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客运
民国4年(1915)前后,轿夫李学法、黄志元等首先经营城内客运。后来,安清帮头子杨成武、张化堂见有利可图,便勾结宿县政府成立“宿县搬运局”,总揽宿城客货运输。
1949年,宿城市总工会兼营运输。宿城客运工人摆脱了封建盘剥,各自独立经营。1951年,宿城市成立搬运站,1953年底改为宿县搬运站,1959年改为宿县运输公司,1981年,该公司移交给宿州市。参加该组织的客运工人,其劳务收入初属个人,1956年后改为集体统一经营,按劳分配。1983年,推行个人或小型集体承包制。
民国19年前客运车辆,多为木制独轮车。后出现了黄包车和胶轮板车。建国之初,黄包车被淘汰,独轮车逐步绝迹。1964年,开始使用客座在前的手推脚蹬木制三轮车,全城初为15部。1975年,开始使用客座在后的机动三轮车。1985年,全市共有客运机动三轮车308部,其中市第一运输公司客运队有20部,个体有288部。个体客车均在车辆监理所登记入户,由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管理。在市区内经营客运。
1976年,宿城建立公共汽车站。1980年,改为宿州市公共汽车公司,有职工74人。1985年9月由汴河路旧址迁怀远路西侧新址办公,有职工94人。建站初期,有江淮牌客车3辆,每辆17座。1977年增加客车两辆,1979年增客车7辆,原江淮牌客车被淘汰。1985年共有客车18辆。
1976年有公共汽车线路15公里,1979年有40公里,1985年有51.5公里。
二、货运
城内货运业随律浦铁路通车而兴起。初为旅客运送行李或为店家运送货物,均为私人经营。后由宿县搬运局承运出站货物。民国19年,土豪王学山、宋秃子、陈大个3人组织托运栈,主要承运进站货物。以后又相继出现了缝包业、装卸业、皮油业、煤炭业等货物运输组织。分别在火车站、码头、宿城四关各占据一块地盘,控制本行业的运输。各行业的把头对工人残酷剥削。这种把头割据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建国前夕。
建国后的30年间,宿城的货运先后由宿城市搬运站、宿县搬运站、宿县运输公司组织统一管理。1981年,由宿州市运输公司(后改称市第一运输公司)管理。1983年后,逐步推行个人承包或小型集体承包制。
辛亥革命前,宿城货运主要靠肩扛肩挑或使用独轮车。以后相继使用了大平板车、小平板车、马车。建国以后,拖拉机、汽车逐渐增多。
1975年以来,市内货运机动车辆的拥有量,见“公路运输”一节。人拉平板车和畜力牵引的平板车,1975年为1204辆、1980年为1500辆、1985年为1650辆。建国以前,装卸和搬运统一经营。建国以后,出现了专门的装卸队伍。装卸工人大多分布在火车站南北两个货场,其余的分布在汽车站零担房和几个大的工厂。1970年以后,装卸逐步使用半机械化、机械化工具。火车站装卸主要使用单臂吊车、龙门吊车、铲车、电动拖车、电动葫芦等。装卸沙子、石料、煤炭等用自动装卸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