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日军攻占蚌埠及淮上阻击战
民国26年(1937年)8月,侵华日军对蚌埠先实施空袭。第一次空袭,炸弹投在蚌山及飞机场机库,中国守军有一人受重伤。隔数日,日机又进行第二次空袭,太平街南段被炸,死伤百姓400余人;老虎山脚下中国军队的一座弹药库亦被炸,引起弹药连续爆炸,硝烟滚滚,附近房舍和人畜分别遭毁坏和伤亡。民国27年初,日军探知中国军队即将从蚌埠撤退,以20多架飞机,密集轰炸淮河铁桥两岸,致军民损失惨重。1月31日,驻军廖磊第七军和第一六七师薛蔚英部,在日军北进形势威逼下,于夜间炸毁蚌埠淮河铁桥,撤向河北岸。2月2日凌晨,侵华日军第十三师团的两个旅团,从临淮关方向,沿铁路两侧,分数路合击,蚌埠陷落(河南岸)。日军占领蚌埠后,把五层高的宝兴面粉厂制粉楼作为观察所,从河南岸射击河对岸中国守军。2月6日,中国空军出动飞机9架,炸毁粉楼并日军观察所。
2月8日,侵蚌日军第十三师团企图渡过淮河,继续北犯。傍晚,日军用改装民船(船头挡有装沙包和泥土的棺材,并配机枪),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从两个船坞突然驶出,顺流过河,欲抢占小蚌埠。守卫小蚌埠的于学忠第五十一军一一三师梁忠武第六七三团与敌军展开激战,先以炮火阻击敌船,但因敌军炮火猛烈,又有空军配合,虽打翻不少木船,落水敌兵二三百人,但敌军仍有三四百人渡过河来。继后,梁团一营与敌展开村落战,因伤亡过半退出,小蚌埠为敌军抢占。但在敌军立足未稳时,梁团三营实施反击,两次与敌人进行白刃战。至9日晨,渡过淮河之敌,被中国军队消灭。11日上午8时,日军不甘心失败,在12架飞机轰炸之后,又有五六百人渡过淮河攻小蚌埠。敌在5架轰炸机的掩护下,约两个连的兵力渡过淮河,抢占了淮河北岸大坝的南面;后续部队继续强渡。此时,第一一三师官兵与敌硬拼,有的士兵在白刃格斗中,腹部被戳穿,肠子流出来,但把肠子装入腹腔后,继续与敌力搏,直到倒地牺牲。在重兵压迫下,第一一三师终因未见援兵和武器弹药得不到补充,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放弃了小蚌埠。13日,张自忠第五十九军一部赶来增援,复夺回小蚌埠,敌军退守南岸。4月,因战势变化,小蚌埠弃守。
蚌埠淮河南岸陷落后,中国空军曾连续十数日轰炸侵蚌日军军事目标。
二、蚌埠外围新四军反扫荡斗争
日军占领蚌埠后,于民国28年(1939年)起以蚌埠为据点,不断对外围地区进行扫荡,但屡屡受到新四军的打击。12月23日,驻蚌日军会同南京、全椒、明光等地的日军2000余人,向津浦路西一带扫荡,在受到徐海东指挥的新四军第四支队的打击后,被迫窜回原防地。
民国29年11月,驻蚌日军会同宿县、临淮关等据点的敌伪军共2000余人,扫荡蒙城、涡阳一线。新四军第四纵队和特务团奋起反击,毙敌千余人,粉碎了敌伪的扫荡,日军被迫撤回。
民国30年1月28日,驻蚌日军会同怀远敌伪军400余人,携带橡皮艇2艘,向淮上抗日根据地龙亢一带猛犯,被新四军第四纵队猛烈还击,日军被迫撤回。
三、蚌埠地区军民抗日斗争
民国27年(1938年)2月,日军占领蚌埠后,驻蚌埠外围的新四军和地方武装多次袭击日军;蚌埠人民也自发地向侵略军展开了斗争。
红枪会吕巷抗敌民国27年2月的一个上午,日军欲消灭淮河北岸抗日的地方武装红枪会,出兵百余人向红枪会集结地胡口集进剿。但红枪会早已有备,转移到吕巷村埋伏。日军进集后,未能找到攻击目标,待其撤兵返回时,在吕巷村遭到红枪会伏击。红枪会杀声四起,枪打、矛挑、大刀砍,一阵撕杀,日军败退。
