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肉类联合加工厂建筑该厂位于凤阳东路,第一期建厂工程由国家商业部设计院设计,总投资60万元(折成新版人民币),为50年代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之一。1955年11月动工兴建第一批工程,主要有肉脂厂房、冷库、辅助厂房、厂区宿舍、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等46个单项工程,建筑总面积2.9万平方米。建筑物多数为砖混结构,也有一部分为混凝土结构。主要建筑物特点是对绝缘、保温等方面要求较高,有的既要求防潮、保温、抗冻,又需要隔气。对需保温、抗冻的建筑,施工中分别采用泡沫混凝土或软木。该工程由市建筑公司承担施工,1956年7月交付使用。1966年和1985年,市建筑企业分别承建完成该厂的九千吨冷库和万吨冷库,也达到了隔气、保温等方面的要求。
卷烟厂新厂房建筑该厂1957年起厂址在南岗一路西首路北。1979年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决定在西郊工业区吴湾路建新厂房,1980年动工,建筑面积3.57万平方米,其中主厂房1.75万平方米。新厂房设计以南斯拉夫尼什烟厂为模式,吸收日本、美国同类厂房优点,按照全封闭、全空调、全除尘的要求建筑施工。车间内有两条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各工序由集中控制室操作。工程由冶金工业部马鞍山钢铁设计院承担设计,市第一建筑公司承担施工,1983年竣工交付使用。
平板玻璃厂建筑该厂位于涂山路,自1958年6月开始建厂,翌年部分投产,1972年全部建成投产。建筑项目主要包括溶制车间、切装车间、煤气系统、原料车间等。主要车间分别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和砖混结构。1975年该厂进行烧油工程改造,兴建1000、2000、3000立方米拱顶油罐各一座,采用气顶法施工获得成功,省建筑工程局等单位曾派员到现场观摩。1985年,该厂九机窑浮法生产线工程“上马”,总投资8800万元,已列入国家重点工程之一。该工程建筑设计由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承担,已于7月份开工。历年来,平板玻璃厂的土建施工和安装工程,大多由市一建公司承担。
纺织厂建筑该厂座落在涂山路,占地面积27.8万平方米,1958年建厂。当时由市建筑公司承建其主厂房。全部锯齿形连跨单层厂房坐北朝南,宽139.77米,纵深135.45米,共26排,建筑面积2.65万平方米,为安装5万纱锭的582型半全能厂房。施工中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预制锯齿形三角屋架,薄壳预制板上设隔气、保温和防潮层;屋面先是平瓦,后改为石棉瓦。厂房内设全空调和温湿度装置,恒温保持在26℃。该工程由国家纺织工业部基建局设计院设计,当年竣工投产。1981年,该厂又增建2.3万纱锭混纺车间一幢,由市三建公司承建,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为预制框架结构,于1982年8月竣工。按考核工期提前71天完工,验收综合评定分87.49分,评为市级全优工程。
第二空气压缩机厂建筑该厂位于南郊,1959年开始筹建,1974年建成,主要建筑项目有锻工、铸工、金工、铆焊、清砂、铸铁等车间。该厂厂房建筑中,多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工装配化程度高。施工中现浇杯形基础,采用I字型预制柱梁,有15M、18M、21M三种钢筋混凝土屋架,另有预制天窗架、大跨度薄腹梁、行车梁等;大型预制屋面板上铺二毡三油防水层。该厂建筑工程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和市建筑公司设计室共同设计,主要建筑项目和配套的福利设施工程项目由市建筑公司承担。
柴油机厂建筑该厂位于长征路,60年代进行扩建改造,主要厂房有铸、锻、铆、焊、制芯、金工、机修、工具、热处理、清砂、装配、试车等大型车间,建筑总面积为8.97万平方米。在建筑设计上采用过“建筑法作业图表”,对号入座,清晰明了;结构件取标准化,装配化程度高。其成品库工程,是市第一座推广应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门式构架,高度6.5米,跨度为15米,采用杯形基础。全部工程由市建筑公司承建。
酒精厂建筑该厂位于涂山路中段,1980年4月扩建啤酒车间,建筑面积3308平方米,主体工程总高度为31.9米,七层,系全框架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开工后,施工企业以240个工日全面竣工,按定额提前128天。工程质量评分鉴定为91.6分,成本降低率为4.41%,被评为市级全优工程。后该厂又进行扩建,安装了一套罗马尼亚啤酒包装线和西德两万吨灌装机。该厂主要工程由市一建公司承担。
安徽财贸学院新址建筑该院新址位于东郊,1981年筹建第一期工程,至1984年底大小施工项目完成31个,竣工面积达6.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大楼建筑面积7399平方米,系五层全框架结构;食堂兼礼堂工程,采用30米跨度的钢屋架,砖混和框架兼有结构。经市级鉴定评选,有教工食堂、图书馆、礼堂、操场等8个单项工程评为全优工程,其余为优良品级工程。该院工程由市建筑设计室设计,市一建公司施工。
