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摊点、饭店
个体摊点
清末民初,在大隅口、小隅口、城隍庙、木牌坊等处已形成了个体经营的饮食业群体,经营的传统风味小吃,比较有地方特色。1956年以后,个体摊点日益减少。1980年以后,个体摊点急剧增加,到1985年,全市已达668家,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整顿,个体摊点都有了固定的地点,恢复了传统的品种。并在药店巷开辟了风味小吃一条街。
私营饭店
私营饭店有的是独家经营,也有极少数联合经营的。民国25年(1936),宿城较大的私营饭店和菜馆有第一楼、四喜楼、快活林、月宫、致美斋、醉琼林、大罗天、大同居、一品香、六华春、公园等20余家。建国初期,又增加了大中华、龙门居2家。这些饭店共有餐桌百余张,可同时接待近千人进餐,并且都可以烹调多种名菜。1956年,私营饭店大多改为公私合营(后转为国营)或合作经营,失去原来的经营特色,成为千篇一律的大众饭店。1980年以后,私营饭店逐渐增多。1985年底,宿城较大的私营饭店有:联络街北首的喜在心酒楼,胜利东路的呵泉酒家,胜利中路的太白酒家和金谷餐厅,淮海中路的松鹤楼饭店、工农饭店、汴京饭庄和南乡饭店,汴河中路的东方餐厅、大泽酒家和府上阁饭庄,汴河西路的春来饭店和中原饭店,浍水路的致美斋餐馆和小南天餐庄,怀远路的憩园饭店和古城饭店等。
合作饭店
1956年部分私营饭店组织起16家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饭店。1958年,合作饭店改为国营,有些个体经营的饭店又被纳入到合作饭店中来。1979年以后,部分国营饭店退为合作饭店,合作饭店中也有一些人退出来从事个体经营。1985年,宿城有联络街北首的联盟饭店、东关道口的道口饭店、汽车站对面的交通饭店、淮海中路的大众饭店、东昌路的南商场饭店和回民餐厅、淮海中路的淮海饭店、城隍庙的跃进饭店、西城门口的三八饭店(后改为皖北酒家)等46家合作饭店。这些饭店均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国营饭店
1956年,宿城出现公私合营饭店,旋即改为6家国营饭店。1960年前后,一些合作饭店升格为国营饭店,但由于管理混乱,效益差,又改为合作饭店。1980年后,宿州市国营饭店有胜利中路的人民饭店、城隍庙巷的宿州饭店、火车站对面的站下饭店、道东商场的商场饭店、中山街中段的东风饭店。
附宿州饭店简介
宿州饭店,为国营饭店,座落在胜利中路城隍庙对面,系1980年利用原百货大楼旧址开设。该店一楼分大餐厅和小餐厅。大餐厅放餐桌20张,小餐厅放餐桌10张。二楼有雅座厅。全店可同时容纳300人进餐。
宿州饭店供应饭菜齐全,可以满足顾客的多种需要。
该店职工服务态度良好,技术力量雄厚,可以承办各种筵席。一级厨师有刘英杰,二级厨师有胡逸平、侯宝玉。各级名师高手,匠心独运,烹制各种名菜,在安徽菜系中独树一帜。制作的名菜有:霸王别姬(鸡)、鱼咬羊、清蒸鸡、糖酥鱼、八宝鸡、龙凤呈祥、芙蓉鸡片、清蒸狮子头、凤凰桂鱼等。这些名菜,既有宿州传统风味,又揉合全国各地名菜的烹制技艺,色、香、味、形俱佳。
二、经营管理
