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1981年10月5日至12月20日,宿州市举行了第1次普选。全市共成立29个选举办事处,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和居住状况,划分102个选区,共有选民7944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5.5%。首先在市南街道办事处和三八人民公社试点,然后全面推开。所有代表候选人均由各级党组织、各人民团体和选民小组提名推荐,经民主协商,反复讨论,三上三下,最后确定。在选举中,坚持差额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代表229人。其中工人65人,占代表总数的28.3%;农民34人,占14.8%;干部66人,占28.8%;知识分子29人,占12.7%;其他劳动者21人,占9.2%;解放军6人,占2.6%;爱国民主人士、宗教界和少数民族8人,占3.6%。在代表中,中共党员109人,占47.6%;妇女64人,占28%。
在普选的基础上,1982年1月6日,召开了宿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29名代表全部出席。会议历时6天。大会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市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82年计划安排意见的报告,并通过相应的决议。大会选举王文书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学良、郑家安、陈琨、胡升堂、陈万明、张铭为副主任。大会还选举了市长、副市长、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1983年3月22日至27日,召开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市政协的全体委员列席了这两次会议。
市第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共有提案154件。会后,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分类整理,转交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办理。市政府决定以政府办公室为主,抽调4人成立办案小组,全面进行代表提案的办理工作。至第一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前夕,已办结125件,占提案总数的81%。其中城建47件,政法5件,商业25件,农业3件,科教文卫22件,工业11件,交通2件,劳动就业5件,其他5件。例如提案中反映“三难”(买肉、买煤、买粮)问题,市政府责成商业部门增设了南关商场供应点,延长了原有供应点的营业时间,解决了买肉难问题;燃料公司加强了北关煤点的力量,新建了南关和西关两个煤点,基本解决了买煤难问题;粮食部门调整了粮店,延长了供应时间,解决了买粮难问题。
第一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的提案114件,全部交市政府办理。截至1984年6月,已全部办结。1983年全市小学毕业生3300人,按当时的情况,初中仅可招收1600人,尚有1700人不能进入初中。人民代表要求设法解决。市政府决定初中一年级每班增收5人;追加基建费,增设6班初一;调整学校班次,增加2班初一;要求单位办学,招收4班初一,计多收初一新生820人,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率达到近80%。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集资40万元,改建、新建教室,争取尽快使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
二、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宿州市第二次普选于1984年元月上旬开始,6月23日结束。全市共划分选区145个,共有选民10420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0.2%。参加投票的选民为99721人,参选率达95.7%。这届共选出代表222人。其中工人44人,占代表总数的19.8%;农民26人,占11.7%;干部52人,占23.4%;知识分子52人,占23.4%;其他劳动者18人,占8.1%;解放军5人,占2.2%;爱国民主人士23人,占10.8%;少数民族和侨眷2人,占0.9%。在全部代表中,中共党员132人,占59.5%;妇女,62人,占27.9%;青年87人(含共青团员31人),占39.1%。代表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20岁,平均41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18人,占53%。代表中有坚持改革、勇于创新的优秀人物,有走个人勤劳致富的专业户和重点户。
宿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6月25日召开,历时5天,222名代表出席。会议除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外,还听取和审议了《宿州市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的报告,并作出决议。大会选举沈咸桂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学良、吕秀英、陈琨、殷锡有、王澍森为副主任。还选举了市长、副市长、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市第二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于1985年3月21日至23日召开。市政协全体委员列席了这两次会议。
市第二届人大第一次、第二次会议共收到代表提案372件,至1985年底已办结312件。人大代表徐凌天等3人提的关于环城河治理问题,引起市、县、行署领导的重视。经研究决定彻底治理,成立了治理环城河指挥部。先从东半环开始,首期工程是清淤疏浚,1984年8月1日动工。至年底,首期工程完成。刘全婷等6人提出关于全市清洁卫生队伍建设问题,经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决定:成立两级清洁队,一级清洁工增至102人,二级清洁工由各街道办事处配备。并从地方财政中按每人每年拨款250元补助。要求每日洒水2次,清扫2遍。祝铁平等3人提出加强交通管理、维护交通秩序问题,1985年10月下旬,市成立了整顿市容综合治理指挥部,经过一段工作,交通秩序和社会秩序大有改观。罗朝良等10人提出加强市场物价管理问题,市政府责成市物价局增设了物价监督电话,发动全市人民对市场物价进行监督。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市场物价定期进行检查,对一些违反物价政策的不法商贩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经济制裁。郑宝俭等人提出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问题,市公安、文化部门相继对文化市场进行了6次检查,共查收非法出版图书2000多册,非法进口录像带和录音带1000多盒,取缔了一些录像放映点。对于一些提案事项一时办不到的则给提案人以解释。如姜维芹等8人提筹建儿童乐园问题,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有考虑,但近期内资金缺乏,无力实施。经解释后,提案人表示满意。
三、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宿州市于1987年3月2日至6月5日举行了第三次普选。全市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和居住状况,划分136个选区,共有选民12020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3.5%。参加投票的选民为108444人,参选率为90.2%,共选出代表240人。其中工人59人,占代表总数的24.6%;农民37人,占15.4%;军人3人,占1.25%;干部60人,占25%;知识分子68人,占28.3%;其他13人,占5.4%。在全体代表中,中共党员206人,占代表总数的85.8%;妇女53人,占22.1%;青年41人,占17.1%。高中以上(含中专大专)文化程度的为127人,占代表总数的53%。
