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河流名称及分布
宿县河流,均属于淮河水系。流经宿县的大小河流有20多条,河道总长400多公里。自南而北依次有:澥河、浍河、浍澥新河、运粮河、沱河、小黄河、新汴河、新河、唐河、濉河、萧濉引河、股河、双庆河、方河、欧河、新霞河、韩河、奎河、阎河、孤河、灌沟河、郎溪河、拖尾河等。在诸河流中,南部以浍河为主,浍河支流有澥河、浍澥新河、运粮河。中部以濉河、新汴河为主,濉河支流有西唐河(新河上源)、股河、双庆河、萧濉引河;新汴河支流有沱河、小黄河、新河、唐河。北部以奎河为主,其支流有方河、欧河、新霞河、韩河、阎河、孤山河、灌沟河、郎溪河、拖尾河。
宿县河流,可分为三大水系:濉河水系,包括濉河支流和奎河支流;新汴河水系,包括属于新汴河的支流;浍河的支流澥河等全部属于淮河水系。
二、几条主要河道
宿县境内河道主要有八条:澥河、浍河、沱河、新汴河、萧濉引河、濉河、奎河。萧濉新河。
(1)澥河在宿境南部大营区,发源于濉溪县小梁庄,西从张集入境,东至禅堂出境,进固镇县九湾入浍河。长57.2公里,流域面积为911.5平方公里,其中在宿县境内的长19.2公里,流域面积130.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位为22.86米,最高水位达24.76米,发生于1954年8月5日;最低水位14.04米,发生于1976年12月11日。澥河多年失修,河道淤积,难于排灌。上游界沟为濉溪与蒙城县界,常受内涝灾害;下游河道断面逐渐扩大,但有芦苇阻水。澥河干道排水不畅,河道两旁沟洫,均嫌过浅,急待治理。
(2)浍河古名浍水,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市西北曹楼。流经宿县,东至五河县汇入沱河后称崇潼河。流入江苏省,经峰山切岭入窑河,注入洪泽湖。全长约300公里,流域面积5565.7平方公里,其中宿县境内为608.5平方公里,长30公里。排洪量3000立方/秒。浍河河道在历史上多次变迁。浍河水资源较为丰富。1976年最旱时,水深尚有2米左右,可灌田34600余亩。浍水水质原先良好,盛产鱼虾。1976年以后,因上游兴建了洗煤厂、造纸厂,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浍河,加以宿州市区的污水脏物排入河道,使浍河污染情况一年比一年严重。
(3)沱河在宿县城北,发源于河南省虞城县西北,流域面积为1184平方公里。其中流经宿县境内的为38.1公里,流域面积为893平方公里。下游有沱湖,在五河县汇浍河后称崇潼河,流入洪泽湖。沱河在1966年以前,是宿县行洪排涝的主要河道。1966年开挖新汴河,上游从戚岭子截流入新汴河,上游洪水从新汴河排出,而沱河专作排除内涝之用,使洪、涝分排。沱河还提供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
(4)新汴河位于宿县中部,距宿城北5华里,是宿县境内最大的人工河,全长135.8公里,河底宽90~115米,河深4~5米,堤距350~560米,堤高4~5米,堤顶宽10~50米,河口宽150~200米,集水面积为6467平方公里。1982年洪峰流量1450立方米/秒,水位28.62米,泄洪总量达5.88亿立方米。新汴河使濉河、沱河的排涝能力提高到原标准的3.7倍和5.3倍。平均每年减少受涝面积20万亩。宿县段设计和灌溉面为20万亩。每年供应城镇民间用水约1亿立方米。
(5)萧濉引河上自老苻离,下至新汴河,长5.5公里,防洪流量1050立方米/秒,排涝流量600立方米/秒,主要调节濉河和新汴河的流量。