建国前,宿城各大饭店、酒楼大都有经理(或称老板、掌柜)、帐房先生(会计)、掌勺师傅、菜案(或称红案)师傅、面案(或称白案)师傅、跑堂(端饭送菜)、小伙计(招呼客人、安排座位)。每天早晨6点开始营业,晚上9~10时打烊。公园、六华春、大同居等较大饭店对外包办筵席或预定饭菜。一般饭店多是独家经营,其中不少是父子店、夫妻店、兄弟店。个体摊点有的占有一间半间门面,有的定点设摊,有的则是挑担、推车、挎篮子,走街串巷,以敲木铎、梆子、小堂锣等招徕顾客。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对饮食业人员加强教育,强调要面向工农大众,讲究服务态度。1962年,在全城商业系统中开展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的“学先进、赶先进”的红旗竞赛活动,对整个饮食业改变“官商化”作风、树立社会主义商业道德起了促进作用。“文化大革命”中,鼓吹”服务得好会出修正主义”的谬论,以“大众化”为名,搞服务简单化,要求顾客自我服务(即自己买牌、自取饭菜、自找座位、自洗碗筷等),经营特点消失,服务质量下降。1982年以来,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①活动,综合治理“脏、乱、差”,各饭店职工的服务态度有了较大的改善,饭菜品种增多,质量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坚持文明经商、礼貌待客、清洁卫生、方便群众的先进单位和先进职工。1984年,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将一部分国营饭店改为集体承包,自负盈亏,然后再在内部实行多层次的承包。合作饭店实行租赁给小的集体或个人经营,自负盈亏,按年纳税。并允许一部分人离店经营,按月向单位交定额承包费,合同期满,回店上班。这些改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营业额逐年增加。1981年,国营饮食业为79万元,集体饮食业为64万元,个体有证饮食业为18万元。到1985年,国营饮食业为82万元,集体饮食业为295万元。个体有证饮食业为547万元。个体经营者能发挥自我优势,各显特色,注意
①“五讲四美三热爱”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环境美、行为美;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服务态度。他们全日营业,每当夜暮降临,各种小吃摊点遍布全城街头巷尾。
三、烹饪技术
早在清代,宿城烹饪技术已发展到相当水平。一些名厨师制作的名馔佳肴,脍炙人口,为州人乐道。建国前,宿城有四大名厨师,他们是精烹善炒的王凤山,切炒皆精的仰恒友、田景禹,叠盘专家曹秀山。建国后,维扬菜系的高广远也属烹饪方面的能手。在制作面点方面也有不少技艺超群的厨师。东关饭店里的毛师傅,曾在清朝皇宫内为光绪帝御膳房做过面点。他制作的各种面点不论色、香、味、形都堪称绝技。
1956年,饮食业走合作化道路,一批名厨师进入合作饭店,经营简单化,烹饪技术粗放,特别是1960年前后,粮食紧张,饭店经营品种单调,面食多以红芋面为主,细粮罕见。菜肴多是白菜、萝卜,鱼肉奇缺,名厨师无用武之地。1963年,国民经济得以恢复,饮食业有所发展,营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品种增多,国营、集体、个体同时存在,互相竞争,平价议价皆有,烹饪技术复得发挥。“文化大革命”期间,饮食业经营品种减少,饭菜实行大众化,各类名菜少见。
