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以来,我区畜牧业生产有很大发展,1985年畜牧业总产值18 126万元,是1949年的8倍,年平均递增6%;大牲畜存栏66.01万头,是1949年的2.5倍,年平均递增2.6%;生猪存栏73.67万头,是1949年的7.77倍,年平均递增5.7%,羊存栏50.3万只,是1949年的7.8倍,年平均递增5.9%,家禽存栏589万只,是1949年的2.83倍,年平均递增2.93%。
建国初期,经过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畜牧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1957年,牧业产值由2 262万元增加到3 871万元,增长71%。大牲畜存栏由26.27万头增加到29.25万头,增长11.34%;生猪存栏由9.9万头增加到30.55万头,增长二倍;羊存栏由6.43万只增加到25.38万只,增长2.9倍。家禽年末存栏由208万只增加到292万只,增加40%。
1958年至1961年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在左的路线影响下,使畜牧业发展受到挫折,仅三年的时间,产值就由3 871万元下降到2 473万元,减少36%,大牲畜存栏由29.25万头下降到16.89万头,减少42.3%;猪存栏由30.55万头下降到16.23万头,减少46.9%;家禽由年末存栏292万只下降到94万只,减少67.8%。
从1962年至1978年,虽然经过“文革”动乱,但1970年在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的北方地区农业工作会议的推动下,畜牧业生产仍有发展,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发展速度又有加快,产值由2 473万元增加到11 884万元,增长3.8倍,大牲畜存栏由16.89万头增加到30.99万头,增长0.83倍。猪存栏由16.23万头增加到88.46万头,增长4.45倍。羊存栏由53.4万只增加到78.43万只,增长46.8%,家禽年末存栏由94万只增加到223万只,增长1.37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积极性,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畜牧业产值由1978年的11 884万元增加到1987年的16 600万元,增长39.7%。大牲畜存栏由30.99万头增加到74.68万头,增长1.4倍;家禽年末存栏由223万只增加到559.31万只,增长1.5倍。
本区饲养的畜禽种类有牛、马、驴、骡、猪、羊、鸡、鸭、鹅、兔等,品种有本地种、引进种、杂交种。黄牛以淮北黄牛为主,有少量的黑白花奶牛。1952年开始陆续引进秦川牛、南阳牛及黑白花奶牛等。1974年以后,又先后从国外引进肉用和役、肉、乳兼用型良种牛,如海福特、抗旱肉牛王、夏洛来、西门塔尔等品种。目前约有三分之一体型较大,抗病力强,生产性能高、适应性强的各类杂交牛。马,解放前不多,合作化后逐渐从国内外引进。从国内引进的有蒙古马、伊犁马、川马等;从国外引进的有苏联高血马及顿河马等。目前多为杂交马。驴,解放初主要是地方品种大青驴。1955年开始引进关中驴、米脂驴、汝阳驴。目前使用的多数叫“乌嘴青”的杂交驴。猪,解放初期以淮北黑猪为主,5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进外地良种,有新淮猪,皖南花猪、内江猪、定远猪。60年代初引进约克约、巴克夏、长白猪等。1984年开始引进瘦肉型良种猪,从国外引进的有杜洛克、汉普夏等品种,从国内引进的有上海白猪、梅山猪。目前已有一部分各类型的良种杂交猪。羊,山羊有淮北白山羊、青山羊和奶山羊;绵羊有大、小尾寒羊。50年代后期引进美利奴、考力代、斯达夫良种细毛羊;60年代中期引进国内新疆细毛羊,从国外引进有林肯、罗姆尼等品种与本地的大、小尾寒羊杂交育成萧县半细毛羊。我区羊毛产量占全省60%以上。鸡,以淮北麻鸡为主,60年代开始引进淮南鸡、浦东鸡,国外品种有少量的澳洲黑、芦花、洛岛红等。70年代开始引进来航鸡、白洛克鸡等。80年代引进星杂、288、罗斯、红波罗、罗曼、AA等品种。鸭,主要是地方品种麻鸭,1984年开始引进康贝尔鸭、樱桃谷鸭等。鹅,主要是白鹅和少许雁鹅。兔,主要是中国白兔,日本大耳兔。70年代后期开始引进联邦德国长毛兔等。蜂,主要是中国蜂和意大利蜂。鹌鹑,主要是本国鹌鹑及引进的法国大鹌鹑。
我区饲料饲草资源也比较丰富,精饲料有农作物的籽实、豆薯类等。据1984年资源调查,我区每年可以拿出15亿斤左右的粮食用于发展畜牧业,还有麸皮3.4亿斤,饼类4亿斤,糠渣3.7亿斤,以及动物的血、骨、蚕蛹等。可直接作饲草的作物秸秆有20多亿斤,还有农林间隙及四旁零星杂草、树叶等可作饲草。全区还有成片草场约30万亩。
1949—1987年畜牧业生产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元、万头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