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据1981年4月怀远县农业资源调查,全县农业生产分为三大区。
一、河间平原农区
位于县北部和西南部,包括包集、双桥两区的全部和魏庄、淝河、龙亢、河溜、万福、唐集、常坟等区的一部分或大部地区,共有38个乡,299个村,7.05万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39.4%,人口35.27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9.82%。有13.77万个劳力,占全县总劳力的38.23%(包括河溜麦豆良种场和棉种场),上报耕地94.64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8.68%,人均耕地2.68亩。
全区有牲畜5.02万头,占全县大牲畜总头数的54.56%,户均0.71头,每头大牲畜负担耕地18.85亩,全区人少地多,以生产旱粮为主。
(一)生产条件、特点与问题
1.地貌类型简单。除有孤立凸起的明龙残丘和沿芡、沿淝部分缓坡岗地外,其余均属于河间平原黑土湖地,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90%。
2.土壤类型简单,土壤肥力较低。全区85%是砂礓黑土,肥力较低,理化性状较差,适耕期短。
3.地势低平,水利工程配套不全,旱涝渍等灾害较为严重,抗灾能力较差。
4.旱作为主,增产潜力大。
5.农业生产比较单一,工副业生产发展缓慢,经济收入较低。
(二)农业生产发展方向
要充分发挥人少地多增产潜力大的优势,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扩大旱涝保收面积,调整作物布局,广开肥源,增施肥料,培肥地力,调整作物布局,在保证粮食稳定增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的种植;大力发展以牛、猪、羊为主的畜牧业生产,争取建立优质麦、花生、母牛、瘦肉猪及山羊板皮商品生产基地;大力抓好以粮油加工业为主的工副业生产和农田林网建设,实行种、养结合,提高经济效益。
本农区的火庙、高庄两乡烟叶生产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优质烟占60%以上,应总结经验,巩固发展优质烟的生产。
二、沿涡农区
位于县中、东部及沿四方湖和淝、芡河下游,包括龙亢、河溜、万福、常坟、荆山、魏庄等区37个乡,261个行政村和城关镇、农科所、苗圃、鱼苗场等六个国营农林场站,共6.76万农户,占全县总农户的37.8%,人口32.34万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39.98%;耕地62.09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1.92%,农业人均占有耕地1.92亩,劳均4.42亩,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及河间平原农区;役畜2.87万头,占全县总役畜的31.13%,户均0.43头,每头役畜负担耕地21.63亩。
(一)生产条件、特点与问题
1.地貌类型复杂,水土流失严重,既怕旱也怕涝。
2.土壤类型多,肥力差异大。
3.虽有排灌设施且能力已初具规模,但洪涝灾害的威胁仍然存在。沿淝、芡河下游,汛期受洪水顶托,内涝是下游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
4.农业机械水平较高,水陆交通方便。
5.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经济作物占有一定比重。复种指数为174.6%,经济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22.58%。
6.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差距明显。
(二)发展方向
充分挖掘本农区自然资源潜力,全面发挥本农区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优势,以沿涡东部为综合商品经济集中发展区,向沿涡西辐射发展。乡镇企业以发展建材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养殖业,兴办第三产业。建好优质麦、稻、红麻、蔬菜、爪果、石榴、水产、奶牛、畜蛋、建材等10个商品性生产基地。
三、沿淮农区
位于县东南部沿淮地带,包括常坟区大部,马城全区和唐集区的局部,共有15个乡,160个行政村及马城农场等4个国营农林场站。有农民4.07万户,20.96万人,8.23万个劳力,分别占全县总户数的22.7%,总人口的23.7%,总劳力的22.8%;有耕地37.8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95%,人均耕地1.8亩,劳均耕地4.59亩,有役畜1.34万头,每头牲畜负担耕地28.19亩。全区面积较小,单产、人均收入较高。
怀远县三大农区概况
上一篇:第一节 耕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