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文献
关于“责任田”问题的报告中共中央政治局:
省委于1961年3月推行了“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的办法,即“责任田”办法。一年来,在生产上获得了很大成绩,深受广大干群的欢迎。但是,今年3月份,省委却又提出了“改正责任田”的决议,当我们听到后,在思想上起了一些波动,背上了思想包袱。我们全体同志对这个决议,虽然作了多次学习和讨论,思想仍是不通。
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有了意见不管正确与否,决不能放在思想里不提,我们知道:如实反映情况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光荣任务。于是,我们又重新学习了党章,特别是听了传达中央扩大会议精神之后,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和鼓舞。壮大了胆子,决心倾吐肺腑之言,恳请调查了解,弄清情况,予以解决,现将我们所见所闻所想的东西,汇报一下:
我们认为“责任田”办法,在现阶段不仅不违背社会主义原则,而且简便易行,容易为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它是与当前农业生产力水平,群众觉悟的水平和干部管理的水平相适应的。它可以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克服了队与队之间的平均主义,调动了生产队的积极性。而推行“责任田”办法,则比较彻底地克服了社员与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可以充分调动社员的积极性。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责任田”办法确实是当前尽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条较好的办法。现在我们从各个不同时期来看一下吧,解放前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地主手里,广大劳动人民没有地种,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解放后,进行了土地改革,组织了互助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劳动力的多少,牲畜的强弱,农具和土地的好坏,而逐渐走向两极分化,有走回头路的危险。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后,虽然较前有所改进,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仍然按照半劳半股进行分配,仍有少量的剥削,前途也有很大的危险。在成立高级社以后,完全消灭了剥削,实行了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为生产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但是在生产管理制度上,实行一种繁琐、复杂、不易执行的“三包一奖”和评工记分的办法,出现了管理混乱,领导困难,评工记分麻烦的现象。社员反映说:“不怕干活一天,就怕评工半夜”。自人民公社成立以来,仍没有好的办法。虽然推行了小段农活的包工,但这个办法还是毛病百出。因为生产队的各项农活是千头万绪,千变万化的,往往对所有农活虽然作了具体安排,但情况稍有变化各项计划都会落空。社员反映说:“实行小段包工,农活天天不清,头天计划很好,第二天就成大呼隆。”同时又加自然灾害和“五风”的影响,致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损失。自61年3月份,实行“责任田”办法后,由于这个办法简便易行,适合当前干部管理水平和群众的觉悟水平,因而广大干群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在61年中,虽然受到数年来未有的霜、旱、涝、虫等自然灾害,减产面积达19.3万亩,但粮食却获得了大丰收。全年粮食总产3,600万斤(其中集体3,100万斤,社员自留地与开荒地500万斤),比60年风调雨顺的产量3,050万斤增长了18%,因而,不仅超额6%完成了粮食征购任务,口粮、种子,饲料也都按标准落实了,同时95%以上的社员还得到不同数量的超产粮。我们认为,去年生产取得的成绩,固然是贯彻了中央“十二条”、“六十条”的结果,但“责任田”办法却起到无法否认的巨大积极作用。
我们并不否认集体生产(指包产到队)的优越性,但是搞好集体生产的关键在于搞好评工记分,否则就会产生平均主义,调动不起社员的积极性。而评工记分则是比“三包一奖”更难办的办法,是一个极其繁琐的哲学,同当前干部的管理水平,社员的觉悟水平、文化水平极不适应。因此,吃力不讨好,干部累得不轻,生产却不能搞好,不如“责任田”办法简单易行,同时“责任田”办法也是集体生产的一种形式。
现在谈谈我们和有人对“责任田”办法认识上的分歧:
一、责任田办法是不是方向的错误,有没有单干的危险?我们认为,这个办法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并不违背社会主义原则。因为土地、牲畜、大型农具都属集体所有,产品统一分配,大农活统一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仅仅是劳动的形式上有点不同,即田间管理农活采取分散劳动的形式。这种形式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这怎么能说是方向性的错误呢?我们认为“责任田”办法是过渡到大规模现代化农业的一个桥梁,通过它恢复和发展生产力,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再逐步改为集体劳动。我们认为,也不会走上单干,因为我们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只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加以限制,就决不会走上单干。同时所有制是集体的,分配是统一的,社员承包“责任田”都是按照每个人的劳成分担的,“责任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根据劳力的增减“责任田”随之调整。个别农民想走单干是不可能的。
二、实行“责任田”的办法,把产量包到户,前途是不是会有很大的危险呢?我们认为把产量包到户不但前途没有什么危险,相反,是责任制更具体化。它能够加强社员责任心,从而保证粮食不断增长。举个例子来说吧,在我们国家里,工厂、矿山的车间,实行以人定量,按件计资,超额奖励,这与包产到户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苻离农具厂生产镰刀,按任务每人每天五张,每盘炉三个人,每天15张,超额一张奖励三角钱,这不是和“责任田”包产到户一样吗?我们认为,大自然是农民的工厂,每块土地就是农民的车间,产量包到户也就是工厂车间实行的责任制,如果说有危险,为什么工业这样搞没有危险,而农业这样搞就有危险了呢?
