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地层
本县地质,淮北为北淮阳地区,大部分为第四纪浮土覆盖;淮南属淮阴地质的尖端部分,地层比较古老,大部分是前震旦纪和震旦纪地层。岩层走向大致东西延伸。由北向南地层逐渐由老变新;倾角一般不大,倾向延长。
在距令大约10亿年前震旦纪结束,地壳发生吕梁运动,使前震旦纪地层发生了区域变质,因经常受地质运动和区域静测压力作用的影响,所以挠曲、断裂、扭动等小型构造频繁。更由于长期水化剥蚀搬运,往往使地层重复出现,并引起岩浆活动。
前第四纪地质本县境在大地构造上属山东台背斜的徐蚌凹折带,位于中朝准地台东南缘、郯城—庐江深断裂之西侧。县内出露地层,有早元古界五河群,其基岩仅出露于天井湖以东及淮河以南的朱顶丘陵区。五河群的两个亚群,代表了两大海进、海退沉积旋回。其基岩属火山—沉积岩系,是一套复理式的火山建造。其淮北平原地区,均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所覆盖。其前第四纪地层岩性如下:
早元古代(17亿年前)变质岩,分布于五河南部,为各种片麻岩、夹浅粒岩等。在小溪、朱顶以南丘陵所见以花岗岩为主。临北乡后板钻孔深9824米,为角闪片麻岩。
震旦纪(7亿年前)矽质灰岩、浅灰色,质地坚硬,出露于天井湖以东一带高地。武桥钻孔深117.22米揭露此地层,厚度不详。中奥陶纪(5亿年前)灰岩,分布于夏集一带,埋深200米以下。
侏罗—白垩纪(1.5亿年前)尖山岩及紫红色砂页岩,分布于东刘集、申集、安子口及本县中部广大地区。在武桥、小圩钻孔100米以下揭露安山玢岩及安山岩地层。
第三纪(0.5亿年前)红色砂砾岩,灰、红色,砾石成份以变质岩及石英为主,钙质胶结。主要分布于浮山—朱顶南部一带。五河县城钻深102.5米揭露此地层,厚度不详。
第四纪地质本县淮河以北、天井湖以西均为厚度较大的第四纪地层所覆盖。根据钻探,五河县城、武桥、小圩及临北乡黄板一带,基岩深度为100米上下,其余厚度均超过150米。
上更新世,顶板高程自4.55—22.58米。浍南一带最高,申集及五河一带最低,一般多在3—10米之间。西部、西南部厚度最大,在41—63米之间,东北部最薄。在0—18米。该世一部分沉积物以亚砂土及细粉砂为主,其间夹一、二层粘土或亚粘土,有灰褐、棕黄、灰黄、灰黑、灰绿等色。厚度,浍河以南(包括县城附近)为20—40米;浍河以北较薄,为0—2米。上部为灰黄、棕黄、棕红、青黄等杂色粘土(浍河以北主要是粘土);厚度为0—30米。
中下更新世,顶板高程,东北部较高而且起伏大,自-11.67米至-31.41米;西部安子口最低,为-60.19米。其余地区均为-40米至-50米。该世厚度,临北乡的黄坂及五河县城厚度较小,分别为32.18米及32.68米。其余地区厚度均大于60米,双庙厚度超过134米。该世岩性,主要是灰绿色夹棕黄色粘土。其间普遍夹有灰绿色、灰褐色亚沙土及棕黄色、灰绿色细砂。浍河以南夹亚砂土多于细砂。夏集、东刘集一带顶部有一层棕红色粉细砂或棕红色夹灰色粘土,厚度不超过10米。武桥、小圩一带该世中部有一层白色、灰色夹棕红色粘土,多呈半胶结状,厚度在20米左右。
全新世,厚度为12.19—40.58米。该世主要沉积物为粘土、亚砂土及夹砂土、粉细夹砂层。属河流冲积—洪积相。砂层多为透镜体,经常尖灭。另外,局部地区有沼泽相淤质粘土。在临北、三冲、新集、五河等沿淮地带有一层亚砂土,为近代河流冲积物。厚度为0—7米。
二、构造
在地质构造上,本县淮北丘陵区之朱顶、小溪区域,处于郯庐断裂带的主干断裂朱顶—石门山断裂、五河—合肥断裂,形成相对抬升的地垒式断块。断块上的五河群西固堆组整体仍保留其东西向强烈褶皱断裂构造带的基本特征。在原来东西向构造的基础上,成带地造置、发育塑性一脆性应变带,使之彼此交切复合,以及多种岩脉注入,使原来东西向结构的古老的五河群变质岩系显得格外复杂、破碎。整体表现出其处于断裂中,长期遭受应力发生破碎形变的特征。
褶皱构造,蚌埠背斜为这一区域主要褶皱构造。复背斜小溪段轴线呈近东西线通过蒙蒙山一带。西堌堆组为复背斜核部地层。背斜的南翼为女山混合花岗岩体侵入。崂山以南至小巩山一线,各存在一核部。次级背斜轴线总体东西向,东端稍向北偏转。
断裂构造,朱顶—石门山断裂。五河—合肥断裂,五河—太和断裂。断裂构造区以近东西向及北东—北北东的断裂最为发育。
三、岩石
本县境内仅有变质岩和沉积岩,也有面积不大的火山岩出露。五河群中下部的火山岩以基性及中性岩类为主。主要岩性为玄武质凝灰岩、二长安质凝灰岩和英安质凝灰岩,以及相应的溶岩。下部为超基性岩,本县荣渡地区为超基性岩,属镁质—铁质岩石。境内的岩浆活动主要有三期:
蚌埠期主要由区域性混合岩化、花岗岩化和重熔岩浆作用,形成一系列沿蚌埠复背斜分布的混合花岗岩体,并伴有伟晶岩脉、花岗岩脉的大量产出。较大岩体有荆山—涂山岩体、西芦山岩体、癞西山岩体、老人山岩体、磨盘山岩体、及女山岩体等。出露面积为数平方公里至数十平方公里。
燕山期在经历了相对稳定的古生代以后,中生代的断裂活动导致了小溪区域内趋基性岩、中酸性脉岩和中酸性小岩体的侵入。主要出露于凤阳县霸王城及五河县大巩山一带。本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多沿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分布。此外,尚有零星的流纹岩、粗面岩、安山岩等火山岩出露。
喜山期大陆型碱性玄武岩是区内最晚的一次岩浆活动的产物,并伴随一些脉岩和次火山岩侵入。主要见子女山湖一带。女山岩体,出露于小溪女山一带。主要岩性为混合花岗岩。岩脉,有花岗斑岩、花岗闪角斑岩、闪长玢岩、蛇纹岩。天井湖以东为矽质灰岩。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地貌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