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工会
民国12年(1923)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发生后,固镇铁路工人与津浦铁路南段的铁路工人一起,举行声援性的罢工斗争,致使列车停运20余个小时。民国14年(1925)6月18日,固镇工人联合师生、市民、商人和农民举行集会游行,声援上海五卅运动,并派出代表携带1000余元捐款(旧币)前往上海慰问罢工工人。此后,固镇工人还不断组织各种自发斗争,并建立牛车工会、马车工会、邮电工会等组织。民国37年(1948)12月,固镇市工会成立。1965年8月,固镇县总工会成立,胡林任筹委会副主任。1969年3月~1973年3月,以县工人代表大会取代总工会。
(一)代表大会
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1965年11月25日在县工人政治课堂召开,出席代表43人。大会宣读了中共固镇县委《关于成立固镇县总工会临时委员会的通知》,任命临时执行委员12人、主任1人、副主任2人。
第二次职工代表大会1970年2月6~8日,在县工会礼堂召开,出席代表68人。大会选举执行委员22人,常委8人,主任1人,副主任2人。
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1973年4月11~13日在县政府小礼堂召开,出席代表140人。中共固镇县委副书记吴凌云致开幕词,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董万仲作《关于选举第三届委员会的报告》,县委第一书记王琦作总结报告。大会选举执行委员23人,主任1人,副主任1人。
第四次职工代表大会1979年4月14~16日在县东方红影剧院召开,出席代表450人。中共固镇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柳致开幕词,县总工会主任张子仁作工作报告,县委副书记孙永熙致闭幕词。大会选举执行委员13人,主席1人,副主席1人;选举出席省第六届工人代表大会代表5人。
第五次职工代表大会1983年3月30~4月1日在县东方红影剧院召开,到会代表400人。中共固镇县委组织部长韩志增致开幕词,县总工会主席刘训忠作工作报告,副主席仲崇胜作财务工作报告,县委书记王佩讲话。大会选举执行委员11人,主席1人,副主席2人。
(二)主要活动
建县以来,各级工会紧密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把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始终放在重要位置,先后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工人阶级优良传统,遵纪守法等教育。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会被林彪、“四人帮”诬蔑为修正主义工运黑线统治下的“全民工会”、“生产工会”、“福利工会”,煽动工人停工停产,致使工会工作被迫停止,县总工会的建筑和设施被“三代会”(工人、红卫兵、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及其它单位占用。1973年4月,县总工会和各基层工会重新建立、恢复工作。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各级工会以政治夜校的形式举办理论讨论会、读书报告会、学习经验交流会,以提高工人的政治觉悟。1979年,开展以优质、高产、低耗为中心内容的“学大庆”劳动竞赛。1980年,开展“为四化立功”竞赛活动,并颁发立功奖章和证书。1981年,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发动职工制订《职工守则》、《文明公约》、《职工奖惩条例》,并表扬和奖励48个先进单位和196名先进工作者。同时,工交、财贸、农林、水利、文教、卫生等系统的92个单位都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企事业民主管理。其中42个单位开展民主评议干部活动,并发动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1595件,有80%的议案得到了落实。截至1985年底,全县举办工人文化补习班、扫盲班、识字班、训练班、专修班等,培训工人42万余人次。
二贫协
民国20年(1931)夏,固镇一带洪水泛滥,农业严重欠收。贫苦农民徐充生和徐为伍出面募捐,以济灾民,但占有20余顷地的地主朱有三却分文不给。他们遂发动农民近千人,将朱有三的200余亩小麦和豌豆抢割一空,并组织100余户灾民到蚌埠、凤阳、南京等地揭露和控拆地主豪绅剥削和压迫农民的罪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本地北部、东部和南部为游击区。广大贫苦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组织农民救国会,积极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狠狠打击不法地主,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1966年8月,固镇县贫农、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成立。1969年3月成立县贫农、下中农代表大会(简称贫代会)取代贫协组织。县贫代会根据毛泽东主席“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的指示,组织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并管理学校。1972年春,全县各生产队选出3~5人组成贫代小组,大队选出5~9人,组成贫代分会,公社选出9~15人组成贫代会。1973年,县成立贫下中农协会领导小组,撤销贫代会,恢复贫协组织。1974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贫下中农占领上层建筑领域”的指示,组成贫下中农管理小组,开展四管(管学校、管商店、管医疗卫生、管财务帐目)、一教(给下乡知青再教育)工作。1981年3月县贫协撤销,基层贫协组织也相继解体。
三共青团
