改驶市外,集资14万元,修筑一条从东关至西关大桥全长1.7公里,宽9米的环城北路。同年8月竣工。
镇前街此街是1971年12月新开辟的,东西走向,因在城关镇门前而得名。长100米,宽10米,柏油路面。
桃园路广场东城河桥以东路,东西走向,长100米,宽12米,1981年铺筑柏油路面。
和桥路药厂北门东西路,长850米,宽15米,泥结碎石路面。1959年11月开工,1960年初竣工。
东关大街东关外老干部宿舍南边,东西走向,长1000米,宽10米,两侧人行道各4米,柏油路面。
菜园路北城河桥以北路,南起环城北路,北至规划的大坏北路,长650米,宽6米,南段柏油路面,北段土路。
顺河路煤建公司前门路,长650米,宽10米,泥结碎石路面。1984年初开工,3月竣工。
四、城区交通
国防路城内段红线宽达40米,线型宽大平直,为城内交通性干道,承担南北向过往车辆的交通任务。
汴河路原为承担东西向过境车辆的交通量仅次于国防路的交通性干道,对沿路的机关办公干扰很大。1985年,环城北路建成,虽已移走了大部分车辆,但由于汴河路路面较宽,位置适中,仍是城区内东西向交通性道路之一。
中城街、镇前街、铁市街、人民路等旧城区老街道比较窄,又是商业街道及城区交通道路,除消防、救护及少量到达点在内部的运货车辆外,其余机动车一律不准通行。
五、供水、排水
(一)供水
泗县有自来水厂1家,始建于1983年8月,厂址在泗城汴河路县人民政府西侧。初建时只设机1台,井1眼,泵站1座,有厂房4间。铺设输水主管道800米,日供水500吨。1985年,先由各机关团体集资扩建,主管道扩展到1700米,供水量日800吨,实际供水日650吨。后由上级拨款75万元,于次年初完成改建工程,主管道扩展到8000米,供水量增至日2400吨,实际供水日1200吨。主要供给居民生活用水及少量工业用水。没有铺输水管道的地区,居民用水多来自自建的手压井。
(二)排水
采用雨污合流制,主要是利用原有的下水道,作一些延伸。如国防路下水道和酒厂专用的下水道均向北延伸。同时将渔场旁的明沟,改为暗管。把牛市巷的下水道与渔场旁的下水道连接起来。以国防路、汴河路干管为主体,新修的和桥路的下水道排放雨水、污水于石梁河两闸之间,避免了两闸以上护城河的污染。在城外预留了污水处理场备用,将城市污水引向郊外,集中处理排放。
六、供电、照明
泗县以地区电网为电源,泗城建有11万伏、20000千伏安变电所1座,在县内没有大型工业项目的现时,尚可适应城区及其近郊生产、生活用电的需要。目前除城区的国防路、汴河路、中城街、铁市街、西关大街、人民路晚间有照明路灯外,新建的居民区和其他小的街巷晚间尚无照明设备。
七、绿化
泗城现有3处公共绿地:花园井、汽车站前广场和烈士陵园,面积共有46852.1平方米。
花园井原先荷花飘香,岸柳成行,水中曲桥小亭,是泗城人民游玩、垂钓的好场所。1958年大办工业,在花园井西岸建了鞋厂,东岸建了酒厂,两厂的废水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池中,一池清水变成了臭水,花园井景色随之消失。现在只有一小块绿地,面积为652.5平方米,每天仍有不少人在那里休息娱乐。
烈士陵园用地面积66000平方米,园内苍松翠柏,绿树成荫,花香鸟语,但陵园只对集体开放,不对居民开放,仅清明节前后两三天接待2万多人次。由于离城较远,使用率低。
汽车站前广场绿地是利用站前三角地带建成的,绿化面积1200平方米,给旅客提供了休息场所。
行道绿化泗城只有两条道路的绿化比较好,一是国防路,一是汴河路。目前这些树己初步成荫,特别是汴河路,为党政机关所在地,路两旁行道树中间,间断地夹有小块绿地。其余街道有的植树不久,有的街道狭窄无法绿化。
城河岸绿化泗城周围的护城河岸边都已栽有一些树木,以城北河岸的绿化较好。但树都还不大,效果不明显。
泗城绿化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缺少常青树及分散的街头绿地,冬季感到荒凉。国防公路上五金大楼门前,汴河路上财政局、税务局门前,都种植了常青松柏及各种花草,可为全城榜样。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