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曾设县农业技术改良站,为时很短即撤。
建国后,科技工作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53年,县设农业技术推广站,1956年,农技推广站发展至5个。1961年,成立第一个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1966年后,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科研机构及科技团体被撤销。1972年后始得恢复。1976年元月成立县农业机械研究所,1979年后,厂办科研得到发展,200人以上的工厂、企业相继建立科研所(室);各公社也成立了科技小组及农科所。1981年10月,怀远县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村能源研究机构——怀远县能源研究所。至1985年,县级专业科研机构发展至4家,有专业学会15个,专业协会研究会3个;区、乡农技推广站81个,家畜改良站41个,取得科研成果126项,科技推广成果150项。
一、科研机构
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建于1961年,隶属县农业局,所址设荆山区瓦瓷岗,是我县第一个科研单位,现有职工48人,干部10人,其中科研人员7人;有科研基地185亩,水面20亩。进行良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初以研究粮食、油料作物为主,1979年转向黄、红麻等经济作物的引进、试验工作。1984年新增大白菜、番茄等蔬菜品种的试验。1963年,所科研人员撰写的《水稻栽培调查》获宿县地区科技论文三等奖;1964年研究的“山芋闷烟火炕育苗”技术,在地区范围内推广;1970年研究所派员到海南岛进行杂交高粱制种试验,获得亩产超百斤居全省第一的好成绩;1980年研究的“红麻短光照制种”技术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利用“土法”进行“小麦锈病的诱法鉴定”获得成功,撰写的论文发表在《安徽农业科学》杂志上。
农业机械研究所建于1975年,所址设老西门外山西路,隶属县农委,现有干部、职工11人。有C6136车床1台,B650牛头刨床1台,32K万能钻床1台。1975年进行农机具的配套试验;1976年试制扬场机获得成功;1979年与农机二厂合作研制LK—100A型22圆盘旋转开沟机获得成功,1980年通过省级鉴定。1983年研制成功加长旋耕机,提高了旋耕质量。
农村能源研究所建于1981年,初名“沼气研究所”,1985年改为现名。现有干部职工4人,负责研究开发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推广沼气池。1982年4月,研究成功混燃沼气发电,年底筹备研究纯燃沼气发电。1983年进行“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的引进和推广。1984年进行“酒精糟液低温发酶制取沼气”的研究获得成功,获市科技奖;1985年5月,建成“纯燃沼气发电站”试车成功,获市科技奖。至1985年底,累计建沼气池4150个,改建“省柴灶”17万户,占总户数的91%。
石榴研究所建于1981年,有干部职工6人,其中工程师1人,农艺师1人,技术员1人。试验基地50亩,负责石榴名贵品种的提纯复壮,优良品种的繁育,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及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
二、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1956年3月,怀远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由17人组成委员会,协会配备专职干部3人,有会员251人。同时根据不同专业成立理、工、农、医、水利五个学组。1957年在农村中广泛发展会员,并建立科普组织,全县乡一级设科普委员会30个,农业社设科普工作组56个,发展会员1625人。1958年元月,召开第一次科协代表大会,选出县科协委员会,并在大队一级建立科普工作委员会432个,生产队建立科协工作组1039个,讲演站694个,发展会员22433人。1960年,县科协对下属会组进行组织整顿,成立了农机、建筑、理工、医、农、水利6个学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机构撤销。1970年3月18月,县革委会设科技小组,配备3名干部负责科协工作。1978年8月18日撤销科技小组,恢复科协,与科委合署办工。1981年11月分署。至1985年共成立了医学、畜牧、农机、农学、林学、建筑、美术摄影、水利、外语、水产、财会、数理化、粮食、质量检测、企业管理、商学、化工等17个学会,有会员1004名。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