民国37年(1948)12月2日,固镇市社会主义青年团委员会成立,陈广松任书记。1965年7月1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固镇县委员会成立(简称团县委),王振兴任书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共青团被林彪、“四人帮”诬蔑为“全民团”、“生产团”、“娱乐团”,致使我县共青团工作处于停顿状态。1969年3月~1971年5月中旬,县红卫兵代表大会取代了共青团组织。
(一)代表大会
共青团固镇县第一次代表大会1971年5月25日~28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608人,代表着全县14个基层团委和1.03万名团员。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主任李济德致开幕词,县革委会副主任张焕营作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共青团固镇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33人,常务委员11人,团委书记1人,副书记3人。
共青团固镇县第二次代表大会1979年4月21日~23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627人(另有列席代表20人、特邀代表5人),代表着全县25个基层团委、720个团支部、1.22万名团员。县委书记陈复东讲话,团县委副书记王永义作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共青团固镇县第二届委员会:委员33人,常务委员9人,书记、副书记各1人。
共青团固镇县第三次代表大会1982年8月28日~9月1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617人,代表着全县67个基层团委、15个直属团总支、13250名团员。县委副书记汪振乔讲话,团县委书记张会银作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共青团固镇县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9人,常务委员9人,书记、副书记各1人。
(二)主要活动
开展照顾青年特点、富有时代特色的独立活动1965年10月,我县农村团组织积极办好农村俱乐部(文化室),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普遍开展以“三田”(丰产田、种子田、试验田)为阵地的科学实验活动,发动团员青年大搞积肥基地建设。
1979年4月,各级团组织结合实际,对青少年进行维护安定团结、民主与法制教育,受教育达6.5万人次,青少年犯罪率明显下降,全县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年底,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我县先进青年受团中央表彰的3人、团省委表彰的6人,团地委表彰的80人。
1980年冬,团县委响应中共中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组织全县青少年开展栽种“青年林”、“少年林”、“红领巾苗圃”等活动,做到每人10棵树、每个团小组一片林。铁路沿线的团组织成立护林队、护林组、护林哨,做到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当年共栽树30余万棵。
1982年2月,在青少年中普遍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提出“学雷锋,树新风,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的口号;植树10万余棵,栽花4.3万棵,育苗50余亩,建立红领巾卫生街2条,清除垃圾3366立方米,清除污水沟248条,填沟凹坑375处,组织青年服务队947个;280名少年参加了红领巾监督岗哨活动,2万余名青少年参加为孤寡病残者“送温暖”活动。
1984年2月中旬,团县委从“学科学、用科学”大会上介绍经验的33人中,选拔7人组成青年科学致富报告团,在全县巡回报告12场,听众达万余人,被广大青年誉为“致富的福音”。
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1965年7月建县以后,组织青年开展学习毛泽东主席著作和向解放军学习、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1973年4月8日,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重新发表,各级团组织纷纷行动起来,再次掀起学雷锋活动高潮。
1975年下半年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全县生产大队以上团组织共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405期,受教育的团员青年达4万余人次,建立图书室195个、组织学习小组1800余个、文娱宣传队近300个、青年突击队和铁姑娘战斗队500余个。年底全县评出74个先进团支部、2578名优秀团员,吸收2100余名青年入团。
1980年9月,为加强青少年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教育,通过县广播站举办《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广播讲座》12讲,每周五、六两天播讲,各级团组织认真组织团员青年收听、讨论。
1983年10月~次年2月,根据团中央《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在抓好基层组织整顿工作的同时,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
1984~1985年,在青少年中开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教育活动。同时,配合整党,开展以学习整党文件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举办骨干培训班8期,购买学习材料5400余本,发给基层团支部学习,以使团员青年提高对党的认识,增强团的组织观念。1985年4月28日,团县委邀请蚌埠教育学院讲师陈艳明为1100余名青少年作“理想与爱国”的报告。8~10月,各级团组织举办英模报告会53场,收看丁晓兵,曲啸等人的报告、录像达2万余人次;还邀请4位青年教师举办“树理想、献青春”演讲会,听众达1200余人。
