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36年(1947年)蚌埠建市,由市政府统计室开办统计业务。当时仅是对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进行调查,编制物价指数,业务量很少。
建国后1950年,市财政经济委员会的统计组负责指导全市统计业务,先后在工业、商业、基本建设等部门建立了定期统计报表制度。1953年起,开展了对全市人口、职工人数和工资、私营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等一系列普查工作,统计业务增多。1958年“大跃进”后,统计业务受到影响。当时过分强调统计工作的服务性,忽视统计监督作用。在浮夸风盛行时,许多统计数字失去真实性、可靠性。
1962年4月中央作出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后,市统计部门的工作回到正常轨道,逐步增加了统计分析、统计资料编辑、交换等业务,对1958年的一些浮夸数字也据实作了调整。“文化大革命”初期,统计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只限于汇总上报几种主要的生产统计报表。到1973年,统计工作得到加强,大部分定期报表统计得到恢复。但这段时间因过分强调统计为政治服务,统计数字又出现一些虚假、浮夸现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统计业务日趋完善,统计数字由过去以产值为主的单一型向以经济效益指标为主的多元型方向发展。特别在统计分析工作方面得到加强,服务范围扩大,为市各级领导经常提供决策参考资料,较好地发挥了统计工作的作用。
一、定期统计报表
民国36年(1947年)起,市政府主要对人口及财政收支进行年报统计。建国后1950年至1954年,市财政经济委员会陆续在国营企业中建立了工业、商业、基本建设等专项定期报表制度,1957年又增加劳动工资报表。1961年11月市统计局成立时,定期统计报表已较完备,仅工业定期报表就有工业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技术经济指标等数据,年报中还增加金属切削机床、锻压设备拥有量及企业生产能力、单位成本等数据。
1959年至1961年和1970年至1979年间,市统计局配合省统计局,两度实行工业产值日报制,1980年后移交给市经济委员会执行。
1977年,工业定期统计报表有8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内容,至1982年,须填报16项主要经济效益数据。1981年,商业、基本建设、农业、物资、劳动工资等部门在执行国家统计部门所规定系列定期报表和年报的同时,也填报经济效益方面的数据。至此,定期统计报表均根据国家、省统计部门及上级各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而制定,市不再单独制发定期统计报表,做到了口径一致。
二、统计调查
普查人口普查在建国后已进行3次,时间分别是1953年、1964年、1982年的7月。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经济方面进行了多项普查统计,其中有:1958年1月的物资普查,1959年5月的商品库存普查,7月的商业网点普查,9月的钢铁工业及相关工业普查,1961年的物资库存普查等。1973年9月,曾进行金属材料、煤炭库存普查。1985年,全市进行了房屋普查。
重点调查及典型调查民国36年(1947年)起,市政府曾开展30种市场商品的价格调查,用于编制省所需要的物价指数。建国后1954年、1955年,配合对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市人民委员会分别进行了对私营企业、个体手工业重点行业及职工状况的调查。接着到1961年,重点调查项目较多,主要有:1957年对城乡历年人口的典型调查;1959年对职工基本情况的调查;1960年3月对工业机械化程度情况的调查,4月对业余教育、半日制教育、扫盲情况的调查;1961年8月对重点工业行业及传统手工业产品恢复情况的调查,9月对重点工业企业统计工作情况的调查等。嗣后,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较少,主要是1971年进行了大型、高精度机床和大型锻压设备的调查。
抽样调查1957年,市统计部门进行职工家庭情况一次性抽样调查,调查总户数为98户共495人,调查内容有职工家庭收入基本情况、每人每月平均现金收入、生活费支出及构成比重、每人每月平均购买商品支出(分阶层)、购买的主要商品等。此项调查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每年都进行一次。1962年起,市统计局又开展对农业产量的抽样调查,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即中断。1983年6月,恢复城市居民家庭情况的一次性抽样调查。1984年5月,恢复对包括三县一郊在内的农业产量抽样调查。
三、统计资料整理
历史资料整理1962年6月,为使历史统计资料得以完整保存,市统计局开始编制建国以来的历史资料。所编资料分“一五”时期和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两部分,以“一五”时期资料为主。“一五”时期资料又分综合、工业、农业、基本建设、交通邮电、商业、财政金融、劳动工资、文教卫生、城市公共福利设施,共10个部分;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分工业基本建设、财政金融、文教卫生及其他,共3个部分。1966年3月和1971年9月,市统计局分别编制出“二五”“三五”时期国民经济统计历史资料。1980年1月,编制出时间长达30年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包括人口、劳动工资、工业、农业、基建、物资、交通邮电、商业、财政金融、教育卫生、城市公用事业等内容,从总体上反映了建国后全市国民经济的变化情况。1983年7月,固镇、怀远、五河三县划入蚌埠市,为反映全区域历史变化,于1984年7月编制出含三县的1949~1983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设有综合、农业、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及物资供应、财政、商业、教育、卫生等内容。