三、有人超产多,有人会减产,会不会两极分化?我们认为实行“责任田”以后,社员包产以内的粮食是集体的,仅超产部分归社员所有。从这种现象的本质来看,是完全符合“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原则的。因为它承认了差别,克服了社员与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拿我们的工资制来说,有的每月十几元,有的几十元,还有的几百元,尤其是工厂、矿山的技工,超出定额,还要得到大量的奖励金,这样每月就能得到更多的收入,一个工程师每月工资要比一个学徒工高几倍,难道说这样也能趋向两极分化吗?如果这样是对的,那么,社员在合理的包产后,多花了劳动代价,而多得点超产粮,多享受点生活资料,怎么会两极分化呢?同时包产指标还要逐年调整,超产总是有一定限度的。况且土地、牲畜,大型农具等生产资料都是集体所有,不准许私人买卖,不准许、也不可能雇工剥削,因为劳力强本身所承包“责任田”也多,没有剩余劳动,群众有点钱、粮只能改善自己的生活,不会成为不劳而获的剥削者。至于个别减产户,因为极少,只占百分之几,只要找出原因,通过教育,保证口粮,也不致于发生问题。
四、实行“责任田”办法和不实行“责任田”办法情况是否相同,不实行会不会更好些。我们认为,自60年底以来,在广大农村中,认真贯彻了中央“十二条”和“六十条”,经过整风整社,整掉了“五风”,这对发展生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实行了“责任田”办法后,则更进一步发展了生产。在我们区里有个王楼公社,有一个杨庄生产队,这个生产队自解放以来,尤其是高级社以来,粮食逐年增长,在全区、全县都是拔尖子生产队。而和这个队相距不到一华里曹庄生产队,由于劳畜力和土地条件较差,自公社化以来粮食一直没有增长。但自61年以来,曹庄推行了“责任田”办法,充分发挥了人力、物力的作用,61年总产达19万斤,平均单产合331斤,比60年增长15%,而杨庄比曹庄低10.2%,杨庄社员说:“我们队要实行“责任田”无论如何也得超过曹庄。”再如褚庄、芳寺两个老大队。芳寺大队对‘责任田’办法实行得早,因而社员思想稳定,生产积极性高,61年总产274.38万斤,单产125斤。而褚庄大队到61年8月份“责任田”还未落实。因而61年总产仅164.12万斤,单产115斤,比芳寺低4%。这两个大队土质条件和生产条件基本相同。褚庄大队的产量历来都高于芳寺,而今年却不如芳寺了,因此认为实行“责任田”办法是正确的,它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
五、这个办法是否只能调动社员个体的积极性,不能调动社员集体积极性,今后集体活就不好干了呢?我们认为社员对个人利益的关心,即个体积极性是客观存在,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痕迹。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正是要利用这种对个体利益的关心,以发展生产。列宁说过:“对个人利益的关心能够提高生产,我们无论如何要首先增加生产。”①我们现在积极贯彻的“按劳分配”原则,不正是考虑到群众有个体积极性吗?我们认为“责任田”办法已经把个体积极性和集体积极性结合在一起了。社员生产出的产品绝大部分都交给集体统一分配,这不也有了集体积极性吗?再说实行“责任田”办法后,社员对各种农活都能灵活安排,克服了等前俟后,一天不干半天活的窝工现象,劳动效率提高了,三天的活两天就干完了,更能抽出多余时间搞集体活。如褚庄公社数年来由于大呼隆干活,挤不出时间,许多小桥失修,自实行“责任田”办法后,去冬今春就修建了40多座大、中、小桥。因此,我们认为实行“责任田”办法既充分调动了社员个体积极性,也更好地调动了集体积极性,集体活也更好搞了。
六、实行“责任田”办法以后,会不会减少公共积累。我们认为,实行“责任田”办法公共积累只会增多不会减少。因为实行这个办法社员积极性高了,产量增长了,公共积累必然会多。如周段老大队,60年不但征购任务没完成,种子、口粮,饲料也都未按标准留足,更没有机动粮。自实行“责任田“办法后,不但超额完成了征购任务,还留足了种子、口粮、饲料,同时,有机动粮25万斤,平均每人达100斤以上。褚庄公社松山孜大队,281户,1150人,自解放后,一直是落后队。尤其是近几年来,从未完成过包产任务。每年不仅征购任务完不成,还要国家供应大部分种子,口粮和饲料。实行了“责任田”办法不到一年,除超额完成征购外,还留足了种子,口粮和饲料,并有机动粮12万斤,每人平均100多斤。
