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道教传入蚌埠时间无考。明洪武年间,在长淮卫曾形成庙群,以道教庙宇、观宫为多,也有佛教庙宇和民间信仰神的庙、阁、宫等,后陆续毁坏无存。至解放前夕,全市有道教寺庙9座,道士40人,道姑7人,庙地600亩左右。
道教活动的经济来源,在农村靠庙地地租,在市内靠香资和化缘。建国后,道教传道活动停止,道士、道姑分别参加农业生产,寺庙房产交国家使用。
长淮卫庙群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在凤阳建中都城后,定粉团洲为中都八卫之一的长淮卫。设卫之后,以兴建道教庙宇为主,也兴建民间信仰神庙宇。有的庙宇佛、道教不分。较早在东南西北四门跨街建起魁星阁、玉皇阁、火神阁、三皇阁,在十字街口北增修文昌阁。接着,在城中兴建城隍庙、玄帝庙、文昌宫、地藏庵、财神殿、娃娃阁、巧神祠、前庵、后庵等庙宇。清代,又在长淮卫东三里兴建东岳庙,在西三里兴建西岳庙,在城北淮河岸边盖起水洪庵和大王庙。在十几座庙宇中,城隍庙规模最大,占地100余亩,有大殿6间,前大殿供观音老母,后大殿供城隍老爷。东西房6间供黑白无常及十二司,其雕塑精湛,壁画辉煌。城隍老爷为檀香木所雕,有活动机关,可坐可立,能更衣易座。旧时,长淮卫庙群深严而壮观。北面的淮河每逢夕阳西沉,落日的余辉便映红水面,盘旋的乌鸦待暮投林,加上暮色中的庙群,构成“长淮晚眺”一景。至清末,长淮卫庙群庙宇大多无存。
锥山庙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前,锥山庙为佛教庙宇,名为栖岩寺,位于当时的凤阳县境。是年,直隶(河北)道人孙会通回故乡凤阳传道,赶走寺内和尚,复改道院(因栖岩寺汉代初建时为道院,唐代后为和尚所居)。庙宇占地100多亩,主持人初为李家俊,后传李祥广。建国初,因农村办学需要,殿堂改作教室,已不为庙宇。
蚌埠市解放前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神主要庙宇(均已毁)一览表
上一篇:第四节 佛教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