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机(电)灌
本区最早的电灌站建于1955年,60年代后和70年代前为一大发展时期,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如下各站。
(一)枯河头电灌站
枯河头电灌站位于泗县草庙新濉河南岸,与枯河头集隔河相望,1955年修建。该站为宿县地区较早建成的机械化提水工程之一。装15匹马力柴油机12台,设备简陋,进水池系深挖方,出水池系打坝堆方,无砼建筑工程,机房为简易工棚,除供灌区农业和生活用水外,并进行流动服务。机械向外出租,春夏两季用于农田灌溉,秋冬两季多用于兴修水利排水。1964年调进80匹马力柴油机3台,518型水泵3台。1973年改装功率为165千瓦电动机3台,与原泵配套,设计流量为1.3立方米/秒,直接受益面积为10 000亩。灌区北起新濉河,南至宋岗,东临泗(县)找(沟)公路,西至清水沟,1976年建王岗二级站,灌区扩大送水至藕塘沟附近,间接受益农田0.5万亩。灌区配主干渠3条,其中一级站2条,共长5公里,二级站1条,长4.2公里。支渠20条,总长10.7公里,节制闸3座,支渠节制闸17座,渡槽3处,桥17座,过路涵3处。整个渠系配套工程良好,唯站址建于河滩,地面高程20米,上游八里桥闭闸,河水下落见底。正常水位14米左右,与进水池底部水位相平,只有靠龙沟引水。70年代曾于河底筑滚水坝抬高水位,由于近年来新濉河水污染严重,已不宜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
(二)小许电力排灌站
小许电力排灌站位于泗县城北屏山八里桥新濉河北岸,1963年建,为排灌两用,侧重于排。原装80匹马力柴油机3台,配Ⅰ—50轴流泵3台,1964年5月,又增80匹马力柴油机4台,配8V—50型立式轴流泵4台,1970年增设电机。由于上游吴集、屏山一带来水涌入灌区,历年实际排涝面积均在20 000亩以上。后于赵沟南岸邢沟沟口建闸控制,使部分来水由赵沟东下,排涝面积不下于10 000亩。1982年撤柴油机改专用电机,设计流量2立方米/秒,扬程6.8米,灌溉面积一万亩,排涝0.5万亩,并负责向屏山二级站、蒲刘二级站送水任务,间接受益1.1万亩。由于河水污染,已难发挥经济效益。
(三)墩集电灌站
墩集电灌站位于泗县墩集小孙庄火箭沟东岸、通过火箭沟引新汴河水。1977年建成,地面高程28米,装电机4台,功率300千瓦,配水泵4台。设计出水流量1.6立方米/秒。进水水位15米,出水水位28米,扬程13米。受益面积1.7万亩。承担墩集周围等高线28米高程以下地区灌溉和向齐岗二级站送水。由于站址建在丘陵岗地,附属工程量大,造价高,经济效益低,机房深挖方,低用附近除涝水位,建成后多次发生淹机事故,水渠系切岗开河,滑坡隐患威胁着该站的安全。
(四)老虎沟电灌站
老虎沟电灌站位于泗县墩集尹庙村火箭沟西岸,1973年建。亦由火箭沟引新汴河水,地势东高西低,从渠首向石梁河成自然慢坡,比降约万分之一,地面高程19.5米至18.5米,送水条件有利。装电机2台,功率110千瓦,配水泵2台,设计出水流量0.8立方米/秒,进水水位1 900米,出水水位20.5米,扬程4.5米,设计灌溉面积0.8万亩,实际达到0.3万亩。
(五)陈庄电灌站
陈庄电灌站位于萧县刘套,引用废黄河水源,于1976年2月筹建,1978年10月竣工。一级提水,扬程7.85米,设计流量为1.6立方米/秒,装机设计为4台,220千瓦,实装3台,165千瓦,设计受益面积1.5万亩。
(六)岱北电灌站
岱北电灌站位于萧县郑腰庄老岱河边,为排灌结合站,1956年3月开工,当年7月建成,扬程3米,设计流量2.72立方米/秒,装机4台,220千瓦,为一级提水。
(七)巩楼电灌站
巩楼电灌站位于萧县朱庄乡,引用废黄河水,1981年4月动工,同年6月竣工,扬程7.7米,一级提水,设计流量1.6立方米/秒。装电机3台,165千瓦,配203A—22℃型水泵3台,设计受益面积为1.2万亩。
除以上机电排灌站外,规模较大的还有灵璧境内的尹南、尹北、叶家、红旗,前进等处排灌站,宿县境内的梁家沟、支河、蕲县、白安等处排灌站,宿州市郊的西二铺大周家、十里铺、大吴等处排灌站、砀山县境内的范集、李庄、刘暗楼、前周庄等处排灌站。
二、井灌
井灌在本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代的春秋晚期,本地农民就房前屋后掘土井用辘轳,吊杆等汲水工具浇灌菜地,在人口较集中的城镇地区,这种掘土井浇灌的状况更为集中,建国后的1958年,全区各地掀起打土并汲水抗旱的高潮,几乎所有田头都打有土井,同时也有个别地方砌有质量较高的砖井和石块井,由于一哄而起,绝大多数质量不高,仅年余,土井基本上报废。1965年,本区对打井机械化进行了改进,引进大锅锥,这种半机械化的打井机具操作简便,一般连续2昼夜,即可打深30—50米的“机井”一眼,然后按照规格大小配上水泥管壁。1979年后,逐步在全区形成高潮,萧县在全区各县中打井最多,配套设施也较齐全。1981年该县机电井增加到12 321眼,其中山区深井61眼,平原深井216眼,配套机井7 823眼,盖井房2 242间,加盖机井11 300眼,井灌面积达40.4万亩。宿县到1982年止共打机井11 104眼,其中仅1978年大旱时全县就打4 800多眼,全县配套机井10 500眼,有效灌溉面积37.1万亩,在东北部形成“万亩机井联灌区”。在北部山区累计打井49眼,电配37眼,可供人畜蓄用水25 800多人,3 200多头。1985年,灵璧县灌溉机井有7 716眼,其中机械配套768眼,装机9 216马力,电机配套井565眼,装机3 950千瓦,可灌农田6.976万亩,泗县至1981年底共打机井4 583眼,配套3 034眼,其中电配195眼,机配2 755眼,机、电双配套84眼,全区普遍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由于没有及时制定管理制度,各地机井报废率激增,据1985年统计,泗县报废1 212眼,宿县在1982年就报废机井2 234眼,1985年,萧县的井灌面积只有1981年的26.1%。
三、喷灌
本区自1978年开始在宿县搞喷灌试点,1979年萧县在郝新庄试办喷灌工程。1985年该县有喷灌机97处,173台,1 756马力,喷灌面积达1.2万亩。主要分布在该县的龙城,皇藏两地。
上一篇:第四节 涵闸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