七、实行“责任田”办法,干部会不会被腐蚀而变质。我们认为实行“责任田”办法,干部不是变坏了,而是变好了。这个办法对干部没有腐蚀作用,因为干部和社员同样承包了“责任田”,需要自己亲自参加劳动,这就克服了过去东糊一趟,西糊一趟,光指挥生产不参加生产的现象,由于亲自参加了生产,也就可以更好地指挥生产了,也能更好地联系群众了。同时,减少了干部的不必要的“催工”,“监工”,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研究增产措施,提高了干部工作能力,更好地领导生产。
“责任田”办法的好坏,是有大量事实作鉴证的。自实行这个办法以来,生产上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表现是:
(一)社员自觉的积极性提高了,劳动出勤率提高了,劳动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七、八岁的小孩,六、七十岁的老年人都积极地参加了生产。大秦家公社周段生产队,总人口224人,其中整半劳力增加了54%。顺河公社马厂生产队社员王振华的小孩名叫合理,今年十一岁就天天跟着干活。
(二)扩大了耕地面积,数年未种到头种到边的地,都种到头种到边了。许多数年未种的荒地,以及未开过的荒地都开起来了。据统计去冬今春开荒5268亩。社员家前、屋后、路旁、沟边,也都种起来了。
(三)社员干活认真,提高了质量,一般都能做到耕种适时,管理细致。灰古公社灰古大队社员赵应千,承包的二亩高粱锄了七遍。灵寺公社马山头生产队社员孙怀礼自己包的两亩地也不叫别人耕,自己用铁锸刨,并说:“深翻土一寸,抵上一遍粪。”
(四)广大社员都重视了积肥。原来无人管理的厕所,都争着管理。原来很少有人拾粪,现在都争着、抢着拾。没有厕所的地方修盖了厕所,没有粪坑的地方挖了粪坑。没有挖的污池,现在都争着挖。黄山公社总地亩是8414亩,去冬今春共追施粗细肥料5100万斤,每亩平均6000斤,超过了公社化三年来的总和。王楼公社梁套生产队的社员陈王氏,把埋土两年多的粪池粪挖了出来。
(五)牲畜农具增加了,社员更爱公共财产了,原来无人管理的农具都争着管理了,许多农具坏了,社员自动去修补。一部分小农具也添上了,基本上满足了当前需要。褚庄公社褚南大队原来只有几张破犁子,现在又修添了21张,基本上满足了需要。牲畜增加更为显著,全区现有牲畜6557头,比60年增加了1364头,其中从外地买来1017头,繁殖347头。黄庄老大队从61年3月至62年初,购买了137头,比60年增加82.3%。个别社员还购买了牲畜,苻离公社沈圩大队社员孙正耐,用自己储蓄了好几年的900块钱买了一头牛。
(六)公共积累增多。王楼公社曹庄大队曹西生产队64户246人,60年没有推行责任田办法时扣留的公共积累是3000元,61年是3600元,增加了20%。(七)家畜家禽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61年实有猪4581头,比60年增长71.6%。羊11208只,比60年增长50.7%。鸡32083只,比60年增长145%。褚庄公社松山孜大队230户就养猪345头,平均每户一头半。
(八)青年社员积极学习农业技术了,老农也都积极教他们的子弟学习技术了。灵寺公社马山头社员孙玉兰,自参加农业生产五年,未认真学习技术,今年包了二亩高粱,便主动请教老农学习耪高粱技术。褚庄公社褚南生产队社员马成协,亲自教儿子耕地,并说:“要不实行‘责任田’,小孩子长大也不会种地了。”
(九)增加了产量,完成了征购任务,安排好了社员生活。61年全区粮食征购任务553万斤,完成558万斤,超额9%。口粮、种子、饲料都按标准落实了,同时还有机动粮106万斤。猪,羊、鲜蛋收购任务也超额完成了。由于社员生活安排得好,因而思想安定,生产情绪高涨,修盖房屋,结婚、生孩子的大大增加。农村集市贸易也空前活跃,广大农村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十)广大干部参加了劳动,作风大大改变,与群众商量,更具体地领导生产,更准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
总之,“责任田”办法可以增产,可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如果说这个办法不好,为什么我们安徽这个“五风”破坏特别严重的省份,能恢复得这样快呢?这不值得很好调查研究的吗?
