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谓“春节”,俗称“过年”,自古沿习。年初一至初三,亲友相互拜年,见面互道“恭喜发财”,以图吉利。此间,禁忌甚多,三日之内,不做新鲜饭菜,不动针线,不拿刀剪,不扫地,不泼水,不得打碎器皿。年初一后,亲友互邀吃“年酒”。年初五,商界人于凌晨设香案,燃爆竹,接“财神”。城乡炮竹声声,狮子、龙灯、旱船、花鼓灯走街串巷,热闹异常。建国后,过年习俗依旧,见面多互祝“新年好”,焚香叩拜、多类禁忌渐废。国家机关放假三天,文娱活动丰富多彩。大年初一领导干部慰问第一线生产工人、军属和离退休干部,形成一代新风。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称“元宵节”,即上元节,又称“小年”。习食汤圆。至晚,比户悬灯,因之,又称“灯节”。十四亮灯,十五正灯,十六残灯,连续三日。十五日前妇女须回婆家,俗语“闺女不看娘家灯”。十六为接女儿之日,一般妇女都回娘家省亲。
二月二俗有“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光头”,此日为儿童整容之日。春节前蒸做的团圆饼、馒头、苍龙等食品,均要吃完,因从此日起天气渐暖,不易久存。民间有烧蝎爪子,吃苍龙之说。
清明节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左右。此时,万物萌生,春意盎然。民间有上坟祭祖的习俗,晚辈以培土添坟,焚化纸箔,追念死者。家家门前插鲜柳枝,相传黄巢起义,以戴柳为号,此俗相沿至今。清明前一日,是寒食节,系纪念晋国介子推焚死绵山之日。寒食不上坟,不用烟火,食冷食。
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谓端午,又称“端阳节”。相传为纪念屈原投江之死,吃用苇叶包的糯米粽子;喝雄黄酒,门前插艾,缝香荷包,以败五毒。旧时,此日举行龙舟竞赛,舟如箭发竞争激烈,先至终点捕叉河中活鸭等物者获胜,沿河两岸,围观者人山人海。建国后,节日习俗依旧。龙舟竞赛渐停。
盂兰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又称“中元节”,俗称“鬼节”。旧时,民间燃放河灯,满河波光点点,交相辉映,别有风情。为超度野鬼亡魂,请僧尼设坛口,诵经,放焰口,有的至荒坟滩散孤坟纸。此节迷信色彩较浓,早已废除。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此节较为隆重。各家备石榴、月饼,亲友互赠为贺。民间合家欢聚,喝团圆酒,夜晚赏月拜月,家家吃月饼和各种应时果品。
腊八农历腊月初八日,相传,此日系释迦牟尼成道日,寺院取香谷、果实等造粥供佛,民间相沿成俗。食用以米、豆类、花生仁、青菜、细粉、豆腐、面筋、海带等,拌上面粉,煮成稀粥的“腊八粥”,民有“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之说,即在此日后,即操办年货,迎接春节。
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是送灶神之日。家家扫尘拂舍,人人沐浴更衣,干干净净过年。至晚,更新灶马子(即灶神像),剪稻草,撒麦麸,为灶神备马料,燃烛焚香,供糖饼、灶糖,拜送灶王爷上西天,以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解放后,送灶旧俗已逐渐摒除。
除夕农历腊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又称“年三十”。各家贴春联、年画、窗花,悬灯结彩,摆设供案。外出人要赶回家中,负债人要还清帐目,水缸中装满水。至晚,全家老少,团聚一堂,吃年夜饭。晚辈向长辈磕头辞岁,长辈赏压岁钱,有彻夜不眠者,称为“守岁”。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庙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