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第三节
一垓下之战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楚汉划定以鸿沟为界后,西楚霸王项羽遂引兵东归;而汉王刘邦采纳张良、陈平的计策,率全军尾追不舍大败楚军于陈下(今河南淮阳)。项羽率10万大军东撤垓下(今濠城乡垓下村),刘邦又率60万大军将其团团围住。
刘邦深知项羽骁勇善战,摆开稳扎稳打的阵势,以北面作为突破口,令韩信所部30万精兵正面进攻;令孔藂居左、陈贺居右,互相策应;刘邦在后督阵应援,周勃、陈武殿后整装待命,韩信首战即遭楚军顽强抵抗,只好稍退。孔、陈从两翼出击,反使楚军吃了大亏,韩信乘机反攻,楚军大败。
楚军兵少,不敢出战,只得坚壁固守,然而时间一长,外援断绝,粮草渐尽,致使军心动摇。刘邦采用攻心战术,每到夜晚让汉军唱思念家乡的楚歌。结果一呼百应,一唱百和,对楚军形成“四面楚歌”。楚军将士黯然神伤,泛起乡情,不愿再为项羽卖命,便纷纷逃跑或投汉,就连跟随项羽多年的大将钟离昧、季布等也纷纷开小差。楚军的士气顷刻被楚歌瓦解,项羽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一日半夜,他起身在帐中借酒浇愁,见身边只有美人虞姬和骏马乌骓陪伴着自己,不禁悲唱《垓下歌》。深明大义的虞姬遂慷慨自刎,演出了一幕“霸王别姬”的千古悲剧。此时,项羽已无什么牵挂,仅带800余骑,突围南逃。
临渡淮河时,项羽仅剩100余骑,逃到东城(今定远东南25公里)后仅剩28骑,杀退数千汉军也只损2骑。最后逃至乌江(今和县东北),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羞于过江,遂自刎身亡。
二捻军大战清军
清咸丰五年(1855),捻军乔茂柏、崔统洪部进入本地,在张巷子(今张巷乡)发动一批青年农民入捻。此后,湖沟等地还有不少人加入捻军。次年十月,捻军在湖沟集围歼宿州团练武装,使其从此一蹶不振。十一月,捻军张洛行、龚得树部于固镇浍河桥大败清军穆膝阿部。咸丰八年(1858)二月,张洛行、龚得树等部捻军主力自六安出发,后沿淮河东进。捻军张龙部自固镇一带经小蚌埠沿淮河西上,与张、龚部共数十万人会师怀远,并攻占临淮关(今属凤阳县)、凤阳;遂以此为根据地与清军展开激烈斗争。四月三日,乔、崔部攻克濠城集。五月,龚得树率2万捻军在固镇西渡浍河北上,遭到团练阻击。捻军奋勇冲杀,击毙练总郑化南及其手下600人,然后进围固镇,清军总兵滕家胜惊慌失措,单骑逃往徐州。同治四年(1865)一月,捻军于鲁南击败僧格林沁部清军后回皖,又在湖沟打败清军吴俊基部400人。次年四月,赖文光、任化邦部捻军从灵璧南下再围固镇,攻击任桥集,败于清军程文炳部之骑兵,并退入怀远县境。
三北伐军固镇大捷
民国元年(1912)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原清朝江南提督张勋乘南北停战议和之机,纠集20个营的清军自徐州南犯,直逼南京。11日,民国临时政府陆军参谋部任命柏文蔚为总指挥,以柏文蔚的第一军(原新军第九镇,下称镇军)、姚雨平的粤军(原广东北伐军,林震为协统)、朱瑞的浙军、陈干的淮上军等组成北伐军,出师北伐。
柏文蔚率镇军沿津浦铁路北上,其先头部队在凤阳县临淮关设前敌司令部。20日,粤军先头部队到达凤阳。21日,清军前敌总指挥尹恭先、副总指挥陈得修率15个营、两个骑兵队和装备15门大炮的炮兵队进占固镇构筑工事。23日下午,粤军与镇军在蚌埠会合。25日,镇军二师沿铁路西侧、三师从铁路东经王庄分两路北上;一师葛应龙团与淮上军乘火车于下午5时许抵达新马桥准备迎战。
