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报纸
《拂晓扳》拂晓报由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于民国27年(1938)9月30日创办,是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机关报。31年与《人民报》合并,仍名《拂晓报》,为中共淮北区党委的机关报。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共江淮第三地委机关报。1956年至1961年为中共蚌埠地委机关报。1962年复为中共宿县地委机关报。1972年停刊,1981年复刊。
《拂晓报》创办初期为油印报,刻印质量甚佳,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七个师的油印报纸中名列第一。抗日战争时期,《拂晓报》通过重庆中共代表办事处,曾在重庆、桂林等地发行。并经周恩来和范长江的努力,一度发行到苏、美、英、法、印度等国。毛泽东、刘少奇等为《拂晓报》亲笔题词,《拂晓报》坚定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文风朴实,风格独特。
《宿县导报》该报于民国10年(1921),由宿县学生联合会创办。或三日,或五日出刊一期。次年改为日刊。负责人先后有姜璞修、刘道行、李仲华、李以庄等。由文明石印局石印出版,发行量由200份逐渐增加到800份。11年,《宿县导报》更名为《宿县周报》,年底又更名为《宿县日报》。报社聘请通讯员,采访新闻,揭发土豪劣绅的罪恶事实与社会上的阴暗面,引导群众积极开展革命斗争。17年,该报由国民党宿县县党部接管续办,仍名《宿县导报》,完全变成国民党宿县县党部的喉舌。
《宿县报》该报于1957年2月1日创办,系中共宿县县委的机关报,初为5日刊,后改为八开四版三日刊,1958年10月改为日刊。1961年停刊。
《农村孩子报》该报于1981年在市区内出版发行,属中共宿县地委领导。
《淮北矿建报》该报于1981年在市区内出版发行,属中共淮北煤矿建设公司党委领导。
二、广播
宿城广播室民国37年(1948)11月,中共宿城市党委有收音机1台,每天收听中央台新闻作记录,对外广播。1953年设广播室,有扩大机1台,5W喇叭3只,舌簧喇叭2只。
宿县广播站1953年年底,宿县将宿城市移交的广播室改为广播站,机器功率由250W逐步增加到750W,有25W高音喇叭13只,基本复盖全城。1969年大办广播网,广播站工作人员增至8人,站址迁至大河南街福音堂内。机器功率增至4200W。城内有大喇叭37只。郊区设城郊、城西两个广播站,有小喇叭13000只。1980年,郊区两个广播站移交宿州市管理,原广播站仍由宿县管理。
宿州市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站)1980年3月,以原宿县城郊广播站为基础,建立宿州市广播站,机器功率为2750W,主要负责城区和郊区的播音,后广播站与广播事业局合并,广播站改为广播电台。1985年,广播电台有工作人员29名,分编采组、播音组、郊区广播站、乡广播站4个单位。
电台的主要设备有50~55W扩大机55台,功率10910W,602录音机2台,601录音机10台,前置增音机5台,206唱机10台,话筒8个,配电橱3个,50W调频发射机1台;郊区5W调频发射机3台,25W高音喇叭240只,小喇叭100只。城内线路9公里,市台至各乡线路30公里,乡至各村线路105公里。
电台每天播送3次,共4小时55分。经常播送的节目,除转播中央台和省台节目外,尚有地方新闻和简明新闻、专题广播(包括新道德、新风尚、文化与生活、对职工广播等)、为听众服务、市场信息、自办文娱节目、广告6个自办节目。稿件来源,有由通讯网络中的通讯员供稿、群众投稿、广播电台自采稿。1985年,全年共编发各类稿件5000多篇,其中被《安徽日报》、《拂晓报》及省电台采用70篇。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