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末,各县在创办的高等、初等小学堂中,课程安排了体育课。每周2—3课时,无专职体育教师,仅传授有益活动,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民国期间,体育教学增设球类和田径项目,学校开辟简易球场,增添体育器械,建各种球队。一时城乡学校体育活动出现活跃局面。
建国后,贯彻执行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加强体育教学,小学配备专职体育教师,普遍实行“两课、两操、两活动”(每周两节体育课,早操、课间操,两节课外活动)。1954年,中学开始实施《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1958年形成热潮。60年代初处于低潮,“文化大革命”初期终止。1970年试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2年重新规定后,全区达到《锻炼标准》的中小学生有56万多人。1979年,宿城一中被评为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1983年,宿州市十一小被评力全国群体活动先进单位,获国家体委颁发的银盾奖,出席全国第五届运动会领奖。1979年,泗县城关小学范朝安被授予全国体育卫生先进个人称号。1983年萧县张庄寨中学张道平,砀山中学王钦虚,宿州市十一小学仲义如被授予“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称号。
1981年开始,全区陆续在有关中小学有重点地发展传统体育项目。到1985年,全区属省布局的传统项目学校15所,属地区布局的传统项目学校7所。1983年,宿县二中被授予“全国体育传统学校”先进单位称号。1984年,在兰州举行的全国中学生手球冠军赛中,宿州市第三中学手球队获冠军。1985年10月,宿州市第十二小学代表安徽省参加在湖北沙市举行的全国九省市“长江杯”田径传统比赛。1984年,砀山中学张晓良被授予全国体育传统校先进个人称号。
1962年,宿县专署业余体校成立,开设篮球、乒乓球、射击、摩托车、航模、无线电、田径等项目。各项目都配专职教练员。1973年5月30日,宿县地区成立青少年业余体校,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班,学员200名,分普及和提高两种班。到1985年全区业余体校逐步达到五有:有组织机构,有专、兼职教练,有场地、器材,有固定教学,有训练时间。1982年,宿县地区业余体校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