26日上午10时许,清军分左右两翼渡过浍河发起攻击,镇军前卫部队由殷家庄(今谷阳乡殷庄)沿铁路左侧退回新马桥,清军尹恭先部抵达澥河北岸,数次发起冲锋,均被镇军打退。这时,2个团粤军开抵新马桥,炮轰清军阵地,步兵也同时推进。清军则边退边抢占有利地形进行还击。27日凌晨,粤军8个营渡过澥河,发起猛攻,并进入短兵相接,反复争夺制高点;及至粤军主力全部投入战斗后,清军北撤到刘塘子(今属谷阳乡)、李庄(今属蒋园乡),组织第二道防线,被乘胜追击的北伐军一举突破,而退守浍河北岸,又依靠浍河的天然屏障和铁路桥两侧的坚固工事,组织了严密的火力网。北伐军逼近浍河,从正面强攻铁路桥,并以部分兵力分东西两路强渡浍河,形成对清军的三面包围。下午3时许,以300名粤军勇士组成的敢死队,在炮火掩护下攻至铁路桥北端,清军发起反冲锋,双方展开了激战。此时,东路在方坎(今属连站乡)渡河后向固镇发起攻击。清军以为被包围,慌忙沿铁路向西北败退。北伐军遂占领固镇,留下部分镇军守卫,其余继续追敌。当粤军前卫部队接近一个河叉(疑为八丈沟)时,突然遭到清军步兵的猛烈射击,接着芦苇丛后冲出清军的骑兵,步兵也紧紧跟上。粤军就地卧倒进行阻击,并将机枪营调到第一线向骑兵扫射。当粤军主力赶到时,清军已溃不成军,北阀军一鼓作气,追击数十里,把清军逼至宿州,北伐军又乘胜追击,再捷宿州,直捣徐州,张勋遂退守济南。
固镇一战,共击毙清军炮兵管带1名、步兵队官1名、兵卒数百人,俘虏100余名;缴获大炮1尊,机车、客货车数十辆,枪械万余支及大批弹药和军事装备。而北伐军仅伤亡200余人。孙中山获悉后即致电祝贺:“津浦路站电局速送广东北伐军司令姚雨平、协统林震鉴;欣闻我军昨夜得胜,追敌数十里,足见士卒用命,深堪嘉许。总统孙文勘。”
四联奉两军固镇之战
民国14年(1925)秋末,奉系军阀张宗昌派山东军务督办兼第五师师长施从滨率部南下,企图向南京方向扩张。11月1日奉军先头部队(由张宗昌收编的白俄团及铁甲车队)沿津浦铁路抵达固镇。当铁甲车越过桧河时即与皖军交火。皖军寡不敌众,向南败退,固镇遂被奉军占领。次日,直系军阀孙传芳命令前线总指挥谢洪勋率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北上拒敌,当联军进至谷阳附近时,主力则从铁路东展开正面进攻,并抽出一部分兵力从铁路西渡过浍河,经稿沟集向薛家圩子(今唐南乡薛圩子)迂回,破坏铁路以断奉军后路。3日凌晨,奉军继续南犯,遭到联军迎面阻击。联军遂以大兵逼进,在浍河南岸歼灭奉军大部。白俄团乘3辆铁甲车北逃至薛家圩子脱轨翻车。联军生俘施从滨,将其解往蚌埠枪决。
五日军侵占固镇
民国27年(1938)1月27日,日本侵略军3架轰炸机飞到固镇上空,连续投下10余枚重磅炸弹,炸毁民房数十间,炸死居民10余人。2月2日,日本侵占蚌埠后继续北犯。4日,驻守固镇的国民党第五十一军于学忠部于淮河北岸顽强阻击,打退日军数次进攻。10日,日军派飞机对固镇狂轰滥炸,于学忠部集中火力对空中扫射。其中一架在轰炸浍河铁路桥时被击中,坠于叶湖附近,14日,该军奉命炸毁固镇铁路桥北撤,居民纷纷逃离,5月26日,日军航空兵协同地面野成部队未费一枪一弹,从东路侵占了固镇,并在此盘踞8年之久。
六新四军湖沟歼敌
民国38年(1939)5月,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团滕海清部,从涡阳曹市集进发淮上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27日在湖沟集遭到伪军1个排和维持会武装的抵抗。当晚团部设在湖沟西村,由二营在湖沟东警戒,迎击固镇、宿县方面的援军;由一营担任主攻,首先将湖沟集包围起来,并迅速推进,干掉伪军哨兵;然后,从东、西两翼进庄,一连攻打伪军排,二连包围维持会,没费一枪一弹便将敌人全部抓获。
