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蚌埠有过两次修志举动。民国32年(1943年)1月,高蔚轩、秦松亭、朱星伯等人发起编纂蚌埠志书,并拟具凡例、目录、草案,后未见进展。民国36年8月,在市参议会第一届会议第一次大会上,由项允诚、孙元甫、刘华轩等人提议编修蚌埠市志,经大会议决,设立市修志馆,并确定经费。此时,国民党军队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已节节溃败,市政当局对编修市志也不了了之。
建国后1960年,中共蚌埠市委成立革命斗争史资料小组,下设办公室,一方面征集党史资料,一方面征集蚌埠市志资料。至1962年,市志资料经搜集整理成几个专题,工作暂停。
本届修志始于1981年3月。是月,中共蚌埠市委决定建立蚌埠市志编纂委员会,由42名委员组成,市政协主席罗霞光任编委会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开始着手市志资料和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1982年9月,市委决定将地方志机构列入政府序列,重新调整了编委会成员,由30人组成。此后,为推动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反复深入地宣传和发动工作。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性修志会议,总结部署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扩大影响。同时,市政府专门就建立专业志编写组问题,向各部门、各单位发了通知。到1983年底,承担市志任务的区局级单位,有60%建立了编纂小组,其余也分别确定了专职或兼职修志人员。全市修志队伍达到1000人。1984年6月,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出《关于编修蚌埠市志的决议》,推动了市志工作的深入开展。1985年1月,市成立地方史志协会,以推动史志编写和研究工作。同时,为培训修志人员,市志办公室编印出专题材料,举办多期培训班,聘请省内外专家来蚌授课,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或送外地培训。到1986年,通过各种方式举办的不同层次修志培训班,累计达143期,参加人数5000余人次。
1982年6月,市志编委会即部署资料征集工作,明确资料征集的范围、时间、方法等。市志办公室和区局修志人员有计划地分赴国家、省、市档案馆、图书馆和有关地区,查阅各种档案、报刊等资料,走访对蚌埠历史熟悉的人士。到1986年,全市上千名修志人员累计查阅档案13.3万卷(份),摘录文字资料2.8亿字,摘抄卡片5万余张,整理单项材料1900余篇,访问知情人1.1万余人次,搜集实物资料照片2000余幅。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市志办公室还开展资料集的汇编工作,至1989年,已编辑资料集20本280万字。
在宣传发动的同时,及时拟订出市志编纂方案、总体规划和市志纲目。1984年11月起,一部分部门、单位开始了专业志的编纂工作。市志办公室组织由重工、二轻、邮电、公安、卫生、教育、金融、气象、商业等部门修志人员参加的试写研究会,确定了试写路子,在取得经验后加以推广。接着,一些部门、单位确定了专业志的主编和主笔,并通过推行修志承包责任制的办法,促进了编纂进度。到1987年,全市完成84部专业志,计700万字,标志基层修志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根据修志工作的进度,1985年、1987年,蚌埠市两次在全省获修志先进城市称号。
1987年4月,在大部分专业志完稿的基础上,市志编委会决定市志全面进入总纂阶段,相应拟订总纂方案,明确总纂的指导原则、方法步骤等,并实行编委分工负责制。1989年6月,编委会决定市志按照政治、文化、经济三大部类,实行分部类总纂。1991年11月,政治、文化部类志稿告成,市志编委会召开了第一次志稿评议会议。1992年8月,经济部类志稿告成,又召开第二次志稿评议会。两次评稿会均邀请省地方志部门领导、省内专家和部分兄弟地、市、县的同行参加,他们对蚌埠市志评议稿,在篇目、结构、资料、文字等方面,提出了大量宝贵中肯的意见。
1993年1月,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志书的编纂进度,调整了市志办公室领导成员,要求对志稿按照两次评稿会的意见,对篇目、结构进行调整,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志总纂。10月15日,市志编委会讨论通过了总纂方案的调整意见和重新设计的篇目、结构。经过市志办公室全体人员的日夜奋战,至1994年9月,志稿总纂告成,编委会审稿组作了最后修定。1994年12月,蚌埠市志送审。1995年6月,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文批准公开出版。市志编纂组织人员
上一篇:六、民谣 传说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