宋联总率众抗粮宋联总名宋长河,字小山,东芦山下宋巷村人。因其办事公道,为人正直,被当地群众推选为八保联总。民国28年的一天,伪凤阳县政府派人到宋巷村征粮,宋长河好言相商,力陈村民无粮可交。但征粮人以所谓“大日本皇军”相威胁,宋怒不可止,厉声斥责来人:“你们充当汉奸为虎作伥,效劳日本鬼子,还有半点中国人的良心吗?我们这里没有粮,你们看着办吧!”接着,宋联总又带领乡民数百人,拥向伪县政府抗粮。伪县政府被迫免了这次征粮。抗粮成功,乡民劝宋联总外出避难,但他说:“我若走,你们必遭大祸,我七十有余,死有何惧?”宋长河执意未走。时隔十多天,汉奸带大队日军包围宋巷村,将宋长河枪杀,并烧了村子。事后,宋巷周围几十个村庄的民众云集宋巷,祭奠为民捐躯的宋长河先生。
长淮男儿杀日兵民国30年旧历十月的一天,日军士兵两人闯进长淮卫屠工孙小莽的家,逼着要“花姑娘”。孙暗藏牛刀,假意带日本兵去找,当来到村外时,用牛刀接连刺杀两名日兵。然后他背起缴获的两支三八式枪,连夜送给泗五灵凤抗日游击队。民国31年夏,长淮卫孙嘴村马小顺等乡民正在锄禾,突然来了3个日本兵,饿狼般地扑向孙花年之妻。孙妻躲到其表叔马小顺的背后,马小顺操起锄头,将一个日本兵劈死,周围群众也大喊杀声,将另外两个日本兵击毙。
凤二区队打敌顽凤二区队为中共定凤怀县委领导的抗日武装,自民国31年至抗日战争胜利,在蚌埠境内对日伪军作战10余次。民国31年4月30日晨,几名区队员化装成客商,在长淮卫车站附近将一名日本军官和一名翻译俘获。同年8月21日晚12时,凤二区队在队长张浙、副队长路士敏、周凤等人的带领下,在蚌埠南姜桥一片庄稼地埋伏10多个小时,于翌日下午4时将一辆从蚌埠方向开来的伪军汽车炸毁。民国32年12月28日晚,凤二区队8名队员奔袭龙子河日伪据点,计俘虏伪军6名,日军官1名,缴获三八式步枪8支。
新四军两打秦家集秦家集是蚌埠通往淮南、怀远的咽喉要道,设有日伪怀远县第三区区署。民国31年农历十一月初八在秦家集逢集时,新四军游击队在周队长的率领下,化装成赶集、卖柴的农民,扑向伪区署,捕获一名绰号叫“杨老虎”的汉奸,在宣布其罪恶后,将其处死。民国33年10月17日,新四军夜半包围伪区署,经战斗,击毙伪区署人员5人,缴长短枪百余支。
新四军截敌军需民国32年冬,新四军四师第十一旅派30名持短枪的武装人员,在中共地下工作人员陈炯的配合下,进行了三次截敌军需行动。第一次在倾向抗日的门台孜车站伪军中队长、警察所长、车站警长等人协助下,乘上津浦线由上海开往济南的一列装有军需品的火车,巧妙地将一批布匹、西药、枪支弹药等抛下车,然后运往渡口装船,星夜转运到淮北解放区。第二次在淮河北岸太平岗南,截获日本洋行运往蚌埠的13牛车小麦。第三次在八大集南,又截获日本洋行由灵璧县运往蚌埠的10车牛、羊、狗皮。
附一:第十战区在蚌埠对日军受降
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国民政府明确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负责蚌埠地区受降事宜。李接指令后,即派其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张淦率1个军向蚌埠挺进,并决定在蚌埠设立第十战区前进指挥所,以张淦为指挥所主任。9月10日,第十战区前进指挥所进驻蚌埠。