工人俱乐部建筑位于中荣街中段,1954年兴建,翌年竣工,建筑面积1415平方米,为当时市内第一座较为美观的综合性影剧场。该建筑为砖木结构,室内首次采用石膏花纹装饰,略带民族建筑风格;吊顶灯槽的设置也简朴大方。该工程由市建筑公司设计和施工。
长征影剧院建筑位于涂山路,建筑面积2680平方米,1975年动工兴建。该院建成后,正门外广场宽敞,门厅三层,总高15.35米。穿过门厅,则有观众厅、休息室、放映室和演播室,舞台后台总高为21.15米,可布置多种布景。工程为砖混结构,采用预应力24米跨度的后张法钢筋混凝土屋架;屋顶为塑化吸音板吊平顶,墙壁采用拉毛吸音内粉装饰。该工程1979年竣工,质量优良,由市建筑设计室设计,一建公司施工。
科学文化宫建筑座落在胜利中路。该建筑共三层,砖混结构,室内地坪绝对标高27.5米,建筑物顶部绝对标高为49.95米。平面布置为矩形,一字排列,正面宽度103.76米,进深33.96米,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该宫正立面设四座凸出于外墙的4.1×4.4米和4.4×8.8米四层高的角楼,以显示突出竖向线角。正门矗立高18.8米的6根直径为1200毫米的钢筋混凝土斩假石园柱,上端饰以齿轮和麦穗图案,略带民族风格;门前砌筑宽阔台阶,斩假石踏步阶向上13级至室内大厅。内部东、西两侧各有30.2×15.2米天井庭院两方,借以扩大内部采光空间。该工程1968年11月开工,1972年竣工,由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市一建公司为主组织施工。
科技大楼位于胜利中路,坐北向南,高十层,地面以上总标高为34.4米。大楼建筑面积2941平方米,设地下室,以B8级自防水抗渗混凝土制作底板、墙面。工程系全框架结构,外装饰色泽淡雅、柔和,墙裙为红色水磨石,横向线条均用紫红色水刷石。各层阳台栏板采用红白石子各半的配合比水刷石,出沿线脚则用白水泥、白石屑粉面,外刷两度白乳胶。楼地面凡门厅、踏步、走廊、楼梯及底层大厅、餐厅和八层楼厅,均铺设以玻璃为分格条的本色水磨石子。屋面上铺二毡三油一砂防水层。该工程1976年12月开工,1978年12月竣工验收,质量评为优良,由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第一建筑安装公司施工。
百货大楼位于淮河路,于1954年11月破土动工,历时9个月建成。工程为三层营业大厅,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井字型楼盖梁,砖墙围护,总高13.35米,刚性屋面。整个结构形成两个半圆立面,别具特色。该楼各层楼地面皆为紫铜皮分格图案的彩色水磨石,内墙裙及柱裙以1.5米高的绿色水磨石台度;外立面装饰,在二、三层条形立柱之间以斩假石作底,配制回纹图案,观瞻古雅,色泽调和。勒脚和门楼为纯玄色磨石子,女儿墙外侧配以汰石子饰面并设置图案花饰,为当时建筑物外形较美的楼房。该工程由市建筑公司设计和施工。进入80年代,连接大楼北侧又建新的营业用房,内外装饰已显示出80年代特色。该楼经扩建,整体建筑已形成四合院式样,中设宽阔天井庭院。
人民商场建筑座落在中荣街,座东面西,总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由五层、十层、六层3个自然段组成。工程由市三建公司承包,1984年9月动工,1985年10月竣工,工程质量评为优良。北首的五层部份,25个独立柱基支承整个建筑物,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楼面均采用预应力多孔板。建筑底层为商场,上面四层作为办公用房和职工教室。向西迎中荣街的十层部分与六层部分相连,总高度44.5米,基础采用整板筏式带梁钢筋混凝土现浇,埋入深度为3.10米;主体为框架结构,以29根钢筋混凝土柱到顶;各层以9道主梁和3道主次梁连接,设5道剪力板墙。商场有甲、乙两座楼梯,甲梯通至十层,乙梯通至四层;外跨至北侧与二层外走廊相通,成折角式露天外楼梯。下方地面设花坛、凉亭和假山点缀,俨似花园式商场。该工程由市建筑设计室设计,市三建公司施工。
第三人民医院建筑该院座落在胜利中路,1952年11月破土动工,1953年12月竣工,建筑面积7414平方米。平面布置成I字形。该工程住院部房屋系三层,两翼二层平台可作伤病员活动凭眺场所,为仿照上海市中山医院样式。楼房外型小巧玲珑,四落水青平瓦屋面,结构严谨。住院部走廊设置宽阔的钢骨水泥斜坡推梯,径通各层。该院西北角经扩建,建起综合性门诊部,廊门与住院部相通,既分割又连贯,建筑布局较合理。该院建筑工程由华东建筑工业部建筑设计公司设计(市建筑公司派员参与),市建筑公司施工。1984年10月,该院又建成干部病房楼一幢,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为砖混结构,四层,总高15.25米,平面布置成“L形”,北端中心轴线与原建筑的病房楼走道相接。在新老建筑物衔接之间设沉降缝,按七度抗震设防。该工程由市建筑设计室设计,市二建公司施工,工程质量评为市级全优。
天桥清真寺建筑位于天桥南侧华丰里,民国31年(1942年)扩建,由已故魏廷君技师设计和组织施工。寺院建筑面积752平方米,主楼为大殿3间,砖木结构,座东朝西。底层青砖灰瓦,四角挑檐,仿清代古建筑样式。内部屋架为花旗松方形叠式大梁,结构牢固坚实。二层以上砌筑成六角形“望月楼”,盘梯可登顶层。屋盖为木构架,伞形承托。解放后,该寺房屋曾多次加以修整。1981年国家拨款5万元,重修该寺“望月楼”,屋顶改成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楼加高4米,外形依旧;屋面改用黄、绿两色硫璃瓦,脊中心用叠式瓷缸,耸立不锈钢制的“入天新月”标志。该楼总高21米,明为三层,实高五层,正门南北两侧各设门庭一座,中置“照壁”一方。楼身正西面上下,依次镶嵌青灰色方形磨砖,拼成横匾两块。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