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机械工业
建国前,本地没有机械制造能力,只能靠手工操作生产、加工、修理小农具,如犁铧头、耩铧子等。1959年9月,蚌埠专区固镇农业机械修配厂建成,始能制造粉碎机、农用水泵和手扶拖拉机等农用机械部件。1970年1月,改为县农机一厂。同时,在县拖拉机站的基础上成立了农机二厂,为全省独家生产拖拉机柴油滤芯器的厂家,年产7.95万只,同时还生产B—632型碾米机、机动脱粒机、农用大拖车以及锅锥螺旋打井机。1970年建立的交通机械修配厂,于1974年4月用上海130型货车为解放军驻上海八一三部队改装面包车成功。1976年8月转产,用丰收35型拖拉机的发动机和美国小道奇变速箱,并仿造上海130型和北京130型货车的零部件,制造成功浍河牌130型柴油小货车。1977年7月改为交通局汽车修理厂,成为汽车定点修理、零部件定点供应的全民所有制厂家。承担起全县的汽车修理业务。
1985年,全县已有农业机械制造、工业设备制造、金属制品、修理等机械工业企业10家(其中国营企业3家的固定资产值为103.6万元);职工632人(含技术人员25人),完成产值458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58%;实现利润22万元(盈利企业)。
二化学工业
1973年,国家投资354万元在县城东2公里处(今皇店乡境),兴建年产3000吨合成氨的县化肥厂,1975年试车投产,当年生产合成氨2010吨。1974年又在县城东北三里坟办起年产万吨以上的磷肥厂。1978年以后,化学工业发展速度较快,相继办起橡胶厂、塑料厂、化学材料厂等。到1985年,全县已有化工工业厂家17个,其中国营2家,集体4家,乡、村办的11家,固定资产值415.7万元;从业人员856人,完成产值817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18%;实现利润43万元(盈利企业)。
三建筑材料工业
建国前,本地民间有烧制砖、瓦等传统个体工业,以手工进行操作,以草木为燃料,产品多为青砖和弧形小瓦。
建国后,建材行业不断发展壮大。1954年5月灵璧县地方国营固镇砖瓦厂建立。1965年7月更名为固镇县砖瓦厂,为我县第一个地方国营建筑材料工业企业。随后农村各地陆续建起一批集体所有制的砖瓦窑厂,其中一部分是机械操作的轮窑厂。1975年春,曹老集公社办起我县第一座水泥预制厂,接着任桥、新马桥、刘集、城北等区和城关镇,相继建起水泥预制厂。1985年,全县已有砖瓦、石灰、水泥、石料和建筑构件等建材工业企业91家。其中国营3家、集体27家、乡办26家、村办35家,固定资产值1094.1万元;从业人员7615人,完成产值2960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9.63%;实现利润332万元(盈利企业)。
四食品工业
我县食品工业包括面粉、肉食、酿酒、乳制品、调味品、食用植物油、副食品等加工业。
建县前,本地主要有粮油加工业,建县后,才逐步办起副食品、调味品、酿酒及食品工业,特别是粮油加工工业发展较快。
1966年,县面粉厂建立,日产面粉百吨以上;同时,扩建半机械化的碾米厂。1979年,王庄公社建立面粉加工厂。随后,一些公社(乡)也办起了面粉厂。至1985年,瓦疃、石湖、新马桥、濠城、任桥、湖沟等地先后建起22个面粉厂,既解决了当地群众磨面的困难,也方便了邻县边缘地区的部分群众。
城乡群众食用植物油,原用石磨、木榨加工。1974年3月,县榨油厂建成,各地也相继办起小型榨油厂,但产量不高,质量较差,只能向农民兑换少量油料。1982年,国家投资182万元,改造并扩建县榨油厂,使之由日产油10吨增到80吨。1985年,该厂生产油脂2429吨,完成产值451万元,平均每个职工创利润0.46万元。
我县的酿造行业历史悠久。建国前,就有烧酒、酱醋、果糖等业,多系个体小型生产。日伪时期,固镇瓦房街开设一座稍具规模的私人酱园厂,生产酱油、醋和各类酱菜。1946年初倒闭。1958年,固镇建起地方国营酱园厂,现在除继续生产酱醋外,还能生产出高档的调味品。1970年在瓦房中街建起县白酒厂,1980年迁移城北区五里井,扩建为大型白酒厂,由原来只用山芋干生产单一的白干酒,发展到生产大曲酒、杂粮酒、酒精等。1984年该厂分为白酒厂、果糖饮料厂、碧泉葡萄酒厂等三个厂。县果酒厂自1976年投产以来,几经扩建和改造,现有厂房16间,仓库19间,机械设备9套,发酵池25个(总容量1000吨),固定资产54万元,年产葡萄酒2400吨,共42个品种。其中“精制红葡萄酒”、“全汁白葡萄酒”、“白兰地”等,获蚌埠市优质产品称号,畅销全国24个省、市和自治区。1985年,完成产值302万元。