宿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7年6月23日至26日召开,出席代表240人。大会审议并批准了一般性的各项工作报告,选举高学良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秀英、笪万友、单素兰、王方坤为副主任。还选举了市长、副市长、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
1987年12月26日,宿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各项工作报告,选举了出席安徽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8名,其中干部2名,知识分子2名,民主党派与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2名。代表中,中共党员4名,妇女代表2名。
市政协全体委员列席了上两次会议。
四、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1989年11月至1990年3月,宿州市举行了第四次普选。全市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和居住状况,划分121个选区,共有选民13280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3.7%。参加投票的选民121055人,参选率达91.16%,共选出代表209人,其中工人42人,占代表总数20.1%;农民25人,占10%;军人2人,占0.96%;干部61人,占30%;其他79人,占37.9%。在全体代表中,中共党员168人,占代表总数的80.4%;妇女46人,占22%;青年28人,占13.9%;高中以上(含中专、大专)文化程度130人,占代表总数的65%。
宿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0年4月14日至17日召开,出席代表209人。大会审议并批准了市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以及财政、计划方面的六个工作报告。这次大会选举了段国玺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笪万友、单素兰、孙钦学、张伦为副主任。还选举了市长、副市长、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
市政协全体委员列席了这次会议。

从1954年至1963年,在原宿县城关区(镇)范围内,共举行5次普选,召开5次人代大会。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动,不便排列届次。
1954年2月,宿县城关区举行普选,全区共分为4个选区。参加投票的选民占选民总数的98.21%,共选出人民代表144人。许多在旧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的贫民被选为人民代表。城北街道居民徐和兰,建国前家庭贫困,6个孩子因无力抚养给人5个。建国后,政治经济都翻了身,担任居民委员会主任,在普选中被选为人民代表。同年5月召开了有144名代表出席的城关区人民代表大会。会上着重讨论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问题。通过选举,成立了城关区人民委员会,选出了区长。
1956年,宿县城关镇举行普选,全镇共选出人民代表142人。12月9日至11日召开了城关镇人民代表大会,所选代表全部出席。会上着重讨论城关区改为城关镇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决议,选举了镇长。
1958年春,宿县城关镇举行普选,选出人民代表166人。接着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着重讨论宿县三八人民公社和城关镇实行政社合一的问题,并选举了公社管理委员会主任。
1960年下半年,宿县三八人民公社举行普选,共选出人民代表167人,其中男142人,女25人;中共党员144人,共青团员8人。同年12月召开了三八公社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着重讨论了克服“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等问题。大会选出正副公社主任6人。
1963年春,宿县城关镇举行普选,共选出人民代表144人。4月21日至22日,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听取了镇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并选举了镇长。
五、人大常委会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均由17人组成,设办公室作为工作机构。下设政治法律、财政经济、市政建设、科教文卫4个委员会。两届常委会至1985年底共召开全体会议29次,讨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问题,通过决议、决定19项,其中有《任免国家工作人员试行办法》、《宿州市城市建设管理规定》、《关于市政府需要提交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关于编纂(宿州市志)的决议》等;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报告和汇报17次;讨论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人事任免事项,共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02人次。
1982年,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了与人民代表联系制度。全市共组成32个代表小组(1984年7月调整为38个)。代表小组经常同选民取得联系,了解和反映选民的意见和要求,并加强对人民代表的监督。17名常务委员每人分工联系2~3个小组,指导和帮助代表小组开展活动,搜集整理代表小组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汇报;组织代表们学习,提高代表依法履行代表职责和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
人大常委会每年都组织部分委员和抽调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和视察。视察一般分综合性视察和专题视察两种形式。综合性视察每年1~2次,专题视察酌情安排。调查和视察的内容主要有:城市建设、社会治安、市场物价、城镇卫生、食品卫生、工商企业体制改革、教育改革等。1982年11月中旬,组织了委员和部分代表32人,采取听、访、谈、看等形式,视察了文化教育、食品燃料供应、城市建设3个方面,共43个单位,历时13天。通过视察,及时解决了一些亟待解决而又有条件解决的问题。1983年5月,组成34人视察团对食品卫生进行视察,共视察201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占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60%。同年11月,组成30人“门前三包”卫生视察团,视察了市南、市北、南关、东关4个街道办事处、53个协议承包单位,推动了“门前三包”制度的实施。1985年6月,由常委会驻会5位负责人带队,抽调15人组成4个调查组,对全市社会治安情况进行调查,先后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21次,参加座谈147人次。调查组对全市社会治安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作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建议。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中共宿州市委作了书面汇报。同年11月,对全市教育工作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视察,共40人,5个分团,视察了全市13所中学、49所小学、2所幼儿园、1所轻工中专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教工医院。共召开27次有115位校干参加的汇报会,29次有300位教师参加的座谈会。实地察看了校舍、教师住地和教学活动。在视察中,教师共提出数百条具体意见和要求。常委会均一事二案列出清单,交市人民政府处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政府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