年度资料编辑1962年4月开始,市统计局编制年度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一般在每年的4至10月份完成上年度资料的编制工作。1966年至1970年,因“文化大革命”动乱,该项编辑工作中断,1972年又恢复编辑。1962年至1985年,共编辑出建国后年度统计资料19本。
四、统计分析
50年代,统计分析只侧重于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1961年后,在提高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水平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专题分析、横向对比分析等。“文化大革命”期间,统计分析工作基本中断,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恢复。1979年,市统计局统计资料分析有3篇,后成倍增加,到1985年,累计407篇。其中按专业分:工业152篇,商业88篇,综合68篇,基建47篇,农业25篇,劳动工资21篇,物资6篇。
计划执行情况分析50年代,计划执行情况分析着重在工业方面,简述计划完成情况的好坏及其原因,1961年后,在分析中还能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项分析活动形成制度,数量逐年增加,至1985年,共写出180篇,平均每年约25篇。分析范围除工业、商业、农业外,扩展到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工资、物资、人口等,内容上也改变过去就数字论数字的情况,注意用资料分析出带倾向性的问题。
专题分析1961年,市统计局曾专门进行小农具供应量的调查,并写出专题分析材料。1962年,又写出11篇经济工作的专题分析材料。进入80年代,专题分析注重针对性,为市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平均每年都写出20多篇。其中,《廿年内工业总产值翻两番的计算》、《实现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计算分析》、《山芋干综合利用简析》、《从钢铁厂第二次下马看国民经济调整的必要性》,《一千户居民家庭基本生活情况》、《技术进步的成就及其对产值增长的影响》等,都得到经济部门和市领导的好评,一部分分析文章被有关刊物选登。
横向对比分析该项分析在60年代初有少量成果,后一度中断,至1972年恢复。70年代前,横向对比只限于省内城市,大多是与芜湖市比较。1983年全国首届中等城市资料交换会议后,横向对比分析材料数量增加,对比范围从省内扩大到省外近60个市。1980年至1985年,共写出38篇对比分析报告,其中,《十七个同类城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比较》等材料,为市领导及有关经济部门决策提供了参考。历史资料分析1981年,市统计局分别写了《三十一年几个时期工业主要经济效果比较》、《1977~1980年全民独立核算工业几项经济指标分析》等材料。1984年,又撰写出《蚌埠的三十五年》分析汇集,从工、农、商、财政、城市建设等方面对发展情况做全面分析,反映了建国后蚌埠市取得的成就。至1985年,共写出历史资料分析20篇。
预测分析市统计局从60年代开始,进行一年一度的粮食产量预产分析,但方法较简单,分析质量不高。1982年,开始采用统计学科学方法进行预测分析,至1985年,共写出15篇分析文章,涉及商业、人口等方面。其中,《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发展变化及近期预测》、《人口增长趋势和近期预测》、《1985年社会商品零售额预测》等材料,被评为较好的分析文章。
五、报表管理
1953年,市首次进行统计报表的清理工作,对擅自拟订的报表一律废止,并规定各单位统计人员对非法报表有权拒报。1962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统计报表的清理精简工作,共清理317种报表,其中保留283种,废止34种。1964年7月10日到8月20日,清理涉及30个主管局、行、社、区的933张统计报表,其中废除109张,保留824张。通过清理工作,逐步形成一套报表管理制度。
1965年5月,市统计局选择染织厂进行报表改革试点。试点取得经验后,即在全市范围内对计划、财务、技术、工劳、物资等报表,包括凭证、记录、台帐等,逐表进行登记,然后按“砍、并、改、留”的要求,进行报表改革。这次改革,共清理出各种报表1786种,废止570种,改变报表报告期的35种。
1982年起,市统计局开始执行《安徽省统计报表管理暂行办法》,发现有违反规定的做法则依法纠正。
六、统计资料交换
1961年市统计局成立后,陆续与兄弟市、地区建立资料交换关系,交换的资料包括统计分析资料、年度统计资料汇编和其它历史资料汇编等。
60年代建立的统计资料交换关系,在省内主要是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淮南、淮北等市及阜阳、宿县、六安、徽州、宣城(原为芜湖地区)、巢湖、池州(已撤销)等地区,在省外主要是常州、保定、宁波、南京、齐齐哈尔等市。“文化大革命”初期,资料交换中断,1971年恢复。1981年,省内交换城市中增加了六安、屯溪、黄山、宿州等市,到1985年底,已与省内全部城市、地区建立了统计资料交换关系。1983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统计局发起中等城市统计资料交换活动,蚌埠作为成员市之一,扩大了资料交换范围。1985年,已与国内60多个城市建立有资料交换关系。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