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工人组织
各业工会民国15年(1926)元月,共青团宿州独立支部召开会议,决议成立工会,由王友石、刘道行负责组织发动。元月成立了药业工人联合会;2月下旬,成立了木、石、泥、油四业联合会。8月,中共宿城临时支部成立后,加强了对宿城工人运动的领导。不久,成立了浴业工会。浴业工会在中共党员王香圃领导下,要求增加工人工资,改变经营方式,取得全面胜利。民国16年春,宿县火车站组织了装卸工会。继之,宿城搬运、推水、黄包车、理发、卷烟、摊贩等工会先后成立。各业工会成立后,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向封建势力和资本家展开了斗争。一天,东关资本家汽车运输公司经理李某坐温利刚的人力车,因少付车钱而发生争吵,李某叫来打手把温利刚毒打一顿。温到工会汇报,工会干部赵一鸣立即向汽车运输公司提出抗议,并据理交涉。李某不予理睬,事发后4天仍未解决。于是,200名小车工人怒将运输公司的汽车砸毁。资本家李某贿赂宿县警察局逮捕了3名小车工人,工会出面几经交涉,被捕工人始获释。
宿县总工会民国17年2月,宿城各业工会会员,已发展到1000多人。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宿县总工会,会长孔效三。下辖14个行业工会。
10月,凌云烟庄老板杨介藩无理殴打小车工人马登科,并贿赂宿县警察局将马关押,严刑逼供,诬马为贼,因而激怒了工人、学生和市民。他们在总工会的领导下,冲进警察局,缴了警察的枪,砸了办公室,打开拘留所,放出马登科,痛打了警察局督察薛维朝,并将其游街示众。时隔不久,警察当局反扑,趁工会骨干开会之机逮捕了五、六名小车工人。总工会发动工人首先罢工,继而学生罢课,商人罢市,迫使宿县县长方培仁将被捕工人释放。同年,北门生生布厂的工人为增加工资举行罢工斗争取得胜利。民国17年底至18年春,宿县政府禁止工会活动,白色恐怖笼罩全城,总工会会长孔效三隐蔽他乡,工会干部白鑫民被捕押解外地监禁,工会骨干马登科、薛麻子再次被捕并死于狱中。宿县总工会遭到严重破坏,工人运动处于低潮。19年5月,中共宿县行委书记赵龙云亲自负责宿县工会的恢复工作,后因被捕牺牲而未能实现。直至建国后,宿县总工会始得重建。
宿城市总工会1949年3月,宿城市筹建总工会,首先成立了行业工会和宿城市职工会。1950年9月23日至24日,在福音堂召开宿城市首届工人代表大会,成立宿城市总工会。会长吴守志。1953年9月,宿城市总工会并入宿县总工会,宿城市各行业的基层工会均由宿县总工会领导。
宿州市总工会1980年4月,宿州市总工会正式成立,下设生产部、组织部、生活部、女工部、主席室和办公室。根据新的行政区划和新的工作或生产系统相继建立和健全了各基层工会组织。1983年5月,召开了宿州市第一届工人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26名,张国运作《贯彻十二大精神,加强工会建设,为开创我市工会工作新局面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选出委员29名(其中常委9名),组成了市第一届工会委员会。1985年底,全市共有脱产的工会干部748人(其中女155人)。至1984年,已经建立并能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单位共有71个。这些单位,一般都经过民主讨论制订了《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职工守则》、《职工奖惩条例》等规章制度。职代会在生产、企业管理、职工福利方面发挥了作用。
市总工会于1983年开办了一所职工业余学校,有专职教师27人,兼职教师68人,专职工作人员8人。各基层工会也举办文化补习班或技术培训班。
市总工会于1980年和1981年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为“四化”立功的群众性竞赛活动;1982年开展以优质、高产、低耗、多品种、高效益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83年开展“五小智慧杯”、”战百日献百元”及超标优胜赛等活动;1984年按行业相同、规模相仿、产品相近的原则,分别把企业组织起来,开展以“创最佳效益”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1982年,市总工会同蚌埠、淮北两市工会联合举办“职工业余书法金石联展”。1983年,市职工业余文艺演出队参加省职工业余会演,获得演出奖、创作奖共19项。本着业余、自愿、小型、节约的原则,每年节假日都配合宿县总工会和县、市体委举办各项体育比赛。1981年至1985年全市共举行各种体育比赛248次,参加比赛者达4307人次。1985年,全市工会组织共有基层图书馆8个,专职人员9人,藏书5万余册。
