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中医
清末,中医为本县医疗主体,其行医方式大都是定点自由开业,有门诊、家诊、坐堂行医,兼营中药,亦有少数游方郎中走串江湖,主要分布于县城和农村集镇。旧县志记载有名医6人。全县数据无考。
民国时期,城乡中医从业人数有增无减。抗日战争开始后,部分中医奔赴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为抗日军民服务。民国37年(1948年)中医从业者200余人。县城开诊医生七八人,其余多分布于乡村集镇。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对中医采取保护政策。1949年,对全县中医进行统计,中医从业者达270人。1952年,五河县城关张兰茹等4名中医建立第一联合诊所,是年,全县成立27个联合诊所,均有中医门诊。从此,历届人民代表(含各界人民代表)和县政协委员中都有中医的席位。有的还担任县政协副主席。
1955年,区乡成立卫生所,原联合诊所开始逐步合并。每个区乡卫生所中亦均有中医门诊,县人民医院增设中医门诊部。为提高中医从业者的素质,还输送部分中青年医生赴安徽省医学院进修深造。1964年2月,成立五河县中医学会,吸收会员56人,并多次召开中医学术报告会和中医经济交流会。是年10月,县卫生科召开老中医座谈会,与会的48名中医献出祖传秘方、单方812例,整理412例单方编印成册。1973年5月,县卫生局和县科技小组共同编印《中医单验方选编》一册,共收录117病科243个单验方。1975年,全县中医从业者73人。
1983年,为振兴中医,发扬中医在医疗上的积极作用,五河县中医院门诊部成立开业,五河县人民医院亦充实中医门诊力量。是年,中医工作者72人。其中中医师27人,中医士31人,其他中医14人。1985年,县卫生局组织有关人员,对流散于民间单验方再次普查。共收集民间单验方800余例。经过筛选、鉴定和临床治疗证明,有效单验方103例。是年,全县共有中医83人,其中中医师24人,中药师3人,中医士29人,中药剂师6人,中药剂员12人,其他中医9人。
中医名医城乡皆有,县城多于乡村。五河东乡老中医沈玉璞,医术出众,施医不分贵贱,收徒7人,行医兼营中药,曾于平政街开设寿民堂。县城中医凌锦章善治疮疥,甚重医德,对贫困就医者常不收药资。三铺中医邓贤豪,善治癫狂病、破伤风、狂犬病、精神病,经治万例,治愈率达90%。自制成药癫狂散,疗效显著,已收入《五河县单验方汇编》。五河县人民医院老中医黄冠五,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儿科,对脑炎、肝炎、肾炎、妇科不孕、小儿疳积、惊风有独到之处,多次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五河县中医院门诊部老中医戴啸天,擅长儿科、妇科,并担任省中医函授班教师,为本县培养中医和针灸人员数百名。曾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选为县人民代表、县政协副主席、县医学会副主席、县中医学会理事长,获安徽省名老中医称号。五河县人民医院中医李良,对治泌尿、皮肤科较有研究,曾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发表《肾炎验案》、《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治疗》、《滋阴清燥汤加减治小儿泻痢》等医学论文,为安徽省中医儿科学会理事。
二、西医
民国5年(1916年),本县始出现西医。民国8年(1919年),西医王哲启从外地来五河城关开诊行医。建国后加入城关区医院,主持西医治疗工作。此人医术全面,临床经验丰富,从事西医50余年、为本县最早和较有名望的老西医之一。
民国21年(1932年),外籍医校学生邵关庭,由省城分到本县做防疫工作,后留于本县开办“同济”家诊医院。王文斋、张亚海、李福等西医亦先后开诊行医。
民国27年(1938年),天主教神甫杜义道从凤阳到五河主持天主堂事,带来一般常用西药,偶为教徒或儿童施医施药。
从民国5年(1916年)本县出现西医到建国前夕,从事西医人员仅有10余名。
建国后,本县西医队伍逐年扩大,建国初期,中央和省人民政府,曾三次派来了西医医疗队来本县为群众治疗疾病。随后留下部分西医,支援本县医疗卫生工作。50年代中期,从卫校、医校、医专毕业学生陆续分到本县。1954年,全县从事西医人员已有118名,1958年增至263人,1966年发展到401人,1978年西医医务人员达666人。1985年增加到910人,是年西医医务人数为建国前西医总人数的90倍。
建国后,有名望的西医多集中于县城,仅县人民医院就有10余名。主治医师程鹏,医术全面,且善儿科,对肠切除、脾切除、剖腹产、食道癌等均有较高的医疗水平,临床经验丰富,深受群众信赖。内科主治医师顾宗程,肯钻研,善总结,多年来,在各类医学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临床经验、个案报告等40余篇。为全国茛菪硷研究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内科学会会员。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器械亦在不断更新和发展。80年代初期,本县西医所必要的医疗器械基本配套。县人民医院已能做肺、食道、膀胱、肾、肝内窥镜检查,心脏起搏安装、心脏电击复律等高难度手术。80年代中期,全县年平均施行各类西医手术400例左右。
三、中西医结合
建国后,本县中西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逐步形成了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有部分医师中西医兼通。
1950年,本县城乡中西联合诊所成立时,中西医密切配合治理病人,收效甚好。1951年4月,本县分别成立了中医协会和西医协会。1958年,中、西医协会合并,成立了五河县卫生工作者协会。
1958年9月,县卫生科召开“西医学习中医,中西医结合”会议,推广西医学习中医的成功经验。中医学习西医治疗技术,并在实践中应用。是年,县卫生科抽调60名西医,赴省中医进修班学习中医针灸学。
1970—1976年,县卫生局分别举办了8期中医基础知识普及学习班,培训乡村卫生员420人。在此期间,本县还推广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1980—1984年,县卫生局多次派医疗技术较好的西医,到外地医院学习中医学和医疗技术。
80年代中期,县医院和部分有条件的区乡医院合作,分别对胆石症、胆囊炎、肠粘连、蛔虫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阑尾浓肿等疾病,进行了中西医相结合的探索性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和经验。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