除此外,县商业局还办起食品厂,外贸局办起板鸭厂,县经委办起罐头厂、饮料厂,还有各区、乡办的副食品加工厂等。至1985年,全县食品工业已发展到105家(全民6家、集体12家、乡村办的87家),固定资产值571.4万元;从业人员1501人,完成产值4518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5.23%;实现利润48万元(盈利企业)。
五纺织缝纫皮革工业
本地纺织、缝纫业,早年以手工操作为主。建县以来,建立了轧花厂、棉纺织厂、服装厂等。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积极执行“开放、搞活”的经济政策。利用优势,开发资源,兴办了棉织厂、轧花厂、制鞋厂、服装厂等,个体缝纫业和联合体遍及城乡各地。县棉织厂每年可生产灯芯绒坯布36万米,床单布25万米,线毯1.9万条。县服装厂每年可生产加工各种服装2万件以上,县前进皮鞋厂每年可生产皮鞋2万多双,不少产品,远销外地,颇受欢迎。
1985年,我县有纺织、缝纫、皮革企业9家,固定资产值57.1万元;从业人员612人,完成产值407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07%;实现利润6万元(盈利企业)。
六印刷造纸及文教用品工业
建县后,文教用品工业主要有县商标印刷厂、二轻局印刷厂和工艺美术厂。县商标印刷厂现安装有印刷机27台,切纸机3台,装订机3台,塑料设备2台,四开胶印机1部,自动铸字机3台,维修设备3台,401型卧飞机4部,对开胶印机1部,还配有照相机、烂版机、晒版机、修版机等制版设备。厂设铅印、塑料、制版、排版、彩印、装订等6个车间,业务范围包括包装装璜、商标广告、平印凹凸、印金烫金、美术设计、图片画册、帐本表格、发票货证、塑料证件等,1984年9月,县乡镇企业局在韦店乡兴建新马桥造纸厂,次年6月投产。这是我县首家造纸厂,占地30000平方米,总投资115万元(含群众集资15万元),主要设备有锅炉1台、制浆机4台、纸车2台,年产瓦楞纸和牛皮纸1500吨,职工100余人。
1985年,我县有印刷、造纸及文教用品工业企业4家,固定资产130.3万元;从业人员368人,完成产值8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0.86%;实现利润6万元(盈利企业)。
七木材木器加工工业
本地农村,历来就有个体木匠铺。1953年,固镇木器社成立,湖沟、任桥、刘集、新马桥、曹老集也陆续成立木器社。1965年7月建县后,固镇木器社改建为县木器社。1976年,成立镇木材加工厂。1978年,县木器社扩建为半机械化的木器厂。1983年,成立县家具厂。
1985年,全县有木材、木器加工企业33家,固定资产值79.6万元;从业人员652人,完成产值223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23%;实现利润13万元(盈利企业)。
八其它门类工业
本地历来就有竹、藤、棕、草等传统编织业。1954年成立固镇竹业社,1965年7月改建为县竹业社,1978年4月扩建为竹器厂,主要生产竹筐、竹篮、门帘、矿笆等,1985年完成产值21.4万元。
1976年,县财税局筹建卷烟厂,1978年划属县税务局,1981年扩建车间1600平方米,增建发酵室1座,先后生产“津浦”、“红牡丹”、“红双喜”、“航天”、“长寿”等牌香烟。1985年完成产值212万元,实现利税66.5万元。
1980年,县燃料公司兴建县煤球厂,年产蜂窝煤球800吨。1985年又新建第二煤球厂,当年两厂生产蜂窝煤1500吨,产值18万元。
1984年,县粮食局投资60万元,兴建一座现代化的配合饲料加工厂,次年10月投产。至1985年12月底共生产配合饲料14种4152吨,产值145万元,盈利15万元。1985年8月,乡镇企业局投资15万元建成占地15亩的磨盘张轧钢厂,可生产直径为10毫米、12毫米的钢筋。
1985年,我县有其它门类工业企业17家,固定资产128.2万元;从业人员651人,完成产值52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2%。
部分年份分类工业产值统计表

部分年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