当然,这个办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没坚持好“五统一”,个别地方对困难户照顾不够。但这不是主要的,只不过是具体工作中的缺点,只要注意,是可以而且很容易克服的。
这个办法在我们这里仅仅是一年的时间,成绩是很大的。当然它还不是十全十美的,还没有经过更长时间的考验,今后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问题。但任何办法也不是一开始就尽善尽美,都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一次比一次好的。“责任田”办法,也要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补充和改进,使它能适应情况的发展和变化。
我们全体同志,经过反复讨论,觉得在当前很难找出比“责任田”办法更简便易行,更能有效增产,更容易为广大干群所接受的办法,所以我们一致认为为“责任田”办法是个比较好的办法。
以上是我们的认识,正确与否,请批评指正。
安徽省宿县苻离区委会全体同志1962年7月2日
注:这份报告是由当时担任苻离区区委书记的武念兹同志主持起草,而后寄发给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时隔四年,“文化大革命”中被视之为“万言上书”,武念兹同志因此受到冲击批判,在全县各地巡回游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这个报告作了重新评价,县委已为武念兹同志恢复了名誉。
(2)古文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处一方。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苻离及下邽弟妹。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乱后过流沟寺白居易
九月徐州新战后,悲风杀气满山河。唯有流沟山下寺,门前依旧白云多。
题流沟寺古松白居易
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
汴河路有感白居易
三十年前路,孤舟重往还。绕身新眷属,举目旧乡关。事去唯流水,人非但见山。啼襟与秋鬓,此日两成斑。
甬桥别业白居易
别业甬桥北,抛来二十春。改移新径路,变换旧村邻。有税田畴薄,无官弟侄贫。田园何用问,强半属他人。
潜别离白居易
不及哭,潜别离;不及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白居易
刘兄文高行孤立,十五年前名翕习。是时相逢在苻离,我年二十君三十。得意忘年心迹亲,寓居同县日知闻。衡门寂寞朝寻我,古寺萧条暮访君。朝来暮去多携手,穷巷贫居何所有?秋灯夜写联句诗,春雪朝倾暖寒酒。陴湖绿爱白鸥飞,濉水清怜红鲤肥。偶语闲攀芳树立,相扶醉踏落花归。张贾弟兄同里巷,乘间数数来相访。雨天连宿草堂中,月夜徐行石桥上。我年渐大忽自惊,镜中冉冉髭须生。心畏后时同励志,身牵前事各求名。问我栖栖何所适,乡人荐为鹿鸣客。二千里别谢交游,三十韵诗慰行役。出门可怜唯一身,弊裘瘦马入咸秦。冬冬街鼓红尘鹭入烟云,谬上丹墀为近臣。君同鸾凤栖荆棘,犹著青袍作选人。惆怅知贤不能荐,徒为出入蓬莱殿。月惭谏纸二百张,岁愧俸钱三十万。大底浮荣河足道,几度相逢即身老。且倾斗酒慰羁愁,重话苻离问旧游。北巷邻居几家去?东林旧院何人往?武里村花落复开,流沟山色应如故。感此酬君千字诗,醉中分手又何之。须知通塞寻常事,莫叹浮沉先后时。慷慨临歧重相勉,殷勤别后加餐饭。君不见买臣衣锦还故乡,五十身荣未为晚。
