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队伍
抗日战争前,本地中、小学校长一般由地方推荐,国民政府委任。教导主任和教师由校长聘任。当时公立小学校长10余人,教师近60人。民国28年(1939)固镇初级中学成立时,请进几位具有大学毕业学历的老师,只一年即离去。民国33年(1944),固镇仅有专任教师12人;而农村小学教育凋蔽,专任教师更少。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小学教育有所发展,灵璧中学校长李琳从国民党“后方”学校带来教职工36人,灵璧师范学校校长徐合璧从巢县黄麓师范学校带来教职工40人。各乡、镇中心国民小学和保国民小学,教师总数约220余人,而固镇区就占半数。中学和师范学校校长由省教育厅任命,各级国民小学校长大部分由区长、乡长、保长兼任,教导主任和教师仍由校长聘任。
建国初,人民政府将原学校教师全部留用,并大量吸收社会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担任教师。1953年以后,宿县、怀远、五河、灵璧、濉溪、砀山等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陆续分配到本地各小学。中学教师于1955年以前多从小学里具有高中、中师以上文化程度的教师中提任。1956年以后,本地中学教师主要来源于大专院校毕业生。
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不少骨干教师和优秀校干错划为“右派”而被清洗。1958年,将区、乡信贷员和大、小队会计中的一批党员调进学校任校长。1962年,精减、下放一些文化水平低的教职工(含党员校长)。1965年建县时,共有中学教职工245人其中专任教师144人;小学教职工1730人,其中民办教师403人。
“文化大革命”初提出“上小学不出庄,上中学不出社,上大学不出县”的极左口号,致使我县盲目开办中、小学和“五·七”大学。1972年,中学教职工增加到777人,其中专任教师580人(含民办教师225人)。1975年小学附设初中班50个,初中教师增加100余人,均从小学教师中抽任,因而小学教师队伍只有聘任民办教师补充。聘任民办教师由大队推荐,由于不进行文化考核,大部分水平不高。1978~1982年,县教育局先后2次整顿民办教师队伍,同时把少数优秀者转为公办教师。1979年,有225名被错划为“右派”的教师得以平反,重新走上教学岗位;另外,还有遗属31人接班顶替,担任了教师或职工。
1979年以来,我县教师队伍的补充,一靠大、中专学校分配来的毕业生,二靠从高中毕业生中聘任。至1985年,全县共有教职工4606人,其中普通中学1338人(占29%),小学3164人(占69%);专任教师4171人,其中普通中学986人(占24%),小学3120人(占75%);初级中学专任教师833人,其中公办739人,占88%;小学专任教师3120人,其中公办1123人,占34%。
历年中、小学教职工情况统计表

二业绩
50年代,战斗在穷乡僻壤坚持灾区教育的小学教师,巩固了农村教育阵地。固镇小学教师王应美,徐家璐被评为灵璧县坚持灾区教育模范。湖沟小学教导主任张法言,严于律己,教学管理一丝不苟,使湖沟小学长期稳定在宿县重点小学的行列。
60年代初,陈桥小学教导主任李丙玉兼代六年级语文、算术课,学生毕业成绩连续3年居五河县第一、二名。公平小学教师金庆文于1960年被评为宿县优秀教师,还先后在《人民教育》、《少年文史报》发表3篇教研文章。1969年从萧县调回本籍的教师张长岭到任
1985年教职工概况表

桥车站小学当负责人。他带领师生认真教书育人,使该校被列为宿县地区重点小学之一。
1972年在教育稍有转机之际,又涌现出不少教师新秀。王庄公社五里铺大队民办教师应贞妹,为教好6个教学点的61名学生,每天要往返20余里路,而且还带着剪子、针线和理发工具等为学生服务。1977年,湖沟中学校长周林、固镇一中教导主任邵林仲、城关三小教师徐士兰等出席了宿县地区和安徽先进教师代表大会。
进入80年代,教育改革开始。任桥车站小学附设幼儿园教师王盛翠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于1981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固镇师范学校教师邵体科爱护学生胜过亲生子女,1983年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湖沟中学教师金启莲热爱本职工作,深受学生爱戴,1983年和1984年均被评为市级和省级优秀班主任。城关三小教导主任孙方伦对教学和班级管理颇有造诣,1985年被评为全国及省级优秀班主任。固镇一中教师费若愚含辛茹苦,几十年如一日,1985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
我县每年的初中毕业生,约2%考进中等专业学校或技工学校,约20%升入高中。我县高中毕业生,1965年为84人,考取大专院校占50%;1980年为1083人,考取大专院校9%;1985年为782人,考取大专院校25%。
三待遇
抗日战争前教师薪俸各地悬殊较大。民国20年(1931),固镇完小教师月薪22~25元(旧币、下同),校长30元;农村小学教师10元(可买240公斤小麦)左右。日伪时期,教师收入明显下降。民国29年(1940),固镇完小校长月薪伪储备券80万元、教师45~50万元(买25公斤小麦需10万元);中学教师月薪和小学校长相等。民国34年(1945),国民政府用原粮支付教师薪水。规定小学教师每月小麦90~100公斤,中学教师每月125~150公斤,并将中、小学薪粮全部摊派到各保,由学校工友或教师登门索讨。正象国民党灵璧县党部的《诚报》(民国34年11月23日)所说:“教师过着半乞丐的生活”、“妓女尚有她的恩客,还有人垂念……只有教师被打入这几间破庙里,少米无柴”。固镇区长刘效骞在灵璧县临时参议会上的提案也指出:“教师每人每月所得,实不足维持其生活,故良好之教师弃教而他。”
1949~1952年,小学教师每月薪粮90~100公斤,中学教师每月125~150公斤,可以从人民政府粮库直接领取,而且副食品价格低,生活基本能够得到保证。教师工作劲头大,参加社会活动热情高,很受群众尊重。1952年9月实行工资分制,小学教师每人每月可得85~135分(每分折合人民币0.22元),中学教师每人每月可得160~280分。1956年实行工资改革:中学教师10个级别、教育行政15个级别,月平均工资约40元;小学教师11个级别,月平均工资约30元,其中6级教师每月43.5元(在食堂就餐每人每月需7~9元)。
1957年在反右斗争扩大化中,教师队伍是重点,约1/3的教师被打成“右派”或“中右”。1962年开始为错划“右派”甄别平反,但1963年突然停止此项工作,被错划“右派”的教师未能得到改正。
“文化大革命”中,教师被称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排在无产阶级专政的九种对象的最后一位,俗称“臭老九”。
1966年7月到10月,全县教师在固镇烟库参加长达103天的“文化大革命”学习班,100余名教师被打成“牛鬼蛇神”,分别押送到汾洪江林场、老鹰湖农场等地改造;另有2人遭迫害而自缢身亡。在1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师再次遭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被迫害致死的教师共达8人之多。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共中央提出拨乱反正,重新提倡尊师重教。1977年4月,召开县教育战线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79年,召开老教师座谈会,为他们颁发“三十年教龄纪念章”,大力表彰人民教师的献身精神。1984年,县人大、县政协增加教师的席位。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每逢这一天,我县各级党政部门都召开庆祝大会,向教师赠送节日礼品,并表彰一批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与此同时,中共固镇县委在培养知识分子入党时,把教师列为重点对象。1981年以来,教师入党的有219人,是粉碎“四人帮”前夕党员教师总数的84.6%。
下一篇:第七节 经费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