次日下午五六点钟,盘踞宿县的日军一个中队约120人,突然到湖沟一带扫荡。他们利用两辆坦克开路,步兵跟进,向二营阵地发起2次进攻,均被打退,这时日军坦克又冲上来了,并越过二营防线向团指挥所逼近。为避免硬拼,滕海清命令二营后撤,由一营接替掩护任务。黄昏时分,日军坦克不敢孤军深入,担任后卫的二营四连,迅速抢占一个村庄进行抗击,一营的后卫部队也向日军射击,从而争取了时间,使主力部队安全转移。这次战斗,日军伤亡30余人,新四军8人受伤、2人牺牲。
七新四军路东突围战
民国30年(1941)5月,新四军第四师和豫皖边区8个县的地方干部团(简称干部团),分三批越过津浦铁路向苏皖边区作战略转移。前两批在途中均未受到什么阻击。
31日晚,第三批的十五团兰桥部,师直模范营蒋汉卿部和干部团约2000人,在任桥站越过铁路向东北行近1公里,因遇狂风大雨而被迫在野外宿营。次日晨继续前进,3个骑兵哨和沈合林的尖兵连在前开路,十五团隔几十米随后,干部团居中,模范营殿后。当骑兵哨过去后,尖兵连突遭10余挺机枪猛烈扫射,未及还击均壮烈牺牲。兰桥迅速抢占有利地势,指挥反击。战斗越打越激烈,敌人越聚越多,光日军就有1000余人。加上伪军约1700余人。看样子敌人预先获悉情报,在此设下伏击圈,企图将我军一网打尽。兰桥与蒋汉卿当即商定:由模范营带领干部团往西北迂回突围,然后往东北挺进;留下十五团阻击掩护,然后向东南突围,以分散敌人兵力,摆脱被围歼的危险。
蒋汉卿把全营的机枪调给一连,让其在前面开路,二连、三连侧翼掩护,干部团居中,自己带警卫排殿后,选择枪声稀疏的伪军部位往西北方向突围。他们边打边走,到周圩子(今属任桥乡铁北村)时,又遭到地方“杆子会”的围攻。蒋汉卿让干部团进入圩子中间,派一个连防守圩子东头,一个连防守圩子西头,派一个连出击,打退“杆子会”的攻击和反扑。此时,他们已与十五团失去联系。蒋汉卿与干部团商量后,调整了兵力,留1个连牵制敌人,其余2个连掩护干部团突出重围。向东到盛庄(今属任桥乡田余庄)、欧庄(今属封寺乡双丁村)、吴圩(今属仲兴乡王庙村)一线时,又与北面来的伪军遭遇。模范营轻重武器一齐开火,将伪军队伍拦腰斩为两截,由两个连分别顶住,另一个连掩护干部团快速通过敌线,避免了敌人的纠缠。八九点钟时到达界沟,又有“红枪会”从前后加以堵截。界沟虽由伪军防守,但多数都被调往任桥东伏击圈,已无多少火力,被蒋汉卿两个连一冲即垮。过了界沟,又遭到“杆子会”和地主武装的骚扰。中午到达沱河西岸、受到彭雪枫派去的一个连的接应。傍黑终于抵达皖东北根据地。
当模范营突围后,十五团则往东突围,一直打到沱河集。在沈河集又与日伪军激战竟日,损失很大。他们随后也到达皖东北根据地。
八新四军打濠城
民国30年(1941)5月,新四军二师五旅十五团饶守坤、朱云谦部奉命开辟泗五灵凤地区。盛夏的一天凌晨4时许,饶守坤率一营于今五河县夏集乡小戴庄俘获土匪兼伪军的李成伍手下300余人。秋天的一个深夜,饶守坤又率一营打响了消灭盘踞濠城、危害乡里的伪军丁永福部的战斗。
丁永福的伪军有四五百人,住在濠城集北的霸王城(今垓下村)里,防备坚固,易守难攻。战士们涉过濠沟,攻进城里,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战,毙敌20余人,俘虏丁永福等100余人。由于丁永福苦苦哀求饶命,发誓跟共产党抗日,再不与人民为敌,并答应给新四军搞一大批军火和粮食,饶守坤从争取他抗日的角度考虑没有枪毙他。谁知丁永福本性不改,更变本加利地投敌卖国,新四军不得不第二次打濠城。
次年2月底的一天凌晨3时许,十五团一营由饶守坤率领,从今五河县夏集乡南小周出发,直奔濠城东边的小程庄,二营从刘家祠堂(今濠城刘祠村)出发,直插濠城西边的后楼(今丁楼),定于拂晓前从东、西两翼发起攻击。饶守坤一到小程庄就获悉,开着汽车从泗县草沟抢粮回来的灵璧10余个日军和40个伪军,头一天晚上在濠城投宿,估计天亮赶回灵璧,就速派通讯员告知二营,并让其听到冲锋号时发起攻击。与此同时,他又命令一营派一个连埋伏于濠城东侧,并带两个连迂回至濠城北门1里多远的大路两边,以伏击回灵璧的日伪军。刚安排就绪,就听到日伪军汽车的马达声。不一会儿,载着粮食和日军的汽车开出了濠城北门,伪军一溜小跑尾随其后,很快进入了伏击圈,遭到新四军的猛烈射击。尽管夜色未尽,日军从枪声就辨知碰上了新四军主力部队;一边胡乱地打枪,一边加大油门向灵璧逃窜,而伪军只好举手投降。
