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线路
(一)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
蚌埠市郊小蚌埠变电所出线~曹老集电力排灌站的35千伏输电线路为本地第一条高压输电线路,全长17公里(我县境内4.5公里),投资16万元,1964年8月投入运行,1966年迁进曹老集35千伏变电所。
宿县蔡桥35千伏开关站出线~固镇35千伏变电所的输电线路全长33.4公里(我县境内20公里)。此线路由宿县地区水利局设计,功率为3000千瓦。投资50万元,1965年施工,次年8月13日建成并投入运行,由淮北供电局运行管理。1972年,续建成蔡桥~固镇35千伏线路的张瓦房(属任桥乡)处“T”接至任桥35千伏变电所的高压输电线路,长2.73公里。
灵璧110千伏变电所出线~固镇35千伏新变电所的高压输电线路是我县的主要输电线路,全长35.25公里,投资42.3万元,1977年2月由我县组织设计,沿固灵公路西侧架设,1979年9月竣工,10月投入运行。该线路输送最大功率为6000千瓦。大大减轻了蔡桥~固镇输电线路的输送负荷。
固镇变电所35千伏母线侧出线~新马桥35千伏变电所的高压输电线路全长16公里,投资29万元,1970年6月施工,次年11月投入运行。
固镇变电所35千伏母线侧出线~刘集35千伏变电所的高压输电线路全长16.5公里。投资26万元(地方自筹4万元),1977年1月施工,次年1月投入运行。
固镇变电所~县化肥厂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属专用线路,于1973年由县化肥厂自行设计施工,当年建成投入运行,直配容量3000千伏安。
(二)10千伏配电网络
固镇35千伏变电所10千伏配电网络1965年在建设蔡桥~固镇高压输电线路和固镇变电所的同时,开始进行10千伏配电线路的架设和配变的安装。除县城外,首先架设的10千伏配电线路是固镇变电所~固东(初名东方红)电灌站三线制10千伏线路,全长2.5公里,电灌站安装560千伏安、50千伏安配变各1台;接着架设固镇变电所~三里湾电灌站三线制10千伏线路,长6.5公里。1968~1970年先后架设三里湾~杨庙电灌站二线制10千伏线路,长5公里;固镇变电所~杨庙东岭二线制10千伏线路,长2.5公里;固镇变电所~连站二线制10千伏线路,长8公里;固镇变电所~刘园二线制10千伏线路,长6公里;固镇变电所~唐南二线制10千伏线路,长8公里。此时,固镇变电所10千伏配电线路共有3路:一路带县城南部、固镇火车站、杨庙;一路带固东电灌站、县砖瓦窑厂、连站、宋店;一路带县城北部、唐南。1977年,由于抗旱及系统负荷供不应求等原因,固镇供电局要求将工业、农业用电分开,以利于负荷分配和管理。8月,我县对固镇35千伏变电所、10千伏配电线路进行改建,共架设10千伏配电线路7.5公里,安装10千伏开关柜3台,使固镇35千伏变电所10千伏出线由3路改为8路。其中工业4路:105线路由固镇变电所~固一路,104线路由固镇变电所~县砖瓦窑厂,107线路由固镇变电所~固镇火车站,110线路由固镇变电所~棉织厂;农业4路:103线路由固镇变电所~杨庙,106线路由固镇变电所~连站,108线路由固镇变电所~宋店,109线路由固镇变电所~唐南。1980年架设固二路10千伏线路1.5公里,并与110线路接通,同时将110线路改为由固镇变电所~固二路。1983年,省水利厅农电处拨给我县线路更改资金10万元,当年秋,二线制改为三线制任务完成并投入运行。1984年开关事故比上年减少70%以上,线路损坏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到1985年,固镇变电所10千伏配电线路共9路,总长51.2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181台,总容量为12148千伏安。
曹老集35千伏变电所10千伏配电网络1966年架设曹老集变电所~淝光线路,长2公里;并从该线路1公里处“T”接至曹老集(街)。1967年架设曹老集变电所~陈郢线路,长4.5公里。1971年4月,又将线路延伸到王庄、淝南圩、戴集。1982年从邱刘电灌站处“T”接到简马,线路(包括支线)长22.5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24台,配变容量为2808千伏安。1970年架设曹老集变电所~西楼、王庄、曹老集火车站、陈桥线路,1972年架设曹老集变电所~磨盘张线路,1976年架设曹老集变电所~清河线路,1985年架设曹老集变电所~物探大队线路。当年,曹老集35千伏变电所,10千伏配电线路共9路,为三线送电,全长92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115台,总容量为11863千伏安。
新马桥35千伏变电所10千伏配电网络新马桥35千伏变电所~省“五七”干校(今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前身)10千伏配电线路1970年始建,次年9月建成送电,长4公里,以后线路延伸1公里到简庙,安装配电变压器3台,配变容量为320千伏安。当年又架设变电所~大芦沟、芦干沟线路。1971年架设变电所~新马桥火车站线路。1972年架设变电所~宿县地区良种繁殖场线路。1975年架设变电所~湖洼闸线路。1977年架设变电所~连城线路,以后线路延伸到徐庄、强楼。1982年架设变电所~新马桥窑厂线路。1984年架设变电所~仁和集线路。新马桥35千伏变电所、10千伏配电网络共9路出线,均属两线一地送电。该所配电10千伏线路,全长98.2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113台,配变总容量为9170千伏安。
