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个体诊所
辛亥革命至建国前夕,宿城个体开业中医诊所先后有:陈光五诊所、马西园诊所、王景芳诊所、陈灿堂怀仁药社、任之敬成春堂、陈粹吾中西诊所、顾健堂诊所等。另有医术高明的中医李少臣、周卫镐义务诊病。个体西医开业诊所有:刘汉三普济诊所、王国宝华兴诊所、耿朗如福民医院等。宿城沦陷期间,日本人开办过内川元良诊所、内仓医院、田中诊所。此3诊所,抗战胜利后即关闭。
建国以后,个体中、西医诊所逐步组成了联合诊所。从1956年至1981年,宿城及其郊区基本上没有个体开业诊所。1982年,宿州市卫生局根据1981年颁发的《安徽省个体开业医生试行管理办法》,陆续批准了一些中、西医医生个体开业。至1985年底,经批准的城区中、西医个体开业诊所有33家,医务人员42人;郊区个体开业诊所有41家,医务人员66人。这些个体诊所一般能诊治内、外科常见病。此外还有诊治皮肤、妇产、牙、痔瘘等科的专科门诊。
1983年,市卫生局帮助城乡个体开业医生分别组织了城市个体医生协会和乡村个体医生协会,并分别制订了章程。
二、医院
民国5年,美国基督教传教士汤姆斯、卡特、胡特于南关外开设民爱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并有手术台和病床。这是宿城第一个规模较大、管理较正规的医院。抗日战争胜利后,宿县政府在中山街设立卫生院,有医务人员15人,设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这是宿城第一家官办医院。建国前夕,宿县人民政府曾设立过门诊室。
建国初期,宿城市设立卫生事务所,当时仅有医务人员4人。1957年4月,逐渐壮大起来的私人联合诊所与城关镇卫生事务所合并,改称宿县城关镇医院,设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眼科、牙科、放射科、手术室等科室,设1个住院部和4个门诊部。
1963年,在原三八公社卫生院的基础上建立城郊医院。当时有医务人员17人,设有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
宿州市建置后,市直属医院有:
市人民医院1981年3月,在汴河中路设立市直机关公费医疗门诊部。初建时医疗设备差,不分科室,只能应付一般门诊。1982年8月,将公费医疗门诊部迁到城隍庙巷,扩建为市人民医院门诊部。1985年,全院有职工72人,设有内科、外科、中医、小儿、妇产、口腔、五官、针灸、放射、超声波、B超、心电图、检验等13个科室,住院部有病床60张。
市中医院该院前身是宿县城关镇医院。1957年城关镇医院设在中山街木牌坊,在大河南街设有住院部。全院有职工108人,病床80张。主要设备有显微镜4台,50AX光机1台。1969年,该院人员、资金、器械全部下放农村。1972年,在该院原址重新组建宿县城关镇卫生所。全所共12人,属全民所有制。1979年,原城关镇医院下放人员陆续调回城内分配工作。但价值50万元的医疗设备仍留在各下放点。1980年,宿州市接收城关镇卫生所,改为宿州市人民医院木牌坊分院。1982年底,改为宿州市中医院。大河南街原住院部为中医院本部,下设木牌坊和胜利路两个门诊部。该院虽名为中医院,但西医人员较多。1985年,全院有职工114人,病床30张。设有中医、针灸、骨科、内科、妇产、心电图、超声波、检验、注射等科室。
市伤骨科医院该院前身为宿县三八公社卫生院。1963年,改为宿县城郊医院,地址在东关大街121号。1978年在汴河东路路南建住院部。1980年,城郊医院改为宿州市人民医院市东分院。1982年初,该院与地区医院骨科协作,开展伤骨科手术。在此基础上,1985年4月,住院部改为市伤骨科医院。全院有职工53人,病床55张,设有伤骨、内科、外科、痔瘘、妇产、冷冻、中医、针灸等科室。
郊区医院1985年4月,市东分院门诊部改为郊区医院。全院有职工26人,设有内科、外科、中医、妇产、心电图、痔瘘、检验、注射等科室。另有石圩子、西十里、西二铺、杨庙4个门诊部,共有医疗人员35人。西十里门诊部规模较大。1969年,运河、三八、刘合、西二铺4个小公社卫生所合并成城西公社卫生院,院址设在城西公社院内。1971年扩建为宿县城西公社卫生院,有医务人员12人、病床36张。设内科、外科、中医、针灸、小儿、放射、检验等科室。医疗器械有显微镜4台,X光机1台,四孔无影灯1台,简易手术床1台,丙种手术包两套。1980年改为宿州市城西卫生院。1985年4月,改为宿州市郊区医院西十里门诊部。