丁永福一听到枪声立即带着伪军前往支援,刚出城门,新四军便吹起了冲锋号。顿时,东、北、西三面的新四军一齐压向濠城,枪声大作,杀声震天,伪军纷纷溃散逃命。
这次战斗打死日军3人、伪军数十人,俘获伪军300余人、枪支300余枝。而丁永福却在混战中溜掉了,直到1952年才被人民政府抓获枪决。
九武工队打姚集
民国34年(1945)4月,盘踞在姚集的伪军把包集(今属怀远县)区中队消灭了一大半,并悬首示众,企图以白色恐怖扑灭抗日火焰。中共民主政权宿怀县武工队长王若心和包集区中队长彭玉民商量后,决定立即攻打姚集,为死难烈士报仇。
凌晨2时许,王若心带领武工队两个排和一个机枪班约100余人埋伏在姚集北面,彭玉民带领区中队从姚集南边开火,边打边退,把伪军引出村子。这时武工队吹起冲锋号,轻重机枪一齐向街上扫射,顿时枪声大作,杀声四起,伪军以为新四军主力来了,惊慌失措中返回街里欲保老巢,区中队紧追不舍,武工队迎头截击,构成南北夹攻之势。最后敌我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战。战斗至拂晓,武工队大获全胜,共击毙伪军100余人,俘虏70余人,缴获步枪100余支、短枪19支、机枪1挺。
十沱河集阻击战
民国34年(1945)8月12日,新四军江淮七分区独立二团为配合主力部队攻打灵璧县城,奉命在沱河集阻击固镇方向援敌。当晚,团作战参谋随一营龚幼卿部急行军赶到沱河集。一连布置在沱河集西边的一个小村子里,三连布置在沱河集东边,二连布置在沱河集街东,营部设在街西,与二连隔灵固公路相对。
次日凌晨2时许,固镇日伪军1000人沿公路向灵璧增援,当其先头部队进至沱河集南时,二连长陈国栋即带领1个排迎上去,刚到南门就与日军交上了火。不多时,敌人主力部队全部逼近沱河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过大,一营难以抵挡,只得撤到沱河北岸。日伪军在大炮的掩护下,向我发起数次猛烈进攻,均被我军打退。一直坚持到中午12时,胜利完成阻击任务。营文化教员还根据泗五灵凤民间曲调编写了《沱河集战斗模范歌》,在全营广为传唱。
十一槐巷战斗
民国35年(1946)6月,解放军华野九纵七十三团奉命扫除国民党地方武装唐广金部槐巷(今属华巷乡马庄村)据点。
槐巷是唐广金苦心经营的水圩子,圩墙高约2米,墙外是宽约8~10米、深3~5米的濠沟,水里有尖桩,水底有陷阱。七十三团为此发明制造了2架桥、梯两用的“软床”,同时通知安插在敌营中的内线人员做好接应准备。
20日下午3时,七十三团从灵南出发,天黑后进抵槐巷附近。11时许,一营从北面,二营从东北面发起攻击。担任主攻任务的二营接近圩濠时,敌中队长(中共地下工作者)对空鸣枪发出接应信号。在营机枪连和团炮兵排的火力淹护下,二营五连立即架好“软床”,六连和四连先后迅速过濠登墙,突入圩内,展开巷战,至拂晓攻战了唐广金的大队部,除唐广金在混乱中潜逃外,其手下300余人全部被歼。并缴获迫击炮2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17挺、长短枪300余支。
十二蚌埠西北阻击战
