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旱、涝灾害是造成宿县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根据宿县解放前(1471~1949年)旱、涝记载和解放后30年(1950至1979年)旱、涝实测资料分析,509年中,大涝年44年,占8.6%;偏涝年168年,占33%;正常年180年,占35.4%;偏旱年98年,占19.3%;大旱年19年,占3.7%。100年中,大涝平均9年一遇,偏涝3~4年一遇,大旱14至15年一遇,偏旱3~4年一遇。建国30多年来,1953年前为强旱期,1954年1965年为强涝期,1966至1980年处于弱旱期。80年代转入涝期。旱、涝在一年中出现的季节不同,涝灾以夏季(6~8月)最多、最重;历年降水平均值为524.3毫米,其中大于600毫米的有5年。其次为春涝(3~5月),大于200毫米的涝年有7年,影响春播、苗全、苗壮和午季作物生长发育。干旱以秋旱(9~11月)为多,降水少于80毫米的6年,小于30毫米的严重干旱有7年,影响秋播和小麦出苗。其次为春旱和伏旱,春旱影响春播、出苗和午季作物的生长发育。伏旱影响秋季作物生长。冬旱虽常出现,如不与秋旱、春旱连续发生,则实际影响不甚严重;如连续发生,旱情则加剧,使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低温连阴雨,也是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连阴雨常出现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其中春、秋两季如果同时伴有低温出现,则称为低温连阴雨。
春季连阴雨,出现时间大致在3月下旬到4月底,此时正值小麦拔节、油菜开花和播种棉花季节,因此危害极大。据统计1953年以来27年的气象资料发现,春季连阴雨多集中在4月中、下旬,出现频率大约是26%,即4年一遇。特别是从4月14到27日,连阴雨出现频率最高,达到33%,即3年一遇。连阴雨一般为5~6天。最长达到12天,对棉花的播种影响很大,经常造成烂籽缺苗,这是宿县棉花生产中一大障碍。
夏季连阴雨,出现的时间是5月下旬到6月中旬。夏季连阴雨的次数,比春季连阴雨少,以6月上旬的1~6日出现频率最高,为14%,即7年一遇。夏季连阴雨的特点是雨量比较大,正值小麦和油菜收割,一旦碰上连阴雨,则损失很大。而且影响黄豆、玉米出苗。
秋季连阴雨,出现的时间是9月下旬到11月上旬,以9月下旬和10月上旬次数最多,出现频率为19~23%,即4~5年一遇。10月中旬的14日以后,连阴雨次数迅速减少,平均为8~9年一遇。在10月下旬的23~29日,连阴雨次数反而增多,对山芋的切晒造成很大的威胁。1975年,就是因为这一段连阴雨,使全县山芋干霉烂达4500万斤。另外秋季低温连阴雨,对棉花秋桃发育不利。
其它灾害性的天气有干热风、霜冻、冰雹、寒潮等。解放后,干热风影响小麦产量有9年,频率为32%,发生时间在5月中旬~6月上旬,以5月20~25日影响最大。雨后干热风伴随病虫害流行则危害加剧。1953年以来,春霜冻发生有7年,占25%,以1953年4月12日为最重。早霜冻对秋季作物也有影响。1966年10月28日危害较大。建国以来,有24年降冰雹,多在北部曹村、褚兰一线,造成局部灾害。
上一篇:第二节 降水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