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蚌埠古迹得不到保护。始建于汉代的栖岩寺和明代的皇室十王四妃墓等名胜古迹,或毁于兵燹,或沉沦于淮河水下;明初王侯的大部分古墓被盗掘,白石山的“八大景”、“八小景”大多毁圮,长淮卫古镇也面目全非。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古迹保护,并将近现代几处有纪念意义的地方辟为纪念地。1982年10月,市政府将汤和墓、钓鱼台古遗址、淮河铁桥修复落成纪念碑等古迹和纪念地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拨款对汤和墓作了修缮。1985年,辖区内有古文化遗址8处,古窑址2处,古冶铁址1处,古墓、古墓群16处,古井3处,古塘2处,古桥3处,古庙6处,古炮台1处,近代建筑1处,纪念地6处,合计49处。
河蚌化石产地1983年,市博物馆从西郊第二建材厂地表以下10~14米深处,发现古老的河蚌化石,多种古生物骨骼化石,以及古代人类使用火的遗迹。经古生物学家刘嘉龙鉴定:河蚌为“丽蚌”,骨骼化石多为“固镇水牛”的骨化石,距今已有10万~30万年。
双墩古遗址位于北郊吴郢乡,面积约1万平方米。1985年,在该处试掘出土大量彩陶片、夹砂陶及骨器、石器等,经鉴定该处为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早期文化遗址。出土陶器上所刻划的符号,显示当地人类已具备象形、指事、会意等方面的功能;所刻划的图像线条流畅,造型生动。1986年,又所出土一件斜纹面陶型头像,为国内罕见,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钓鱼台古遗址位于南郊,有4个形状相仿大小不等的高墩,涨水时可不被水淹没。立在墩上,似可钓鱼,故称钓鱼台,乡人称其为大陈迹、二陈迹、三陈迹、四陈迹。大陈迹台墩高5.5米,面积80平方米。此处发现有石镰、石斧、陶碗、陶纺轮等古物,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殷商之前古人群聚生活的遗迹。1982年,市人民政府定遗址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郊古墓群分布在东起席家沟、西到八里桥、南至张公山、北至淮河边方圆10多平方公里内,有从战国到六朝的古墓1300多处。其中,以中、小型坚穴土坑墓和砖室墓最多,也有少量异穴同葬墓。古墓较集中的有四五处:柴油机厂附近约400多座,机床厂附近约300多座,张公山周围约300多座,轧钢厂附近约300多座。最集中的地方,墓葬有交错叠压现象。
白石山栖岩寺位于东郊白石山,即今锥子山。山南坡曾有栖岩寺,为汉平帝永平年间初建,寺庙周围曾有八宝如意塔、石屋、龙凤桥、点将台、仙人床、乳泉、水馆等名胜。隋末唐初和元末明初,栖岩寺两次毁于兵火。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寺庙大殿、僧堂、经阁和塔院得以重修,并列为凤阳龙兴寺下院。石屋内刻有唐代胡敬德重修栖岩寺记,左侧刻有洪武二十三年修寺记。“文化大革命”中,八宝如意塔因建筑施工被毁,仅存宝塔残基。
东瓯王墓(汤和墓)系明朝开国元勋汤和的墓葬,位于东郊曹山南麓,墓前立一石碑,高6.35米,神道长225米,两侧有对称护卫士、文臣及坐狮、跪羊和牵马士等石雕,造型独特,刻工凝练。墓室为大型单拱式砖石结构,分前后两室和一侧室,右壁和后壁各有壁龛一个。棺置室中央一个长方形棺池内。后室有一女棺,已腐朽残破。该墓系1959年文物调查中发现,1973年市博物馆进行发掘时,发现拱圈顶后部已有两个方形洞,存现代使用的铁斧一把和铁罐二个,为被盗的痕迹和遗物。发掘时,墓中尚存文物有青花瓷罐、陶瓶、白瓷罐、金银首饰、餐具、酒器以及玉片、琥珀珠等。1982年10月,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此墓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河铁桥修复落成纪念碑民国38年(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溃逃前,将蚌埠淮河铁桥炸毁。1月20日蚌埠解放,人民解放军为追歼南逃之敌,由铁道兵团三支队奉命自5月1日起抢修便桥,两个月即告竣工。施工中王吉珍、刘建国、李鸿顺、周福贵、周建斌、任武志等6人牺牲。为缅怀烈士的英雄业绩,于桥南端树立“淮河便桥建桥烈士纪念塔”一座。同年11月,开工修复被国民党军队炸毁的铁桥,翌年7月11日竣工。施工中,王焕伦因国民党飞机袭击壮烈牺牲,宗恒泰、刘标法两人也因公殉职。为纪念大桥修复落成,悼念为国捐躯的英烈,于淮河南端树立“淮河铁桥修复落成纪念碑”一座。1982年,该处被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蚌埠市古迹、纪念地概况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