1983年,成立市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下设机械安装维修、电器仪表、刀具、焊工、热处理5个技术协作队和1个科技经济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市总工会认真做好职工的劳保福利工作。凡300人以上的企业单位,均建立职工劳保委员会,车间设劳保检查员,班组设兼职劳保员。至1983年,全市已建立劳保委员会15个,有劳保检查员85人,兼职劳保员105人。实行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1981年至1985年,全市职工无一人因工伤事故死亡。市总工会和各基层工会努力创造条件,建造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如托儿所、食堂、浴室、理发室、集体宿舍、家属宿舍等,对伤、残、病、死或其它原因发生经济困难的职工及时给予救济。对于离、退休职工给予适当照顾。
基层工会及会员情况
(1980~1985)

附宿县八业工会
民国20年,国民党军统特务王临江,在宿城组织八业工会,王临江为会长。汪伪时期,黄赓铭在八业工会的基础上成立宿县总工会,并充当会长。抗战胜利,王临江又继黄赓铭之后任该总工会会长。
二、农民组织
民国13年,王运同在宿城南三里湾创办平民夜校,组织农民互助会。在此基础上,次年7月14日,建立了南关集农民协会,会员80多人。在南关农民协会的影响下,北关、西关、东关也相继成立了农民协会。宿城美国基督教农事部扩大实验农场,非法强占南关外农民土地,王运同带领农民协会会员到宿县政府请愿,迫使农事部停止占地。
民国15年2月底,成立了宿县农民协会(简称农会),会长张实之。协会下辖6个区农会,南关属第三区,会员100多人,北关属第四区,会员200多人。宿县农会成立后,在朱务平、陈粹吾的领导下,举办了两期农民运动培训班,每期15天,培训农运干部80多人,促进了农民运动的广泛开展。17年年底,由于国民党的残酷镇压,农会停止公开活动。
1952年9月,成立了宿城市农民协会。当时,农会主要是带领农民进行土地改革,斗争恶霸地主。1953年9月撤销。
三、妇女组织
宿县妇女协进会民国15年1月13日,共青团宿州特别支部第五次常委会决议由邵葵负责妇女工作。3月8日宿县妇女协进会成立。全城有七八十位女学生和妇女加入,杨盂生为会长。妇女协进会号召妇女放足、剪发、学习文化,提倡婚姻自主。民国17年秋天,宿县国民党右派上台,随着斗争形势的恶化,妇女协进会自行解体。
妇女联合会民国26年“七七”事变后至宿城沦陷,在中共宿县县委的领导下,宿城建立了妇女抗日联合会。主要任务是募捐慰问抗战军队及争取妇女自身解放。宣传动员妇女积极参加抗日部队。宿县毓秀女中学生常俊亭投笔从戎,英勇抗日,贡献较大。
民国37年11月,宿城解放。次年初,成立了宿城市妇女联合会。1951年8月,改称宿城市民主妇女联合会。民主妇女联合会向妇女宣传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发动妇女支持丈夫、儿子参军。组织妇女上夜校。同时,大力宣传贯彻婚姻法,协助政府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婚姻问题。1953年9月,该妇女联合会撤销。
宿城市撤销后,宿城妇女基层组织由宿县妇女联合会领导。1963年3月,城关镇召开了妇代会,产生了城关镇妇女联合会。1971年底,城关镇成立了妇女委员会,全镇建立街道妇委会5个、妇女代表小组176个。城关镇妇女委员会动员妇女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当时全镇办起工厂75个,妇女参加工厂劳动的有1500人,占入厂劳动人数的52.3%。
1980年4月,宿州市妇女联合会建立。1982年12月19日,召开宿州市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宿州市第一届妇女联合会,由31人组成,其中常委9人。在全市范围内,市妇联评选“三八红旗手”130名,“五好家庭”200户;举办了幼师培训班,帮助城乡办起73所幼儿园;开展对边防军的慰问;配合政法部门对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犯罪分子及时给以打击;在家庭和婚姻问题上为受害妇女排难解忧。1984年,使40多起婚姻家庭纠纷得到正确解决。
四、青少年组织
学生联合会民国8年底,安徽省立第四甲种农业学校(以下简称“四农”)学生孔子寿、李以庄、赵立仁、江汉伯等发起组织了“四农”学生会。9年春,以该校学生杨梓宜、丁晓、王文魁等为骨干组织了新苻离剧社,演出革命戏剧,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是年暑假,旅外学生孔禾青、刘道行等回到宿城和本地学生一起,在“四农”学生会的基础上,组建了宿县学生联合会,会内设评议部和执行部。宿县学生联合会组织学生游行示威,声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反对地方劣绅,反对日本政府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孔子寿带领一批学生到火车站货场查出大批日货运到北校场焚烧。民国10年,省参议长晋席珍,低价强购幼幼两等小学校址,宿县学生联合会发动学生到县衙请愿,制止了晋席珍的这一行径。学生联合会创办《宿县导报》和群星书社,开展平民教育,组织非基督教大同盟。