民国37年(1948)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10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在苏北将国民党黄百韬兵团4个军10余万人包围于碾庄一带。刘汝明兵团及李延年兵团之三十九军、九十九军约10万人从新马桥、固镇一带北援。同时,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简称中野)九纵、豫皖军区独立旅和豫西军区地方部队南下,将占领固镇的刘部六十八军一四三师赶往澥河以南。
14日,蒋介石派国防部政工局长邓文仪飞往蚌埠,督令刘部收复固镇,却遭受很大伤亡。当晚解放军完成了阻击任务,自动北撤至任桥集、花庄集(今属宿县)布防,固镇遂被一四三师四二八团占领。
15日,宿县解放,解放军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蒋介石命李、刘二兵团北进,中野二纵进占九湾集、湖沟集、高口集(今属宿县),与任桥集、花庄集一线的解放军组成一个扇形阻击网。19日3时,李部六十八军、九十九军和刘部五十五军发起进攻,遭到重创后,不再冒进。当黄百韬兵团于22日被歼时,李、刘二兵团被阻击于任桥集、花庄集、湖沟集、高口集以南,距碾庄尚有150公里。
23日,李、刘二兵团和黄维兵团分别向宿县攻击,企图打通徐州至蚌埠的联系。24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简称总前委)决定围歼黄维兵团,并阻击、牵制李、刘二兵团。为此,江淮地方部队两个旅进至沱河集一线。25日,中野全线进击,于双堆集(今属濉溪县)包围黄维兵团。蒋介石立即委派参谋总长顾祝同飞抵蚌埠督阵,但李、刘深恐重蹈黄维覆辙,按兵不动。26日,总前委抓住战机,命华野二纵、六纵、十纵、十一纵、十二纵大举南进,蒋介石急忙令李、刘二兵团全线撤退,并令黄维兵团向蚌埠靠拢。

27日,华野六纵包围留守固镇的三十九军独立团和辎重团(已改为美械装备的步兵团),并攻占新马桥。28日拂晓,六纵先头部队攻占今陆集乡的张庄子、陆圩子和叶湖乡的陆湖、寺后、王庄一线。10时,二纵猛攻固镇,其十二团于午时突入固镇街,十团、十一团攻击浍河铁路桥,守敌被迫南逃炸毁铁路桥。当晚二纵六师留守固镇,余部沿铁路两侧南下,于29日经何集攻占曹老集,并于南岳庙(今属磨盘张乡)歼敌两个团。30日下午5时,三十九军独立团团长邓纠夫、副团长杨涤非和辎重团作战主任宋德昌率部向六纵十八师投降。
12月1日,位于宿县、固镇一带的华野二纵、十纵、十一纵、十三纵向西北迂回合围杜聿明部,六纵则留守蚌埠以北,以十七师、十八师于东起五河徐郢、西至怀远古城的35余公里战线上设防,以十六师于澥河以南、津浦铁路以西之三门戴家(今属韦店乡)、十姓庄(今属怀远县)构筑第二道防线,另以纵队侦察营于王庄、五铺(今属简马乡)一线监视凤阳临淮关和蚌埠长淮卫一线。
2日15时,李延年兵团的三十九军一○三师三○七团攻占曹老集车站。3日,国民党3个团先后强攻解放军的高老家(今属曹老集乡)、周家口(今属怀远县)、将军庙(今属怀远县)等阵地,均遭到十八师之五十三团、五十二团迎头痛击。4日,李、刘二义团用3个军8个师的兵力,以仁和集、曹老集为重点,向六纵全线攻击,激战竞日,未能前进一步。5日,其五十五军、九十九军以飞机开路攻占仁和集、曹老集、周家口等地,六纵遂作第二步设防。
总前委根据中央军委“加强阻击,务必不使敌北进过远以妨碍我解决黄维”的指示,将双堆集外围的中野二纵和华野1个师、河南商丘的豫皖苏军区和豫西军区的5个团调往蚌埠西北阻击前线。6日,在蒋纬国战车二团的支援下,李延年率3个军向六纵猛攻,但遭到顽强阻击。黄维兵团于15日夜被全歼时,李、刘兵团距双堆集尚有60余里路。16日,李、刘二兵团奉命南撤,至17日渡淮逃往蚌埠,至此,蚌埠西北阻击战胜利结束,约歼灭国民党官兵1.5万余人。
上一篇:第二节 驻军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