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机构沿革
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浪潮席卷全国。1911年12月16日,宿州光复。军方在商会召集绅、商、学各界人士会议,推前知州李铭楚为宿州民政长。1912年元月宣布民国新章,易州为县,成立县议会。李铭楚仍任民政长。王荣堂任议会议长,由议会推举杨锡龄、徐天乙为县署科长。民国二年,由朱诚任民政长。民国四年,孙斐仙任民政长时,改民政长称县知事。民国十六年始称县长。民国二十六年,县长王燮亚兼任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后因任意派捐、派丁,压制进步抗日力量,被地方进步势力以合法斗争形式告发,被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撤职。
1938年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宿县,国民党宿县县长徐湘仓惶撤逃时,将宿县县政府大印(铜质)丢失,侵吞公款潜逃。国民党安徽省政府(驻金寨)为恢复宿县地区,重建政权,于1939年元月委蒙城人王克明任宿县县长,又派寿县人陶石安任党务视察员,配合王克明从蒙城境内向宿县西南一带发展,在白沙集成立“宿县政府”。王克明常带百余人的武装在白沙集、谭城及涡河以北的临涣、孙疃一带活动,建立区、乡政权,扩大行政组织。
1939年9月,为了扩充实力和搜括钱粮,省政府又派戴从善接任县长。戴系行伍出身,起初表现在军事方面较有办法,敢于深入敌后开展活动。但到任不久,在白沙集被日军突袭,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把县府迁到谭城一带活动,遂有退志。1940年3月,省政府委任宿县人吴剑秋在蒙城境内王楼继任县长。吴对宿县人情、地理环填较为熟悉。到职后,极力扩大县府组织,扩充军队,建立了五沟、童亭、孙疃3个区政权。后因内讧,吴剑秋被指控犯有贪污罪遭省政府拘押。同年12月,田叠波被委任为县长。田到职后,不敢深入日伪区活动,将实力撤到涡河沿岸,活动范围日渐缩小,并经常同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四师搞磨擦。后经新四军某部在李营孜、马楼的两次夜袭打击后,其政府几被摧垮。田叠波侥幸逃脱,心胆俱裂,要求退职。
1941年8月,省政府委宿县人秦铁民任县长,驻蒙城境内的丁楼。秦上任后,经常带县大队武装到浍北一带活动,所辖范围除有五沟、童亭、孙疃三个区外,又新建了杨柳区。后因孙疃区区长郭幼珊与秦有隙,不听其指挥,无法行使职权。1942年9月,省政府委朱大同(萧县人)任县长,驻蒙城小涧集北县政府设蒙城北赵寨。朱大同一面扩大县府组织,一面扩大活动区域,所部深入濉溪东北,并越过铁路到栏杆、官庄一带活动,在铁路以西全部建立了区、乡政权。朱大同以抗日之名,行反共之实,经常同新四军搞磨擦。由于他对部属苛刻,引起多次哗变。再加他上“非萧勿用”的任人政策,引起地方人士的不满,因此,省政府改任湖南人魏振铎为县长。1944年秋,新四军四师彭雪枫师长率主力从津浦路东过路西时,魏振铎退到蒙城境内涡河以南地区。
1944年11月,省政府再次委任吴剑秋为县长。吴到职后,将县政府全部迁到涡河以南,在蒙城境内流动,不敢深入宿境。一切吃、用全部向蒙城乞借,境况窘迫。由于生计艰难,故将县府人员裁减1/3,挨到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吴遂将县政府迁回宿城。
吴剑秋回宿城后,首先恢复地方政权,扩大县府组织,重新调整人事,重划政区,分置城关、大店、路疃、夹沟、南坪、百善、濉溪、临涣、时村、湖沟10个区。1945年底,吴因有严重贪污行为,被告到省府。12月底,省政府委河南修武人许汉三接任县长。许上任仅数月,便调往芜湖。1946年6月,寿县人李寿林被任命为县长。时值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大举进攻解放区,李常带县队随国民党正规部队下乡活动,把所有区、乡政权全部建立起来。地主“还乡团”穷凶极恶地进行反攻倒算,疯狂地迫害未及撤退的共产党军政人员及其亲属,其状惨不忍睹。为争权夺利,李同地方势力(吴剑秋派)发生激烈冲突,形成僵局。省政府于1948年3月,委广东人陈汉流接李任县长。同年10月,淮海战役开始,陈窥局势紧张,自动要求退职。省府复派怀宁人韦作仁来宿任县长。韦仅做了半个月的县长,宿城即解放。宿县国民党政府遂告垮台。
二、行政设置
民国初年,县政府人选变换不定,不少县长也是由军阀临时指派或授意安徽省政府委派的。县政府内部的行政设置也随着县长的不断换马而经常变化。历届县政府行政设置情况,以民国三十五年(1946)的国民党宿县县政府机构设置较为健全。
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国民党县政府设七科、两处、一队(民政科、财政科、教育科、军事科、建设科、社会科、田粮科;总务处、税捐稽征处;联防总队)。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