1980年后,市商业局注意发展和提高烹饪技术。市饮食服务公司多次组织饮食行业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或请省内外名师来宿城传经送宝,并举办厨师技术培训班,提高了职工的烹饪水平,使一些传统的烹饪技术后继有人。1985年,宿县地区开展了饮服系统厨(技)师技术职称考核,宿州市评出一级红案厨师2名(刘英杰、李克玲)、二级红案厨师9名、三级红案厨师13名;二级白案厨师1名(宋庆英)和三级白案厨师5名。
民国年间,宿城的地方名菜有糖酥鱼、炒虾仁、霸王别姬(鸡)、口蘑蒸鸡、葡萄鱼、八宝鳜鱼、鱼咬羊等。王凤山烹制的糖酥鱼和炒虾仁尤为有名。建国后,制作这些名菜的技艺未得普及提高。1980年以后,饮服公司组织人力发掘传统,宿州饭店、东风饭店、南乡饭店、金谷餐厅、致美斋餐馆等制作的霸王别姬(鸡)、八宝鳜鱼、四抓炒,清真餐厅的葱爆羊肉、油爆牛肚、生炖牛羊肉、清炖青鱼、涮羊肉颇有名气。涮羊肉为冬令佳肴,肉质鲜嫩,汤浓味美。数人聚火锅而坐,同享共涮之乐,调味各随其爱。“霸王别姬(鸡)”,色泽光亮,紫黄含绿,造型生动,味道纯厚,品尝后回味无穷。
附宿城几种名菜的制作
口蘑蒸鸡
原料:肉鸡一只(约2000克)
调料:千口蘑50克,蛋清1个,油菜心10个。
调料:料酒、精盐、白胡椒粉、味精、鸡油、奶汤、菱角粉、葱、姜。
制法:①鸡去毛和内脏,剔去鸡骨,切成一寸见方肉块,沥尽水份,和上蛋清,然后加精盐、料酒、胡椒粉、味精。②口蘑泡开洗净切成片,加葱、姜放入鸡块拌匀。然后扣上碗,上笼蒸40分钟,取出扣在盘内。③油菜心加奶汤、精盐、味精烧至入味,取出围在鸡块四周。④用砂锅放旺火上把奶汤加葱、姜、精盐、味精、胡椒粉烧成汁,加鸡油,浇在鸡块上即成。吃起来酥、烂,鲜美可口。
葡萄鱼
原料:鲜鲤鱼或鲲鱼1条(1500克~2000克)、鸡蛋、葡萄汁。
佐料:面包、白糖、醋、酱油、盐、葱、姜汁、麻油。
制法:将鸡蛋打入碗内,搅成浆。面包撕去外皮,撤上面粉,搓成粉屑,选用长条形的鱼肉,从肉面下刀,每隔2.5厘米左右用坡刀剞刀花,再每隔1.2厘米左右提着刀剖直刀花,刀深至鱼皮,但不要切破鱼皮。剞好刀花放入碗内加葱、姜(拍松)、盐、酱油、腌20分钟取出,去掉葱、姜,然后蘸一层蛋浆,再撒上一层面包粉,使粘满鱼肉及刀缝处。旺火芝麻油烧至五成热,将鱼下锅,待呈淡黄色,鱼皮收缩,鱼肉张开成葡萄状时,捞入盘内。将烫好的青菜叶切成葡萄叶,镶在鱼肉旁,使成整枝“葡萄”状。在炸鱼的同时,另取砂锅一只放在旺火上,放入葡萄汁、白糖、酱油、醋、盐,烧开后,用湿淀粉调稀勾芡,浇在葡萄鱼上,外加芝麻油即成。特点:红润光亮,形如整枝葡萄,鱼肉外皮嫩酥,内部鲜嫩,汤汁酸甜。
海蚌怀珠(鱼咬羊)
原料:鳜鱼1条(750克~1000克),五花肋条羊肉250克。
佐料:清猪油125克,湿淀粉25克,鸡汤500克,葱、姜各50克,精盐20克,酱油40克,香醋5克,八角1个,味精1.5克,料酒10克。
制作:将鳜鱼去鳞、鳃,在肛门处开一小口,用两根筷子从鱼嘴里把内脏搅出,洗净鱼身,擦去水份,鱼身两侧削扇形花刀。将羊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葱切片,姜拍松。
锅坐火位,放猪油50克,烧热后下入羊肉煸炒片刻,下酱油、盐,加葱、姜二分之一。再放入料酒、鸡汤,烧入味后取出,从鱼嘴里装入鱼腹中。
锅坐火位,放猪油75克烧热,将鱼身抹一层酱油下油锅煎至两面呈黄色时,加酱油、糖、香醋、葱、姜、鸡汤,烧开后,改用小火烧约半小时,用大火收浓汤汁,把鱼装入盘内,把汤汁用淀粉勾薄芡,淋上明油,浇在鱼身上,放上香菜即可。特点是鱼羊咸鲜,鱼酥羊肉烂,不腥不膻,汤味鲜美,风味无穷,别具一格。
四、风味小吃