当时指令在蚌埠受降的日军为第七十师团,投降代表为日军第六军军长十川次郎中将。日军第七十师团官兵从津浦线南段和淮南铁路沿线向蚌埠集结,包括步兵、炮兵、骑兵和原驻蚌埠的航空兵,计一万多人。师团部临时驻经一路(今淮河路)中段南侧,部队驻南郊戴塘村一片空地上,并临时搭起帐篷。
9月22日,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抵达蚌埠。李在乘船到码头后,受到河岸上拥挤人群的欢迎。李从码头改乘汽车沿二马路(今凤阳路)徐徐东行,沿途爆竹声经久不息。
9月24日,中国十战区接受苏皖境内日军投降仪式在蚌隆重举行。受降仪式会场设在十战区前进指挥所礼堂。下午3时,受降仪式由司令长官李品仙主持,副司令长官牟中珩、蚌埠前进指挥所主任张淦、第七军军长钟纪、省民政厅厅长韦永成、政治部主任邱国珍等数十人出席。日军投降代表十川次郎率参谋长工藤、第七十师团师团长内田孝行等8人按时入场,向李品仙敬礼。之后,李品仙致训词,其中规定,战区内所有之日军军队自9月24日起,应由十川将军负责缴械投降。十川阅训令后,即签盖《受领证》,表示绝对服从命令。受降仪式进行15分钟。
受降仪式结束后,满载军乐队和广播人员的卡车出发,向附近民众传播喜讯。车上人员高举签字所用之笔砚,示于围观人群。卡车上高奏胜利之凯歌。饱受日本侵略者凌辱的蚌埠民众,无不兴高采烈.扬眉吐气。一时爆竹震耳,掌声如雷,万人空巷,呼跃若狂,为蚌埠空前未有之盛况。
9月28日上午,集中于蚌埠的日军第七十师团在营地广场集合,排成扇形队伍。前进指挥所主任张淦等人骑战马进入日军营地,向正在站立等候的日军部队长宣布立即解除武装的命令。经翻译译出后,该部队长即向下传达,全体日军官兵纷纷放下武器,并摘下帽徽、领章和肩章。徒手日兵将三八式步枪扎成五支一捆,每人肩扛一捆,送至经一路(今淮河路西段)联合仓库内存放。日军战马由徒手日兵牵送到经一路西段路南一片空场宿槽。
缴械后的日军官兵,在等待归国前,国民党当局也曾象征性地安排他们从事一部分劳役,主要是清扫街道、清除阴沟和下水道中的污泥。11月上旬,缴械的日军被送上火车,经连云港返国。
附二: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对新四军受降的阻止
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奉军部命令来蚌埠受降,在旅长成钧的指挥下,迅即由淮南向蚌埠进击。23日,全旅部队到蚌埠近郊,并以第十五团为主力,集结于陶山一带;第十四团置于老虎山西北,监视蚌埠可能出援之敌;第十三团为预备队。当时,伪军第三方面军阻止新四军受降,在沿老虎山一线布防。25日天亮后,敌伪军发现第十五团陶山阵地,即进行炮击,并从戴湖、老虎山据点出动兵力企图夺取陶山。第十五团以猛烈炮火还击,战斗一天,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坚守了阵地。是日,潜入蚌埠的国民党第十战区少将高参李盛宗勾结驻蚌日伪军,指使加派兵力。25日夜,第五旅攻打老虎山的战斗打响,第十五团三营七连班长姬忠奎率领11人从陶山西侧向老虎山冲锋,迅速突破敌伪第一道防线;第八连、第九连分别从山东侧和南侧向山头发起进攻;十五团其他各营也相继进入攻击地段。但由于未能准确掌握防守老虎山敌军兵力情况,第五旅总攻击遭敌军猛烈火力的阻击,伤亡50余人。这时,国民党军队的第一七一、一七二、一七三师已向蚌埠逼进,并与前来增援的新四军第六旅第十八团接触。根据情况变化,第五旅奉令撤出战斗。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