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土壤
(一)类型
我县土壤可以划分为4个土类、6个亚类、14个土属、31个土种,如下表:

(二)分布
我县土壤的分布,受地形、母质、水文条件和人为影响,有一定的规律。
砂礓黑土类分布在微域地形和水文条件影响下,由河流沿岸白黄土界外,向平原中间依次分布着黄土、青白土、黑土等土属。一般黄土地势较高,与白黄土相接。沿河支流个别地段有淤黑土属的原淤黄土分布。黑土地势较洼,夏季积水时间较长。黄土和黑土在村庄附近受人为影响,形成青黑土、青黄土等土种;离村庄较远的地方,分布着黄黑土、黑土或黄土、淡黄土等土种。青白土属一般分布在黄土、黑土两个土属中间较明显的微坡地段上。接近黑土的部位一般形成青白土,外接白淌土;白碱土往往与白淌土插花分布,与青白土构成复区。
棕壤土类分布主要受地形部位和水文坡降的影响,由河岸向外依次形成淤坡黄土、壤坡黄土、坡黄土、白黄土等土属、土种;在淤土和坡黄土之间,个别地方还有淤底坡黄土属、土种。淤坡黄土属中,因地形差异,又形成厚淤坡黄土和薄淤坡黄土两个土种。
潮土类分布主要受地形和河流、水文的影响,形成两合土和淤土两个土属。两合土出现在海拔18.00~19.80米的地形部位,以西部湖沟区的浍河两岸分布最集中。淤土分布在海拔16.00~18.00米的地形部位上,以九湾、连城两乡交界处和浍河、澥河汇流沿岸最集中。由于历次黄泛冲积的程度不同,加上曲折河道在水流的长期冲刷下蛇一般地缓慢“蠕动”,迎水坡与背水坡也在不断变化。潮土剖面有沙土层和淤土层相间排列的现象,一般沙土层和淤土层的厚薄也不一致,不少地方小于10厘米。在微域地形变化的影响下,沿着河道由内向外淤土属又分出上位沙底淤土、下位沙底淤土、淤土、黑淤土、黄底淤土等土种。两合土属又分出上位沙底两合土、两合土、下位沙底两合土、上位淤底两合土、淤底两合土、黄底两合土等土种。
水稻土类主要受降水和人为影响,集中分布在曹老集区临近北淝河的地方,如陈郢、周集等乡。
(三)养分
我县土壤养分普遍偏低,除有机质含量较少、缺磷少氮富钾以外,还普遍缺乏有效态微量元素,PH值为8.0左右。
有机质我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分为7个等级,第一级,第二、三、四级,第五级,第六、七级分别与全国的第三、四、五、六级相同。我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11~1.46%之间,平均值约为1.18%,同于本省和全国的第四级。各类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不等,水稻土略高,在1.03~1.53%之间,平均值为1.46%,同于本省第六级和全国第四级,潮土在0.72~2.01%之间,平均值为1.43%;砂礓黑土在0.69~1.92%之间,平均值为1.16%;棕壤土最低,在0.70~1.72%之间,平均值为1.10%;均同于本省和全国的第四、五级。就面积而言,有机质含量在1.2~1.5%之间的,即达我县第三级水平的为63.295万亩,占总耕地的40.63%;在1.0~1.2%之间的即达第四级的为72.965万亩,占总耕地的46.84%;在0.8~1.0%之间的即达第五级的为13.82万亩,占总耕地的8.87%;达第一、二、六、七级的都很少,分别占0.75%、2.61%、0.30%、0.02%。就垂直分布而言,除潮土类的部分土种和碱化砂礓黑土外,均表现为耕作层最高。压实层次之,再下锐减,甚至接近于零。这是我县土壤肥力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氮我县土壤表层全氮含量约为0.070%。砂礓黑土类为0.072%±0.0014%;棕壤类为0.074%±0.003%;潮土类为0.096%±0.006%;水稻土类为0.086%±0.002%。我县土壤全氮含量分为6级,其中第一、二级,第三、四级,第五级,第六级分别同于全国的第三,四、五、六级。我县土壤全氮含量在0.075~0.08%之间,即达我县第四级的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34.82%,达第五级的占57%。所以说我县土壤普遍缺氮。
全磷与速效磷我县土壤全磷含量约为0.035%;而速效磷含量仅为5~6ppm,最高的为9ppm,最低的仅有痕迹。各土类全磷及速效磷含量略有差异。砂礓黑土类约含全磷0.037%、速效磷5ppm,潮土类约含全磷0.061%、速效磷6ppm,棕壤类约含全磷0.032%、速效磷6ppm,水稻土类约含全磷0.031%、速效磷9ppm。全磷含量高低顺序是:潮土类、砂黑土类、棕壤土类、水稻土类;速效磷含量高低顺序是:水稻土类、潮土类、棕壤土类、砂礓黑土类。
全钾与速效钾我县土壤为富钾土壤,这是因为各类土壤中的伊利石(含氧化钾6%)粘粒较多所致。全县土壤约含全钾1.73%、速效钾122ppm(K)。按全国分级标准,我县第三级以上的土壤占全县总面积的91.34%。
微量元素我县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普遍偏低。活性锰含量除棕壤土类为296~475ppm外,均低于临界值290ppm。水溶态硼、有效态锌、有效态钼含量均低于临界值(0.5ppm、1.25ppm、0.15~0.2ppm)。面积最广的砂礓黑土类有效态铜含量也低于临界值1.0ppm。
二植被
我县植被属暖温带阔叶林带,自然植被主要是草甸类型,只有较高的地面上才有稀疏的夏绿树林。两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作,开垦利用,人工植被已占主导地位。
原先的自然植被,只能找到一些痕迹。如在零星的荒废地(包括沟塘、路边和生荒洼地)上,丛生着茅草、扒根草、狼尾蒿、黄蒿、艾蒿、枸杞、苍耳、大刀杆、野薄荷、蒲公英、刺刺芽、牵牛花、涝豆秧、双芽子、半夏、香附子、芦苇、三棱草、牛毛毡、辣蓼、烂脚丫、马蝗草等,在田园和村庄还有抓秧草、野谷草、蓑衣草、扁扁草、狗尾巴菜、灰菜、觅菜、车前子等。其中的半夏为稀有草本,茅草和野谷草为主要草本,都与萧县皇藏峪的夏绿林草本和淮北市相山的草本一致。全县有50余种乡土树种。如臭椿、中槐、梨、枣、桑、榆、黄连、苦楝、枫杨、旱柳、棠棣、侧柏、皂角、杏、桃、李、柿、枳、银杏、香椿、梓、小叶杨、毛白杨、石榴、葡萄、花椒、白腊、杞柳、泡桐等,为华北夏绿林地区所常见的树种。
人工植被主要是农作物,其次是林木,覆被率占非耕地面积的25.05%;再次为苇、蒲、藕,面积为10404.12亩,占非耕地面积的1.89%。林木主要分布在村庄周围和路、渠、堤坝上,坟地和荒滩上偶有零星树木或灌木丛,除乡土树种外,从建国前到现在共引进160余种树种,主要有刺槐、大官杨、沙兰杨、意大利杨、晚花杨、法梧、棕榈、重阳木、水杉、池杉、柳、杉、龙柏、雪松、塔柏、苹果、梨、葡萄、桃等,还有少量的刚竹、淡竹等。
植被类型是形成我县土壤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土壤养分的积累方面,起主导作用。由于自然植被是草甸类型,有机质产量少,加上干湿交替的气候,使有机质的矿化较为容易,积累较难,所以我县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目前仅有1.18%左右。
上一篇:第七节 水文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