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城垣变迁
本县县城因水患而改迁者两次。
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置五河县于五河口镇(在县治南3公里)。明洪武元年(1368年)知县马骥始筑土城1座,周2公里50米。据旧志载:“金冈山乃其南门”。明永乐年间,土城被淮水冲决,倾圮无存,徙治西北界。后人把这一地带称为旧县湾。但这次迁徙情况没有详细记载。
第二次迁徒,是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知县萧文明将县治迁至浍河北岸(即现在的县治)。三十六年(1557年)继任知县高珍始建砖城。城垣周围3.2公里,垣高7.66米,基广11.30米,濠阔12米,深5米。外砌砖,内筑土。三面有门:东曰宾阳,南曰迎薰,西曰秩成,北无门建大忠祠其上。有敌楼11座,吊桥3座。当时“楼橹相望、雉堞环络,周庐内延,缴道外匝”,十分壮观。但嘉靖至清初的100余年间,年久失修,城垣倒塌,城壕堵塞、城门、吊桥形同虚设。清顺治九年(1652年)知县丁裕初稍加修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六月间淫雨连绵,城堞倒塌过半,知县郑鼎捐募修筑(以后续修失败)。乾隆十九年(1754年),知县魏应嘉详准动工,间段修筑766.66米。嗣后屡遭水淹,城身坍塌一半。知县刘道光详请兴修,以耗费巨大未成。嘉庆六年(1801年)知县王启聪又请修,以军务未竣,暂行缓修而停搁。咸丰七年(1857年)李世忠驻兵五河,拆毁一些庙宇及民房,取其砖石来修筑城垣。并改东门为望漴门,南门为镇淮门,西门为漴浍门。但五河更加凋敝,续修的城墙尚未竣工,又倒塌数段。从此再也无人修葺。及至同治五年(1866年)以后的30年间,城垣的砖石被盗殆尽,城垣受到严重破坏。至民国年间,城垣继续倒塌,更加残缺。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五河城,依城垣做防御工事,破坏更重。至1949年五河解放时,仅剩下1座残破的土城。只有东南、东北少数地段尚有城砖可见。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均已被拆除,现在只剩下城河的基本轮廓了。
二、城区变化
明代县城内有7坊:宣化坊、明德坊、兴贤坊、爱民坊、至善坊、莅政坊、新民坊。
清代县城内有响明街、漴文街、振武街、惠绥街、威宁街;城外有大兴街、豸绣街、诗礼街、文礼街、平政街、中市街、西市街、小市街、鱼市街。光绪年间,城内街坊已经萧条,商业区以城东大兴街、诗礼街、文礼街为骨干,形成了五河的新市区。
民国年间街道多沿清制,但随着城内市场的凋敝,街道多废。城东除大兴街、文昌街外,沿着小东河向南发展,形成了顺河街,东西大街、南北大街,凤仪街,廉浩街一些新兴的街道。街市居民一度达1万余人。
建国后,县城得到迅速发展。市区不断向南、向北扩展,南至分洪闸,北至浍河桥,长约2.5公里。其主要街道有国防路、中兴路、淮河路、浍河路、大桥路、环城路、南北顺河街等。1985年城区面积达2.7平方公里。
国防路南至大桥路,北至浍河桥,全长2500米,宽30米,柏油路面。分快、慢车道和行人道。装有路灯、交通信号灯,是交通最繁忙的一条路。县招待所、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交通局、农牧局、林业局、机械厂、农机修造厂、酒厂、汽车站均在这条路上。
中兴路南至分洪闸,北至环城北路,全长1700米,宽20米,柏油路面,装有路灯。百货公司、五金公司、华侨商店、人民商场、三得利商场、新华书店、药材公司、珠琳商场,第二菜市场、粮油贸易市场、人民电影院、文化馆、实验小学、城关第二小学、五河第二中学、印刷厂、百花电影院均在这条路上。是全城商业、文化活动中心。
淮河路东至国防路,西至西环城路、全长1100米,宽20米,沥青路面,装有路灯。中共五河县委、五河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等首脑机关以及教育局、财政局、税务局、城关镇人民政府、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公安局、五河一中、红旗影剧院均分布在这条路上。
浍河路东至顺河街、西至花园新村,全长1500米、宽20米、沥青路面。烟酒公司、杂品公司、星火商店,茂华商场、邮电局、小商品市场、县直幼儿园、县人民医院、第一菜市场均在这条路上。是一个小商业区。

县城有工厂50多家。1985年工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6700余万元,商品零售额4500多万元。主要工厂有机械厂、农机修造厂、精密仪器厂、塑料厂、白酒厂、啤酒厂、化肥厂、水泥厂、造纸厂、服装厂、丝绸厂、玻璃厂、食品厂等。工业产品有雪松牌面粉机组、钙塑箱、软缎、LDY铝锭翼、玻璃仪器等。
文化设施,有中学3所。师范1所、小学5所、幼儿园3所,医院3家。还设有防疫站、妇幼保健站、计划生育指导站、中医门诊部等。并建有影院、剧场、图书馆、文化馆、书店、工人文化宫、体育场等。
下一篇:第五节 集镇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