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1年,旅外学生李宜春、江善夫、孔禾青等相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寒暑假回到宿城,带来了《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刊,在进步青年之间秘密传阅,又注意物色发展对象。12年暑假,在宿城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宿县临时小组。13年,正式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隶属上海团特委。民国14年夏,成立共青团宿县独立支部,直属团中央领导,书记杨梓宜,当时有共青团员22人。民国16年,共青团宿县委员会成立,书记先后为孔子寿、赵一鸣、杨梓宜。18年5月,赵一鸣被捕,宿城团组织一度停止活动。20年初,共青团宿县县委恢复。11月,因叛徒出卖,很多党团员被捕,团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1949年10月,宿城市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宿城市委员会。1953年9月撤销,改为团城关区委。当时有团员308人。1957年,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召开了城关镇团代会,号召全镇团员和青年向科学文化进军。1963年,全镇有3个总支,22个支部,397名团员。1964年,全镇有20个支部、435名团员。1965年,全镇有3个总支、24个支部、348名团员。“文化大革命”初期团的组织处于瘫痪状态。1971年2月20日,宿县城关镇召开第四次团代会,正式恢复共青团的活动。会议选出了共青团城关镇第四届委员会,由15人组成。
1980年5月,成立了共青团宿州市委员会,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学少部、青工部、办公室。1982年8月8日至10日,共青团宿州市委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201人,占全市团员总数的3.3%。会议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号召全市共青团员和青年为加快宿州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奋斗。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1985年12月9日至12日,团市委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220人,占全市团员总数的3.1%。会议总结第一次团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宿州市团的工作任务是:带领全市青年为实现“七五”计划建功立业。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委员会。
共青团宿州市基层组织情况
(1980~1985)

1980年起,团市委在共青团员和青年中开展了文明礼貌月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讲卫生、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活动、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参加治理环城河活动、城乡青年联谊活动等。由于成绩突出,团市委于1980年至1983年每年均获得团省委、团地委颁发的奖旗、奖状,并有一大批团员受到省级以上有关单位的表彰。
中国少年先锋队1949年,在中共宿城市委领导下,郊区一些村庄成立了儿童团。其成员是14岁以下的男女儿童,主要任务是协助民兵站岗放哨、查路条、学习文化。1950年,宿城建立少年儿童队,队员佩戴三角形红领巾,1953年,少年儿童队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少先队的编制为小队、中队、大队。中队和大队设有辅导员。队员主要是中小学14岁以下的学生。1966年,街道也建立了少先队组织。“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组织瘫痪。代之而起的是红小兵组织。各小学的红小兵也象红卫兵那样造反,贴大字报,批老师,斗“走资派”。1976年,宿县城关镇有少年儿童9749人,其中红小兵4718人,有辅导员299人。1978年,少先队组织恢复,红小兵组织撤销。