此外,还有市教育局办的教工医院,有医务工作者12人,设内科、外科、针灸、妇产4科,另有注射、西药和中药房3个辅助科室,主要设备有显微镜1台,产床1张,该院的创办解决了全市中、小学教职工一般疾病的就医问题。
三、卫生院
建市后,西关、东关、道东、沱河、市北5个街道办事处各设1所卫生院,属大集体性质,归所在街道办事处领导。1985年,5所卫生院共有医务人员66人。医疗设备有显微镜3台,妇产科器械3套。其中3所有检验设施。各卫生院均设有内科和外科。3所设有妇产科,1所设有小儿喉科。各卫生院均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劳分配,民主管理。从1981年至1985年底,5所卫生院共治疗36.4万人次,总收入83.8万元。
郊区所辖6个乡,只有城东乡设有卫生院,现有医护人员8名,属大集体性质,归郊区领导。1981年至1985年共诊治5.8万人次,总收入12.1万元。
四、医疗室
1980年,郊区各大队、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共有医疗室36个。1981年,郊区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各大队医疗室由集体所有制转为个体开业。1985年底,郊区所有医疗室都领取了个体行医许可证。市属企事业单位尚有医疗室17个,医务人员68人。
附驻市医疗机构概况
宿县地区人民医院
该院的前身是美国基督教创办的民爱医院,1951年9月由人民政府接管,院址在汴河路与淮海路交叉口的东南隅。1985年,该院占地总面积为55875平方米,其中医疗区占地21681平方米,职工宿舍占地31494平方米。共有正式职工635人(另有200名临时工),其中副主任医生26人,主治医生137人,护士、助产士96人,药剂师、检验师37人,技师15人。设有中医、内、外、妇、儿、骨、泌尿、肿瘤、口腔、五官、眼、肺、传染、保健、针灸、皮肤、放射、病理、检验、药检、B超、A超、脑电图、心电图、脑血流图、理疗、激光、计划生育等科室,全院有病床430张。主要医疗设备有:X光机5台、B超机2台、A超机2台、脑电图机1台、心电图机4台、超声心动仪1台、手术显微镜1台、裂隙灯1台、牙科综合治疗机4台、病理切片机2台、751分光光度计1台、血库冰箱2台、救护车2部。
宿县人民医院
该院建于民国38年(1949)8月,原址在大河南街中段路南,1976年迁至北关淮海中路路西。1985年,占地总面积为17000平方米,其中医疗区占地10000平方米,职工宿舍区占地7000平方米。共有职工24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3人,主治医师19人。设有中医、内、外、妇、儿、针灸、理疗、放射、传染、皮肤、口腔、眼、泌尿、骨、肺、肠道、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推拿等科室。全院设有病床258张。主要医疗设备有:X光机2台、脑电图机1台、B超机1台、切片机1台、牙科综合治疗机1台、心脏急救监护仪1台、心电图机1台、手术无影灯2台、救护车2部。
宿县地区精神病院
该院建于1967年,院址在淮海南路终端路西。全院占地总面积为245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分为5个病区和1个门诊部。内设办公室、政秘科、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财务科、保卫科。共有职工19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8人。全院设有病床250张,主要医疗设备有500毫安X光机2台。
淮北煤矿建设公司职工总医院
该院创建于1972年,是一所综合性的企业职工医院,承担淮北煤炭系统医疗和预防任务。院址在市东建设路北端。1985年,全院占地面积为52788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23164平方米,共有职工448人,其中主治医师20人,医师、技师92人。设有内、外、骨、神经、儿、口腔、眼、耳鼻咽喉、妇产、传染、矽肺结核病、中医、皮肤、理疗、放射、检验、病理、功能检查、药剂、同位素等科室,全院设有病床302张。主要医疗设备有:X线诊断机1台、B超诊断仪1台、血气分析仪1台。
此外,煤炭系统还有二十九处、三十处、三十三处、七十一处以及皖北矿务局、第三勘探队、水文队、物测队等单位均在市区设有医院或医疗所。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