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旱灾涝灾
宿州市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灾和涝灾。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较为严重的涝灾共有10年。其中有3个大水年:1954年,降水量为1481.3毫米;1963年,1199.1毫米;1979年1107.3毫米。其余为1950年、1952年、1956年、1965年、1968年、1975年。秋季较为严重的旱灾有1959年、1966年、1968年。夏季较为严重的旱灾共有11年,其中1977年和1978年为大旱;其余为1952年、1953年、1958年、1961年、1962年、1967年、1973年、1974年。
二、低温多雨
春季连阴雨一般出现在3月21日至4月30日。每27年中有18年出现不同时段的连阴雨,其中以4月中下旬频率最高,3~4年一遇,每次约5~7天。
夏季连阴雨一般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出现在6月上旬的大约7年一遇,出现在5月下旬和6月中旬的大约10年一遇。每次持续时间3~4天,降雨总量一般在30~100毫米。
秋季连阴雨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约3年二遇,且持续时间长。1985年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连续阴雨30多大。
三、干热风
干热风有高温低湿型和雨后枯热型两种。高温低湿型多发生在5月下旬,雨后枯热型主要发生在6月。从1959年至1980年,宿州市辖区共出现干热风33次,其中持续2天的25次,持续3~4天的5次,持续5~9天的3次。1975年的1次,自5月26日至6月2日,持续8天。
四、冰雹霜冻
从1953年至1985年,宿州市境内共出现雹灾10次,其中最严重的有两次:1963年7月21日,城关和宿县苻离、大营等地降雹近20分钟,雹粒小如豆,大如蛋。部分地面积雹厚度达12厘米。红芋、大豆、棉花等作物的茎叶被砸烂、打断。1982年6月,市西郊连续下雹半个小时。受灾作物达12138亩,倒树6200棵,有4人受伤。
从1949年至1985年,在4月上旬出现霜冻的有15次,10月上、中旬出现霜冻的有3次。其中最为严重的是1953年4月12日的一次,市郊正拔节的小麦全受霜冻倒伏,大部分死掉,一部分虽重新萌发新芽,但收成大幅度减产。
附:地震情况
清光绪《宿州志》记载了明、清两代宿州地震情况。尔后的90多年间没有地震记录资料。
明嘉靖十六年(1537)四月五日(旧历,下同)地震,房屋有的倾倒。隔两个时辰(约4小时)复震。
明天启二年(1622)三月六日夜地震,有声自东南来,鸡犬皆鸣。
明崇祯七年(1634)三月十八日地震,越9日复震。
清顺治四年(1647)五月七日地震。
清顺治六年九月地震。
清顺治八年二月十五日地震。
清顺治十五年五月地震。
清康熙七年(1668)六月十七日地震。
清雍正十三年(1735)十一月七日地震。
清乾隆五十年(1785)地震。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四月,地下有声自东北来,震动如雷至,室摇器鸣。数日后复震。
清道光九年(1829)十月地震。二十七年九月地震。
建国后,宿城周围出现轻微地震8次,城区内均有震感。
1964年春,市现辖区内有轻微地震。
1974年4月13日,苻离三山孜有2级地震。
1975年3月13日,东部三铺集一带有2.4级地震;3月27日,东北灰古集一带有2.4级地震。
1976年5月10日,东部大店集一带有2.1级地震。
1978年3月10日,西寺坡有1.2级地震;4月12日,南部桃园一带有2.2级地震。
1979年3月10日,西寺坡一带有2级地震;10月16日,东北苗庵一带有2.6级地震。
1981年9月13日,西寺坡一带有2.1级地震。
1983年11月7日5时,东明县发生6级左右地震,宿州市境内家具摇动,门窗作响。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