寓居宿州和陆鲁望白菊作〔唐〕皮日休
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蕊香亦似浮金靥,花样还如镂玉钱。玩影冯妃堪比艳,炼形萧史好争妍。无由摘句牙箱里,飞上方诸赠列仙。
汴河怀古二首皮日休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宿州次韵刘径〔宋〕苏轼
我欲归休瑟渐稀,舞雩何日著春衣?多情白发三千丈,无用苍皮四十围。晚觉文章真小枝,早知富贵有危机。为君垂涕君知否?千古华亭鹤自飞。
南乡子·宿州上元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宿州〔宋〕范成大
狐鸣鬼啸夜茫茫,原是官军旧战场。土伯不能藏碧磷,三三两两照前冈。
书宿州惠义堂〔元〕金元素
空城落落柳依依,州是苻离旧县基。山势西来连汴泗,河流东下接徐邳。扶疏亭畔多荒草,惠义堂前有断碑。官府不须频赋敛,乡民比屋正号饥。
宿州口号〔明〕周献玉
远寺钟声枕边低,绿槐荫重翠烟迷。闲庭睡起不知晓,山雨乍晴山鸟啼。
过宿州汴堤[明]彭勖
春风匹马汴河堤,西望秦川路已迷。只为看花人未返,满沟杨柳乱鸦啼。
夹沟〔明〕曾桀
东风吹暖柳枝柔,十里青山绕夹沟。马上逢人相借问,计程两驿到徐州。
乙亥宿州作〔明〕侯方域
宿州前路上,衰草尚纵横。大野龙蛇迹,荒原雉兔行。马饥鸣后队,寇乱泊孤城。将略书生在,凭谁欲请缨。南辕杂诗〔清〕曹寅
野山草飕飗,遥指飞云入宿州。头白与厮相顾笑,马啼不似少年游。
归次苻离〔清〕王渔洋
万里归来两鬓苍,阅他南汉与南唐。短衣射虎心犹壮,重过苻离古战场。
宿州道中〔清〕袁枚
问路沙何阔,思乡草又生。客填茅店杂,火傍马头明。雪色遥争市,河声欲进城。施鞭共僮仆,弹指记春晴。
蕲县怀古〔清〕孙开先
揭竿大叫击函关,一旅轻将百二看。楚国有人方舞剑,汉家真主未登坛。纵横天地开新局,指顾风云发首难。此处英雄曾逐鹿,空余禾黍路高盘。
过白香山韩昌黎苻离寓居处有感〔清〕蔡霖仓
苻离古孔道,前贤流寓多。白韩二巨公,到处迹不磨。白年方二十,五岁居此邑。每从刘使君,与张伯仲集。韩以仕建封,三年羁客踪。建封殁乃去,而致足音跫。今过两公宅,离离湮黍稷!何处供啸吟?渺茫不可识。幸有遗文在,千年星日垂。《原道》《新乐府》,触目系人思。
甬上怀古〔清〕周国治
徐南形胜数仁州,望中郊原画里收。濉水绿从梁制度,嵇山青自晋风流。治方何武知无侣,书访桓谭尚有俦。闵子祠前松数古,慈鸟犹自恋枝头。
甬上怀古〔清〕阮兆麟
隋堤漠漠柳丝丝,宿子城边忆旧时。相岭云飞青作盖,濉溪风飐绿成漪。亭高有竹传苏画,简断何人授鲁诗?遥望筹河台上月,清光犹自照苻离。贺徐州张仆射白兔状〔唐〕韩愈
