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行政管理机构
蚌埠最早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是民国14年(1925年)在警察厅内所设的卫生科,主要负责管理开业的医生和清道夫,对饭店、旅栈、浴业和妓馆、烟馆等公共场所的卫生也加以管理。民国29年,在蚌的伪安徽省政府设卫生事务所,主要管理开业医生,审查医师资格,办理开业执照,管理娼妓。饮食卫生与公共场所卫生仍由警察局管理。民国36年建市后,在国民党市政府民政科内设卫生股,有工作人员2人,负责管理全市卫生行政事宜。
民国38年初蚌埠解放,4月由市立工人联合医院代行部分卫生行政管理事宜。建国后1950年8月,市人民政府卫生局成立,下设医政科、防保科,工作人员10余人。1952年1月,改称市人民政府卫生科,原医政、防保科改为组。1953年,增设人事组,下辖5所医院,并将市清洁大队划归卫生科领导。1955年,卫生科改为市卫生局,设医政、妇幼保健、人事3个组。1956年,增设行政组、药政组、工业卫生组,工作人员18人。
1969年3月,在市革委会生产指挥组计划小组内设卫生业务小组,至10月,成立市卫生局革命委员会,设政工组、办事组、医药卫生组。1978年9月,称市革委会卫生局,到1980年9月,取消革委会建制,市卫生局隶属市人民政府领导。1985年,局设办公室、政工科、保卫科、总务科、医政科、防保科、药政科、科教科、计财科等部门,工作人员38人。
二、服务管理机构
市药品检验所建于1972年7月,隶属市卫生局领导,所址在今南山路中段,占地400多平方米。1978年,检验所新建四层业务、办公综合楼1幢,建筑面积1143平方米。该所是法定的药品质量监督检验的专业机构,设生测室、化学室、中药室3个专业检验室,负责对全市药品质量进行检验、监督和管理。1978年至1985年,共完成检品4768件,占全省检品总数的六分之一。1985年,全所职工22人,其中,药检技术人员14人,管理人员7人,工勤人员1人。
市医疗器械监修所创办于1978年1月,隶属市卫生局,协助局药政科对各医疗单位器械进行管理监督,同时开展器械维修服务工作。所址在东郊雪华乡,占地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32平方米,有平房34间。该所先后购置晶体管图示仪、电子管测试仪、高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测量仪器。1978年至1985年,共维修器械1762件。1985年,全所职工1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人,行政管理人员4人。
市中心血站蚌埠最早的输血组织始于1953年的私人输血组,到1955年,设两个组,输血员127名。1956年,市卫生局将两个组合并,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实行统一管理。1958年,市红十字会接管该组织,建立蚌埠红十字会助血委员会,配3名专职人员。1963年,增加2名负责献血技术工作的人员。1965年,该委员会撤销,成立自愿献血管理站,列入国家卫生事业编制,有职工6名,属市卫生局领导。1969年,管理站易名为蚌埠市中心血库,工作人员增至12名,其中医技人员5名。1979年,中心血库改为中心血站,成为全市献血、供血、储血中心,并兼有一定的管理职能。
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1952年7月成立,首任主任委员倪柏年,委员由卫生、文教、人事、财政、劳动、宣传、工会等部门领导人担任,并设1名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工作。该委员会于1973年撤销,改由市卫生局医政组负责公费医疗工作。1976年,恢复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有3名专职人员。1980年11月至1985年,为实行分级定额管理,在市第一、第二、第三人民医院各建立医院公费医疗办公室,并各增加4~5人开展此项工作。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