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末民国初年,涡、淮河为豫、皖、苏商品流通的主要运输线,我县涡河口设有厘金分关,上下游商船,为避免一道关税,多在县城泊港吞吐货物。沿涡码头常停靠船只近千艘,河街、东顺河街商贾辐,盐粮、竹木、干鲜、饮服各业,旺极一时。民国二十年(1931年)涡河税关撤销,商船转移蚌埠,盐粮业一落千丈,但京广百货、干鲜、烟酒仍有所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县城沦陷,日伪在县城开设七大洋行,垄断市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八路军第四纵队开辟淮上抗日根据地,时龙亢、河溜处于根据地、国统区、沦陷区的交界处,商贩为牟取厚利,冲破敌伪封锁,冒险将敌占区商品运集,再转销内地,川、陕、鄂、豫等省客商,纷至沓来,两镇商业迅速发展,民国二十九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0年至1945年),河溜镇仅商行就有200余家,日交易额达银元30万元,一时有“小上海”之称,龙亢镇每日食盐吞吐量均在6万斤以上。抗战胜利后,商业中心复回县城,市场稍形复苏,不久,通货膨胀,商税日重,中、小商户歇业、倒闭,至解放前夕,县城座商寥寥,市场冷落。
解放后,为恢复、繁荣市场,国家在积极筹办国营企业、合作商业的同时对私营商户实行“限制、利用、改造”的政策,进行扶持鼓励经营。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市场日趋繁荣。
1958年后,经济政策不稳,商业体制多变,管理混乱,物资匮缺,市场一度不景气。1963年后,调整管理体制,疏通商品流通渠道,改善经营管理,商业加快发展,市场供求好转。
“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政策和企业规章制度遭到破坏,经营管理混乱,市场供求再度紧张。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管理体制,调整农副产品收购政策,开扩商品流通渠道,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市场再度繁荣。1985年全县有国营、集体、个体有证经营单位8548个,从业22358人,社会商品零售额24561.3万元。农副产品收购额19271万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