宿城风味小吃很有名。1955年,全城经营风味小吃的饮食摊点有近百家。以后,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风味小吃逐渐减少。1979年11月,城关镇举办了风味小吃品种评销会,参赛品种达30多种。至1983年,在城隍庙、木牌坊、火车站、联络街、秦巷口等地出现了经营风味小吃的群体,药店巷被辟为“宿州风味小吃一条街”。每天来这里就餐的职工、学生和过往客商,熙熙攘攘。城隍庙前,除著名的风味小吃品种外,还有卤制的鸡、鸭、猪、牛、狗肉,以及油炸小鱼、花生米等,经营者不下50家。来此小饮就餐的人摩肩接踵,直至午夜。据工商管理部门统计,城隍庙小吃夜市每晚营业额可达3000元以上。
。民国年间,著名的风味小吃:羹汤类有大老开(吴××)的辣汤、吴朝栋的鸡汤、曾昭德的汤、赵宝龙的“三稀”(豆汁、豆腐脑、绿豆汁);面食类有纪朝凤的包子、陈老四的壮馍、曹腊月的油条、朱七十的烧饼、刘怀玉的油酥馍、谢明德的豇豆包、张前迪的大卷等。尔后相继兴起的小笼包、清水饺、馄饨等,味道迥异,颇为人们称道。近年又增加了从外地引进的兰州拉面、朝鲜辣面、烤羊肉等。
赵宝龙的“三稀”,色、香、味俱佳,独具一格,久享盛名。豆腐汁配料考究,制作精细,质高味美。看着稠,喝着稀,香甜可口,从这一碗倒入另一碗中,原碗干净如洗,喝时一口一个窝,在水中单独存在,不溶于水。豆腐脑,质细而纯嫩,色白味美,用雨水或雹水制作最佳,自然水、长流水次之。制成后,用汤勺一舀,勺下边的豆腐脑即伸出“舌头”,放到碗里,拆叠而不烂。1979年,全市举行饮食业展销,该豆腐脑参展,被抢购一空。绿豆汁,其味清香可口。暑天饮用,有法热降温之效,很受消费者欢迎。
附风味小吃的制作
油酥烧饼
原料:富强粉1000克,生猪膘油130克,葱100克,盐20克,芝麻5克,糖稀20克。
做法:①将生猪膘油、葱在一起剁碎成葱油泥,再放盐10克搅拌匀(夏天放面50克)。②糖稀兑水10克拌之。③富强粉加盐10克、水500克,在一起和成面块。④把面块分成20份,每份面块搓成条后,再抽长40厘米,按成面片,在上面擦葱油泥,每个抹12克,卷成面卷,握成长面块,按成鸭蛋形烧饼。撒上芝麻,抹上糖稀。⑤炉烧热后把烧饼沾水贴在里面,盖上炉口,大约8分钟即可。特点:烧饼表面全部酥起,里面一层层,大约八层,吃起来酥且香。
油茶
原料:面粉2500克,花生仁1250克,豆腐皮250克。
佐料:芝麻250克,五香粉25克,盐375克,麻油100克,味精10克。
做法:①用麻油把豆腐皮炒成杏黄色。②用芝麻150克在锅里炒至发黄,碾碎成沫。③用芝麻100克在锅内炒成枣红色。④花生仁用开水泡20分钟,然后去皮。⑤面粉2500克、水1500克、盐25克,在一起搅拌起面筋。用水5000克把面筋洗好后取出,分成若干块,放在10℃的温水里待用。剩下的面水待用。⑥在面水里放芝麻沫150克、炒芝麻100克、五香粉25克、盐350克、味精20克,放在一起拌匀。⑦用水30公斤在锅里烧开,把面筋拉开放在锅里,用小棍在锅里搅碎,放切碎的炒豆腐皮、花生仁,继续烧锅。⑧把面水倒在锅里用勺子搅拌,直至锅开即可。
特点:浓香,味美,可口。

原料:母鸡、猪蹄爪、猪骨、鸭子。
佐料:生姜、陈皮、桂皮、毛桃、丁香、元茴、炒麦仁等健胃补脾的中草药十多味。
做法:先将鸡、鸭、猪蹄爪、猪骨放到甑中,兑上适量的水,用文火煨一夜,再将配好的佐料装进布袋中,悬于甄中。尔后放进炒麦仁。汤成后,再放酱油、香油、醋、胡椒、味精等。味极鲜美,乃晨餐佳品。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