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宿县地区在淮北平原中部,地貌要素的差异较大,大体上可分为丘陵、台地、平原三大类型。
本区丘陵主要集中分布在濉河以北,面积59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1%,丘陵地的基岩除极少数为酸性和基性岩浆岩外,主要为震旦纪—奥陶纪的石灰岩及少量砂岩、页岩。本区的水热条件虽不足以使灰岩发育成大规模的喀斯特地貌,但崎岖石牙和小型溶侗发育还是相当普遍。高丘:主要分布在濉河以北的京沪铁路两侧,海拔高度一般为200至250米,少数高达250—395米。其发育受褶皱构造的影响,成带状;由于灰岩岩性较坚硬,难破碎,其坡度多在25度上下,从而使陡坡高丘与缓坡高丘相互交叉存在,其残积、坡积物除山麓部分能连片较厚外,一般仅呈鸡窝状。基岩裸露地占有很大比例,故其有相当一部分难以利用。低丘:主要分布在濉河以北宿县东北部和灵璧九顶、渔沟一带。海拔高度一般为100—200米,只有黑峰岭才略超过200米。低丘基岩虽然亦以灰岩为主,但坡度一般在25度以下,坡积、残积物较厚而连片,林牧业利用条件较好。
台地:主要分布于丘陵地的四周,面积292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9%,本区台地根据其台面组成的物质不同可分为两类:一是剥蚀堆积台地,其地面先被夷平,后抬升,再经剥蚀堆积的台地,主要紧挨丘陵分布,分为二级,第一级台地高出洪积扇、洪积平原或砂姜黑土平原,或黄泛平原5米左右;台面堆积物主要为黄色粘土,属坡积物;台面坡度一般多在5度以下,切割深度常可达3至5米;第二级台地,高出于第一级台地2至5米;台面堆积物主要为红色粘土,属于残积、坡积物。台面坡度一般多在5度以上,切割深度常可达5米以上。剥蚀堆积台地由于地势较高,而土层又粘重。故其易旱,水土流失也较严重。二是沉积台地,主要分布于泗县东南的墩集一带,分为二级,一级为高出于平原5米左右,台面较窄,但平坦,组成物质主要为综黄色粘土,含钙质结核和铁锰结核;第二级台地高出第一级台地,也在5米左右。这级台地台面广,亦较平,但可偶见土状突出物。台面组成物质主要为黄色、黄褐色亚粘土,并含有大量的钙质结核和铁锰结核。
平原是本区地貌中的主体,8 897.06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91%。以五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的比降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缓倾斜状;各地的中、小地貌形态及沉积物的性质又各自迥异,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洪积扇和与洪积平原。由丘陵地区河溪的洪水沉积作用所形成的洪积扇及由洪积扇联合组成的洪积平原,面积260平方公里。存在于丘陵间和丘陵、台地的边缘,但由于其形成时间长,且覆盖于砂姜黑土之上,为一种现代沉积,故土质较肥,为丘陵地边缘的重要耕作地。二是黄泛平原:黄泛平原是因黄河从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起多次溃堤决口改道南泛所形成,面积5657平方公里。由于黄泛平原的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可溶性盐类的含量较多,所以地表易于盐化、碱化。根据地貌分类,又分为黄泛高滩地、黄泛决口扇、黄泛缓坡地、黄泛洼地等四种类型。黄泛高滩地主要有两条:一条废黄河高滩地,一条为汴堤高滩地。废黄河高滩地位于砀山和萧县北部,宽约5—10公里,高出于堤外面6至8米。滩地中部为宽1—1.5公里的废河槽。废河槽两旁对称的依次为高0.5至1米,宽20至50米的天然堤带和宽1至8公里波状起伏滩地。地面组成物质为中沙、细沙、粉沙、粘质沙土与沙质粘土,局部地方,现尚有小型沙丘的存在。汴堤高滩地大致自西向东横穿宿县、灵璧中部,宽约0.5至2.0公里,高出于两侧1至3米,地面组成物质主要为粉沙土、粘质沙土和沙质粘土。这两处高滩地土壤质地均较好,是农耕较好的土壤。黄泛决口扇:黄河故道河床高出于两岸平地,常有决口,决口带来的大量泥沙出堤后又迅速沉积。因此,在故黄河大堤两旁常有决口扇的形成,本区决口扇主要有三个,一个在黄河故道的北岸苗城河上游地区,第二个在砀山城西的沙河、利民河的上游地区,第三个在砀山城东的李庄以北。形态呈扇形,坡度在3至5度间,组成物质主要为粉沙及少量中、细沙,故也易旱,水土流失严重。黄泛缓坡地:缓坡地为本区黄泛平原的主体,由黄水泛滥形成,主要分布于砀山、萧县的大部分地区及宿县、灵璧、泗县北部。坡度以五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的比降,由北向南,由西向南缓斜外,又由于黄泛水流无序,沉积的杂乱,故地面形成大平小不平,地面组成物质,在故道两旁的相当范围内泛滥主流的两旁为沙土、粉沙土,随离故道主流线渐远,则逐渐更替为粘质沙土和沙质粘土及粘土。泛道洼地:主要集中分布于萧县西部及宿县、灵璧的北部,存在于黄河泛滥时为大溜刷深的低谷中,地势低洼、易渍、易碱化、盐化,是本区的低产农业区。三是黄泛砂姜黑土平原,主要分布于本区的南部,即宿县、灵璧、泗县的南部,面积2980平方公里。砂姜黑土平原由于它一方面既以七千五百分之一、万分之一的比降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一方面又自河岸向河间地区微凹,故又称为缓倾斜微凹平原。由于在这里有多条淮河支流平行穿过,地面被分割成多块而位于两河间,故又称为河间平原。砂姜黑土平原现在所发育的土壤为砂姜黑土,根据其成因,又可分为河岸高地、河间洼地、缓倾地。
上一篇:第一节 地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