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佛教道教
本地佛教活动始于隋唐,清朝中期以前比较活跃,清末至民国初年趋于衰微。民国元年(1912)~10年(1921),寺、庙、庵、观毁坏甚多。1949年,尚有不完整的寺庙25处,庵5处、观3处,和尚20余人,尼姑3人,道士5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僧、尼、道徒多数还俗,有些庙宇被学校占用。“文化大革命”后,全县没有一座完整的庙宇,只剩下尼姑1人,她是连城乡王庵村的阚彦华,法名禅清,现年62岁,1979年参加县政治协商会议,为第一、二届委员,1982年出席安徽九华山僧尼代表会议。二伊斯兰教明朝初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开始迁居本地,先后建两座清真寺,一个在今任桥乡桥东村,另一个在简马乡五铺村桥东。伊斯兰教每年过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圣纪节(纪念穆罕默德诞辰)。其教徒,抗日战争前为200余人,1949年为500余人,现在仅有20余人。
三天主教
本世纪初,宿县天主教会在今瓦疃乡盖房6间,设天主教公所(主持人称为会长),教徒约80人,多数为怀远人。每逢重大节日,均由宿县天主教会派神甫去主持。建国后,教会活动停止。土地改革后,公所被改建为学校。
民国33年(1944),波兰人罗若望神甫和崔秀金、陵金、徐谷兰等3位修女从山东来到固镇,租赁7间草房,开始传教。民国34年(1945),蚌埠天主教会委托孟现才在固镇买砖瓦房11间、草房20间,于第二年建立教堂,由罗若望主持教务。当年,罗若望调离固镇,由中国神甫张士恩主持教务。民国37年(1948),墨西哥人孟明仁神甫接替张士恩。固镇天主教徒仅20余人,但每逢重大节日,周围一带的教徒也来做弥撤,约达70人。1952年孟明仁回国,修女也相继离开教堂,从此停止活动。1959年9月,教堂被蚌埠专区固镇农业机械修配厂占用。1985年7月落实宗教政策时,房产权已归还蚌埠市天主教会。
四基督教
民国23年(1934),美国基督教远东宣教会上海分会派传教士李汉九来固镇租房开堂传教。民国25年(1936),李汉九回上海,先后有黄恩余、刘登科、刘德邻、赵活泉等传教士来固镇传教。民国30年(1941)秋,上海分会派牧师赵天铎来固镇主持教务。民国34年(1945),由上海分会拨款在固镇买地2.96亩,又由教徒集资盖4间草房,正式开设教堂,教徒300余人。同时,周围农村教徒日渐增多,便在孟庙(今属蒋园乡)、殷楼(今属谷阳乡)相继设立聚会点。抗日战争胜利后,本地基督教徒减少至100人左右。继上海分会之后,宿县基督教长老会派赵心广、褚信者等到今陈桥乡传教,并于民国31年(1942)建草房5间,设立聚会点。民国37年(1948)~1951年,本地教徒陆续减少。1952年,固镇基督教堂被灵璧县土地改革工作队借用,宗教活动改为小型家庭聚会。土地改革结束后,教堂恢复活动,经常参加礼拜的有20余人。1959年,教堂被蚌埠专区固镇农业机械修配厂占用后,本地基督教停止公开活动。
1966~1978年,我县基督教活动全部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给基督教落实了宗教政策。1979年上半年,溧涧、陈桥、濠城、固镇等地开始出现基督教活动,并自动设立家庭聚会点。1980~1982年,家庭聚会点增加到14个,参加活动者达600余人。1983年,聚会点有22个,参加活动人数为1100余人。1984年,县政府落实了固镇基督教堂的房产权,教堂恢复宗教活动,经批准设立7个基督教活动点,加上12个自发的聚会点,参加活动者达1600余人。1985年,经过批准的活动堂、点20个,另外与基督教自治、自传、自养爱国运动委员会(简称“三自爱国会”)有联系的聚会点6个,没有联系的7个,合计33个堂点;全县正式教徒35人,参加教堂活动者约250人,参加聚会点活动者2500余人。合计约2800余人。农村较大的活动点有:曹老集乡汤湖点6间屋、250人,王庄乡大杨点5间屋、250人,陈桥乡陈桥点4间屋、260人。三自爱国会制定了《基督教爱国公约》和《基督教活动点管理守则》,使宗教活动走上了健康的轨道。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