(6)萧濉新河在宿境内长5.5公里,河口宽102~107米,河深5.9~6.3米,流量826~1225.0立方米/秒。
(7)濉河发源于砀山废黄河南堤,经萧县、濉溪、宿县、灵璧至泗洪县入洪泽湖。是淮北地区主要河流之一。流域面积2381.3平方公里,其中宿县境内为232.2平方公里,长34.9公里。多年平均水位,苻离闸上为26.83米,最高水位29.5米,发生于1982年7月26日;最低水位26.05米,发生于1978年9月;蓄水量5513立方米。濉河经过二次变迁,一是1951年,从灰古黄庄经蒿沟、苗庵、小潘家改道过;二是1966年开挖新汴河后,从老苻离东截入新汴河,称为萧濉引河。
(8)奎河发源于江苏徐州市石狗湖(今叫云龙水库)。奎河流域面积为1231.4平方公里,全长65公里,其中宿县境内流域面积为812.5平方公里,长39.3公里。多年平均水位21.84米,最低水位出现干涸,奎河是宿县北部主要行洪河道。1921年截老奎河于凤凰蛋山(俗称口子门),开挖新河道至柏山与老奎河相接。1955年将凤凰蛋的老奎口堵死,成为蓄水河。奎河河床弯曲,堤防单薄,行洪量大,河道上游支流多,加以奎河西有山丘分布,每当汛期,山水汇聚,来势凶猛,有时奎河容纳不下,造成严重水灾。1951年建老汪湖为滞洪区,设柏山闸,调节洪水流量,奎河才避免决口。奎河因徐州工业废水大量排入而污染,水草不生,鱼虾绝迹,成为害河。
三、河道的历史变迁
上述八条河,是当前宿县境内,负担行洪、排涝、灌溉、调节水位的主要河流。其次还有些在历史中曾为主要河道,因河道变迁而降为次要河流的有:
(1)唐河在濉溪县境内叫巴河,发源于濉溪县杨十楼北,长80.4公里,其中宿县境内16.9公里,流域面积203.7平方公里。宿县境内多年平均水位为11.6米(1952~1980年观测)。最高水位19.58米,发生于1954年7月27日;最低水位16.25米,发生于1976年12月1日。唐河自解放后有过三次变迁,第一次是1949年,原河自蔡桥经老苻离、灰古、蒿沟南到观音堂。第二次是1966年,从马大庄截入沱河,改名为新北沱河。第三次是1976年新汴河开挖后,萧濉新河引河截断了唐河,使唐河上段河水可经地下涵道入沱河,唐河下段则流入濉河。过去唐河亦称南股河,与濉河同为黄河分水道。
(2)股河在濉溪县境内叫闸河。在宿县境内原是一条主要河流,历史上仅次于濉河。1972年开挖祝东沟分股河水入濉河,1976年又开挖双庆河(现已改称新股河),截断了股河的水源,现股河只能作为大沟使用。
(3)方河是一条天然河道,发源于宿县鹤山,东至夏桥而注入奎河。流域面积541.2平方公里,长16.6公里。河道接受上源的欧河、新霞河来水,东入奎河。
(4)新河上从苗庵沟起,下入唐河。流域面积123.3平方公里,长19.1公里。新河在宿县境内有过两次变迁,第一次是1953年,从宿县任井沟口到三铺龙王庙截入小黄河。

第二次是1956年,唐河和新河一同从蒿沟截入北沱河。1954年新河从苗庵郭芦到禅堂一段疏浚过。1956年疏浚八义沟到唐河一段,1976年从苗庵区公路桥到王天志段再次疏浚。
(5)欧河上游原名望洲河,源于宿县桃山南铁路西的几股泉水。桃山以西称为倒流河。从桃山以南经过望洲湖,称为望洲河。欧河本源起于闵贤集北固台寺,经过闵贤集东王村南流入方河。1971年11月治理老欧河,1973年治理望洲河后,统称为欧河。
(6)新霞河原名斜河。上游发源于桃山东左洼、袁洼,南流经阻沟寺,叫做阻沟河,下注入方河。1973年斜河改道,自阻沟寺起到方河段完全作废,另从袁洼南笔直地南下至方河,东岸是林场和公路,改称新霞河。阻沟寺建有电灌站。
上一篇:第一节 山脉
下一篇:第三节 水文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