历年基层共青团组织情况统计表

附:少先队工作
1965年7月,各级团组织积极开展少先队工作,引导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文化大革命”中,少先队一度被红小兵取代。
1981年5月底,县城有关单位筹款1000元,为城关三小添置一套军鼓、军号,为县城其他3所小学和幼儿园添置部分设施和图书,并举行了“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大会。7月,县少年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成立,团县委以城关三小为重点,健全大队、中队、小队编制,配备辅导员,并把工作经验推广全县。
1984年5月13日,唐南小学四年级学生、少先队员赵现红为抢救3名落水儿童献出生命。次年4月,团县委在唐南小学召开“少年英雄赵现红”命名表彰大会,发出《向赵现红同学学习的决定》,县、市、省三级党政部门相继召开表彰大会,报纸、电台纷纷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也2次专题播放《赵现红英雄事迹》。同时共青团蚌埠市委授予赵现红“舍己救人”小英雄称号,省政府追认赵现红为革命烈士;全县5万余名少先队员主动为赵现红捐款建墓。7月,我县组织58名“三好”学生到蚌埠市举行为期6天的“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参观飞机场、科技馆、少年宫等,听取革命传统报告和科技知识介绍。
1985年3月,实行少先队辅导员三级聘任制,配备64名区(镇)、乡中心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当年少先队员64191人,少年儿童入队率达81%。
四妇联会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本地北部、东部和南部游击区都建立了妇女救国会,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民国37年(1948)12月2日,固镇市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会)成立,刘翠萍任主任。市妇联会广泛发动妇女群众大搞生产救灾,为支援前线、安定人民生活起过重要作用。1965年7月,固镇县妇女联合会成立,李翠萍任主任。1970~1973年3月由县革委会政治工作组群工小组取代。
(一)代表大会
第一次县妇女代表大会1966年3月22~23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409人,其中:文教卫系统18人,财贸系统16人,工交系统10人,农业系统355人。李翠萍作工作报告。大会总结建县以来的妇女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明确以后的工作任务,通过《为完成1966年工作任务和迅速改变我县多灾低产面貌作出重大贡献》的决议,选举产生县妇女联合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21人,主任1人。
第二次县妇女代表大会1973年4月26~30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610人,李翠萍作工作报告。大会学习马、恩、列、斯和毛泽东关于妇女工作的论述,批判各种轻视妇女的谬论,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布置今后的工作,选举产生县妇女联合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33人,主任1人,副主任1人。
第三次县妇女代表大会1978年11月27日~12月1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497人,大会完成三项任务:(1)传达贯彻全国妇女第四次代表大会精神,讨论并通过李翠萍所作的工作报告;(2)选举产生县妇女联合会第三届执行委员会:委员33人,常务委员11人,主任、副主任各1人;(3)推选出席省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的代表8名。
第四次县妇女代表大会1983年6月28~30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445人,李翠萍作工作报告。大会总结了妇女工作经验,布置今后的工作任务,讨论并通过《关于争创五好家庭和三八红旗手的倡议书》和关于《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坚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决议;表彰“五好”家庭1000户和“三八”红旗手100名;选举产生县妇女联合会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36人,常务委员9人,主任1人,副主任2人;选出出席省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的代表6人。
(二)主要活动
1965年7月固镇县刚成立,就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县妇联会共发动和组织妇女群众12.2万人次,开挖大、中沟1300余条,小沟和田头沟1700余条,排除积水、保护庄稼33万亩。同时,在广大妇女中开展勤俭持家和大搞副业的活动;全县共割晒干青草182.5万公斤,解决了烧柴和饲料困难。
1978年以来,我县妇联会广泛开展“三八”红旗手和“五好”家庭的评选活动:受到地(市)表彰的“三八”红旗集体3个、红旗手22人,先进工作者18人,“五好”家庭1户;受到省奖励的“三八”红旗手13人,先进工作者9人,“五好”家庭8户;受到全国妇联表彰的“三八”红旗集体1个,红旗手4人,“五好”家庭2户。
1983年5月10~6月10日、12月20~次年1月20日,我县两次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月活动,一是严厉打击残害、拐卖、虐待妇女的犯罪分子,解救妇女74人,并建立“外来妇女”的档案;二是狠刹订婚要彩礼、婚事大操大办之风。与此同时,各级妇联会与有关单位认真做好学龄儿童的入托入幼工作。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