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0年12月,蚌埠市开始筹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地方组织。1951年1月,成立市民革支部筹委会,位于青年街49号。筹备委员有陈天任、潘锷璋、岳丹秋,并指派陈天任为召集人。是年底发展成员47人,加上外地转来的17人,共有64人。筹委会先后调配专职工作人员5人,设有宣教组、登审组。至1954年4月,内设秘书组、组织组、宣传组。经过3年的积极筹备,于1954年6月14日召开民革蚌埠市第一次党员大会,正式成立民革市委员会。1956年底,民革市委员会迁于今南山路市政协办公楼。自1956年至1965年,民革市委员会的机关编制增至7人,将原有3个组改为处,并增设社会联系工作委员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委员会停止活动。1979年5月30日,成立民革市临时领导小组,蒋厚坤为召集人。至1981年12月召开第七次党员大会时,恢复民革市委员会。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委员会设立对台工作组。1984年12月第七届委员会产生后,设秘书、组织、宣传3个处和四化服务工作委员会、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编制9人。市民革成立至1985年,先后选举产生7届委员会,每届委员会由13名委员组成。
1952年,市民革支部筹委会下设16个小组,至1953年11月,成立14个支部(包括淮北支部),共有成员99人。1956年12月,市民革第二届委员会期间,基层支部调整为6个。1957年,因“反右”斗争扩大化,有54人受到错误处理,一部分人被开除民革党籍,成员减少为76人,直到1965年,才发展到99人。1979年5月,登记有成员71人。后对原先受错误处理的49人先后恢复组织关系,加上新发展的党员,至1985年,共有7个支部,160人。
一、市民革党员大会
1954年至1985年,共召开8次民革蚌埠市党员大会。
第一次大会于1954年6月14日召开,82人参加,主要审议民革蚌埠市筹委会三年来的工作报告,号召成员加强自我教育和改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会议选举民革蚌埠市第一届委员会,陈天任任主任委员,并选举10名出席民革安徽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二次大会于1955年4月召开,82人参加。会议总结了第一届委员会的工作,号召成员为实现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贡献一切力量。会议选举7名出席民革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三次大会于1956年12月召开,93人参加。会议审议批准第一届委员会以来的工作报告,号召成员积极参加增产节约运动,反对铺张浪费,为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努力奋斗。会议选举产生民革蚌埠市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天任,副主任委员李荫五,并选举11名出席民革省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四次大会于1958年10月4日召开,52人参加。会议总结民革蚌埠市委员会组建以来工作和经验教训,号召成员加强自我改造,积极参加“大跃进”运动。会议选举产生民革蚌埠市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蒋厚坤(主任委员缺),并选举8名出席民革省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五次大会于1960年11月召开,55人参加。会议审议批准第三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民革蚌埠市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蒋厚坤,副主任委员陈志孔。
第六次大会于1963年5月召开,82人参加。会议传达民革中央四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决议,传达民革省四届二次会议精神和决议,讨论国内形势,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审议批准第四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民革蚌埠市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蒋厚坤,副主任委员宋明高。
第七次大会于1981年12月召开,85人参加。会议审议批准第五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号召成员为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四化”建设服务,为促进祖国统一贡献力量。会议选举产生民革蚌埠市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蒋厚坤,副主任委员金平、谢桂玉。
第八次大会于1984年12月6日召开,136人参加。会议审议批准第五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号召成员积极参加改革、开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活动,勇于开拓,勇于创新,进一步开创民革工作的新局面。会议选举产生民革蚌埠市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蒋厚坤,副主任委员周舜臣、谢桂玉、吴健翔。
二、市民革主要活动
1951年,市民革筹委会即组织8名成员参加怀远双沟乡的土改工作,支部筹备委员潘锷璋、陈天任分别担任皖北各界土改工作团蚌埠分团的正副团长。
建国初期,民革市委员会组织成员学习中共有关“镇反”、“肃反”的政策。抗美援朝中,积极开展和平公约签名运动,普遍订立爱国公约,给志愿军写慰问信、寄慰问品,并开展捐献活动,成员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支部筹委会委员潘锷璋一人捐献19300元(折成新版人民币),并带动工商界捐献购3架飞机的款,受到中央、省捐献总会的通报表扬。1951年后,民革成员还积极参加“三反”、“五反”运动。
1956年,市民革设立社联工作委员会,对原国民党人士及与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人士进行广泛调查和联系。对其中暂无职业的266人,有的组织他们学习,有的组织他们生产,通过社会实践使其获得改造。对与港台、海外有联系的成员和有关人士,则鼓励帮助他们建立通讯联络,在联络中介绍大陆解放后的发展变化。1981年,市民革贯彻民革中央提出的“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以促进祖国统一为重点”的方针,服务工作进入新阶段。到1985年,已有44名成员联系上“三胞”(台胞、港澳同胞、侨胞)关系118人。1983年,市民革面向社会办学,成立蚌埠中山业余学校,采取自办与合办、委办相结合的办法,先后开办了高初中语文、数学、财会、英语、美术等9个培训班,以及学制为三年的工业会计与商业企业管理班等,共结业学员1729人。1985年,会计培训班已成为综合性学校,正式定名为蚌埠中山业余会计学校。30余年来,市民革团结和推动成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做出贡献,共有94人次,或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或受到各种奖励。
建国后,民革成员中有26人先后当选为市历届人大代表,39人被推荐为市历届政协委员,部分成员担任政府及其部门的领导职务。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