青年和团员受表彰情况
(1979~1985)

1979年后,市少先队组织有了发展。1984年,共有少先队员2.32万人,占全市少年儿童总数的80%以上,少先队共有大队19个,中队467个,大队辅导员19人。
市少先队组织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很有成就。几年来,先后有38名少先队员,两名辅导员,两个集体受到团中央表彰。有39名少先队员、4名辅导员、4个集体受到团省委表彰。

三民主义青年团民国34年,成立了三青团宿县分团筹备处,全县划为15个区队,区队下设区分队。当时宿城是一个区队。36年11月,国民党和三青团合并成立“党团统一委员会”,三青团员全部加入国民党,宿城的三青团组织实际上已解体。
新学联民国11年,宿城学生联合会领导学生开展爱国运动,引起了劣绅的恐慌和仇视。以晋席珍为代表的旧绅便操纵各学校士绅子弟组织新学联,以分化学生运动。宿城新学联的负责人有丁子仪、李子佳、丁贯民等。
童子军民国19年,宿城的中小学校建立童子军组织。宿城沦陷期间,童子军组织解散,抗战胜利后恢复,由三民主义青年团领导。配备有团长、大队长,小队长等。童子军队员身着草绿色制服,手持童子军棍。学校开设童子军专门课程,由教官讲课并进行训练。宿城解放后,童子军解散。
五、工商业组织
商会民国2年,宿城设立商会,以后商界按行业又成立了同业公会。这些组织机构在协调商业内部经营和物价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起到了一些作用。商会曾集资创办宿城电灯公司。34年,秦铁民担任了商会会长,商会遂多为绅商要员把待,从事政治勾当,参与派系斗争,不开展群众性的商业活动,不能代表商人利益。37年,商会解体。
工商业联合会民国38年上半年,宿城成立了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简称商筹会),协助人民政府恢复工商业活动,筹建宿城市工商业联合会。1951年8月,宿城市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成立。当时有会员2035人。1953年10月归于宿县工商联。之后,城关镇工商界的群众性活动一直属于宿县工商联领导。宿县于1953年10月、1958年12月、1964年12月分别召开过三次工商联会员代表大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商联被迫停止活动。
1985年9月,宿州市召开了工商联首届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127人,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会。工商联成立后,815名会员组成若干小组开展活动。主要活动有:对外引进资金和技术,对内发展横向联系,疏导流通渠道,开展经济咨询,开办实业公司,进行专业培训等。
六、科技文化团体
科普协会1963年宿县城关镇成立科学普及协会,配备了专职科技人员1人,各工厂、中学都成立了科学研究小组,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文化大革命”开始,城关镇科学普及协会活动停止。
1980年9月,宿州市成立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内设学会部和科普部。1982年11月,召开了第一次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大会,接着各学会、协会相继成立。至1985年底,已成立了21个单项协会和学会,共有会员1620人。郊区和6个乡也都建立了科学普及协会,各村民委员会建立了科学普及小组,各村民小组配备了科学普及宣传员。市科协成立以来,主办了多种科普活动,主要有:开展技术培训和举办学术讲座;开展学术研究、学术讨论、咨询服务、科普宣传和农村科普红旗竞赛等。各协会、学会也相应地在各自的范围内举办多种类型的科普活动。
文联文联即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的简称,1954年以后,宿城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先后加入了宿县文联,并分别参加各有关协会的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联解体,其成员多受到迫害。1984年5月,宿州市“文联”成立,下设文学、戏剧曲艺、音乐、美术、书法、摄影6个协会。1985年底,6个协会共有会员36人,其中国家级会员两人,省级会员21人。
市文联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4次书画展和1次摄影展,创办了小型报刊《宿州文艺》。并组织了一部分文学工作者去外地参观、学习、表演或深入城乡体验生活。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