任桥35千伏变电所10千伏配电网络任桥35千伏变电所~湖沟10千伏配电线路,1972年架设到任桥,1975年延伸到湖沟。此后,又分别“T”接到官沟、张韩、三义、魏庙、任桥、石灰窑厂等支线,长48.2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45台,配变容量为3345千伏安。1973年架设变电所~任桥火车站线路。1975年架设变电所~仲兴线路,后延伸到青龙节制闸、封寺、陈圩、张秦等地。1976年架设变电所~瓦疃线路。1978年架设变电所~清凉线路。任桥35千伏变电所、10千伏配电线路共5路出线,由于供电区域处浍河北岸,地势高,供电无排涝负荷,线路均是在井灌线路配套工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线路长,支线多,网络覆盖面积大,给群众生活用电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所配电线路总长125.2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115台,配变总容量为7810千伏安。
刘集35千伏变电所10千伏配电网络刘集35千伏变电所~刘集10千伏配电线路,1977年建成送电。长0.5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配变容量为480千伏安。1978年架设变电所~珍珠沟、濠城线路,1979年架设变电所~九湾线路,1983年架设变电所~董庙、梁桥线路。刘集35千伏变电所、10千伏配电线路共6路出线、三线送电。该供电区域南部靠浍河,属农业排灌区,北部基本上属生活照明及井灌区,该所配电10千伏线路总长为88.5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56台,配变总容量为4795千伏安。
二变电所
(一)固镇35千伏变电所
这是我县第一座变电所,也是县内枢纽变电所。该所位于固镇东侧,后邱河与孟庄之间,占地3亩,投资12万元,1965年开始施工,次年8月13日投入运行。安装主变压器2台,容量为2×1000千伏安,由35千伏蔡桥~固镇输电线路供给电源。由于该所为农用简易变电所,厂房小、事故多、主变容量不足,不能适应工农业生产日益发展的需要。根据县政府的要求,经省电力局同意,淮北供电局设计,在固二路东端征地8.5亩,新建35千伏变电所。设计安装容量3200千伏安主变1台,1000千伏安主变1台,35千伏进线2路,出线4路,10千伏出线8路。投资28万元,1975年开始施工,土建工程由县建筑社承担,设备安装由淮北供电局承担,次年10月建成,并先后将原固镇35千伏变电所进出线路迁到新建的固镇35千伏变电所。新所投入运行后,原固镇35千伏变电所于1977年9月停止运行。1979年10月,增建灵璧~固镇35千伏高压输电进线1路,将原1000千伏安主变压器更换为6300千伏安主变压器;同时将原3200千伏安主变压器退出运行,并于1981年更换为2500千伏安主变压器,以作备用。
(二)曹老集35千伏变电所
这是在曹老集35千伏直配电力排灌站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投资10万元,于1966年开始施工,当年投入运行。安装主变压器1台,容量为1000千伏安。属户外式变电所,10千伏出线两路。随着用电负荷的增加,1974年11月动工扩建,次年8月竣工,增加1台1000千伏安的二号主变压器,由户外式控制改成户内式开关柜送电,增加两路10千伏出线。为适应工农业生产用电需要,投资12万元,于1981年在曹老集火车站东侧征地5亩,新建曹老集35千伏变电所,安装容量为3200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10千伏出线增加到9路,于1985年4月1日投入运行,原变电所停运。
(三)新马桥35千伏变电所
位于澥河南岸、固蚌公路东侧,占地4亩,投资29万元,1970年6月动工兴建,次年11月竣工并投入运行。安装主变压器1台,容量为1000千伏安,10千伏出线4路。由于用电负荷的增加,1979年投资7万元扩建,增加1台容量为1800千伏安二号主变压器,10千伏出线增加到6路。为了调荷节电,将工业、农业用电分开。1983年后,增加10千伏出线3路。1985年,该所有10千伏出线9路。
(四)任桥35千伏变电所
位于任桥火车站东北500米处,固宿公路东侧,占地约3亩。投资6万元,1972年3月动工兴建,次年7月竣工投入运行。安装主变压器1台,容量为1000千伏安,10千伏出线两条,为户内操作。1978年投资9万元扩建,增加1台容量为1800千伏安的二号主变压器,扩大控制室60平方米,增加10千伏出线3路。
(五)刘集35千伏变电所
位于刘集西面,固五公路南侧200米处,占地3.5亩。投资26万元(地方自筹4万元)。1977年1月动工兴建,10月竣工,次年1月投入运行。该所为户内操作。安装主变压器1台,容量为1000千伏安,10千伏出线4路。1985年投资2.95万元扩建,增容1000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增加10千伏出线1路。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