伏闻今月五日,营田巡官陈从政献瑞兔,毛质皦白,天训其心。其始实得之苻离安阜屯。屯之役夫朝行遇之,迫之弗逸,人立而拱。窃惟休咎之兆,天所以启觉于下。依类托喻,事之纤悉,不可图验,非睿智博通,孰克究明?愈虽不敏,请试辨之:兔,阴类也。又窟居,狡而伏,逆象也。今白其色,绝其群也;驯其心,化我德也。人立而拱,非禽兽之事;革而从人,且服罪也。得之苻离,苻离实戎国名,又附丽也。不在农夫之田而在军田,武德行也,不战来之道也,有安阜之嘉名焉。
伏闻阁下,股肱帝室,藩垣天下,四方其有逆乱之臣,未血斧锯之属,畏威崩析,归我乎哉!其事兆矣。是宜具迹表闻,以承答天意。小子不惠,猥以文句微识蒙念,睛兹盛美,焉敢避不让之责而默默耶?愈再拜。
重修扶疏亭记〔清〕王人杰
予生平有山水癖,遇崇岩邃谷,辄徘徊登眺,久之不能去。至如名贤胜士,流风余韵,散见于天壤之间而未尽湮没者,虽历岁千百,未尝不流连俯仰,想见其为人。盖自宦游以来至于今,发已种种,而此心犹如一日也。岁在壬戌,大儿锡蕃自铜陵蒙恩擢授宿守,迎余就养。宿故冲疲,境内山水未闻卓卓在人耳目者,而官舍亦荒颓特甚,予心窃闷然,其不乐也。居顷之,按行署中,望署后踞城有亭名扶疏者。问诸宿人,佥曰:此宋苏长公轼之遗迹也。长公帅徐日,曾手画墨竹一纸遗宿守。宿守镌诸石,构亭贮之,颜曰“扶疏”,并种竹千竿,以益其胜。今石刻早已废,竹已荡然无余,而亭以长公之故,屡圮屡葺,尚岿然如鲁灵光云。予闻之喜甚,爰命扶其倾,补其坏,卫以曲槛,饰以疏棂,无侈前人,无废后观。当风日清美,便服曳屐,偕三四姻旧,循城阴而登焉。城既踞州之上,而亭复冠城之巅。凭栏南望,千家烟火,一览无遗。依城北瞩,则苻离远水,丰阜遥岚,东拂西萦,胥油油然,迥巧献伎于杖履之下。若乃麦浪翻风,荷香挹露,银蟾夜皎,玉屑晨飞,四时之观,亦皆有可乐者。然则宿地虽无名山秀水,而日登斯亭,不如崇岩邃谷中耶?予因之有感矣。
宿在春秋时,为宋都邑。洎秦二世,而陈隐王涉实崛起其间。予尝登城四顾,欲求子民故事与张楚驰骋经营之迹,既已化为荒烟蔓草,而区区一亭,徒以长公翰墨之遗,独得与闵里、桓山久而并峙,岂名贤胜士之流风余韵,果什伯于霸王哉?何其入人之深,感人之切。更千百载,犹足令好事如予者,殷殷慨慕而不能自己也。
予既修治斯亭,以为晨夕登眺之所。异时者,尚将裹粮策杖往游于徐,升黄楼而眄河流,入云龙而招白鹤,以慰予平生山水之癖与怀古之情而后快。深惧斯亭而复就圮也,染翰记此,陷诸壁间,用告后来者,俾嗣葺之。乾隆岁次癸亥秋七月上浣记。
垫路叟传〔清〕邵景舜
垫路叟,齿豁而颜癯,行微偻。其冠,夏一草、冬一毡,仅露目以下,布衣草履。日持一锸一畚,取土石填路缺,路心凹者雨积水,以锸沟而异之,徐以土筑平。
予见之数年不改,窃怪之,人或以为笑。尝逢之西门桥头,以畚负数砖,覆平其所导之沟。予立与谈,询其意,曰:“予昨导路心水,欲以便大车,复念为小车、行人碍,是以平之。”予曰:“何虑之周也!”询其年,曰“八十矣。”王其姓,中孝其名,乡人也,避乱而城居。因言曰:“近日春多雨,麦苗伤,恐来岁必饥。复闻土匪近京师。是二者,吾大忧之。予无能且贪,聊以平治道路,尽吾余年。”问其日食几何?曰:“秫饼二张,麦饭两箪而已。”予曰:“勉之!善无小,在有济。”以叟之食,而所忧若彼,尽力以利人又若此。现天下之享万钟、列方丈而所忧惟在得失,日尽力以自利而不顾其他者,其相去何如也?天之报施叟,必不爽矣。
上一篇:一、古地考
下一篇:三、修志始末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