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蚌埠的手工业均采用作坊式的小生产者的管理方法。业主一般自己参加劳动,对自己的亲属或雇工言传身教。近代工业的厂主在工厂内部制定有一定的管理章法,但整个管理工作较为简单。许多采取股份式经营的工厂,股东一般聘请专人管理。如民国16年(1927年)开业的凤阳制革厂,厂主将工厂管理工作交给帐房,帐房每交牛皮一张,得银元一块;交马皮一张,得六角到七角。帐房得款后再对工人分配。各厂主对工人或雇工控制较严,一般采取延长工时、扣发工资、为厂主提供无偿劳役等办法,以增加盈利。民国20年开工的义聚永锅厂,厂主对学徒只管饭食,不发工钱,学徒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三年师满后由厂主发给每月4~6块银元的工薪;遇有工伤病死,厂主不问。为获取较多利润,大多数厂主对原料的购进和使用控制较严,对产品销售往往多出花招,以求竞争取胜。民国32年创办的兄弟烟厂,为打开产品销路,除扎一辆彩车,上街宣传产品外,还在一些烟包内置放彩票,用此方法,其产品销量增大。
城市解放后,对几家接管的官僚资本工厂迅速实行军管,派军代表管理企业;对数量甚多的手工业作坊和私营工厂,初期不废除旧法,对原班人员实行原职、原薪制度,但注意发挥工人作用,靠建立工厂工会维护工人合法权益。1950年起,在部分私营厂家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同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注重在私营工厂调整劳资关系,普遍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废除对工人随意加班加点、扣发工资、逢年过节给厂主送礼和为厂主提供无偿劳役的陋习。1951年,根据全国工业会议的要求,开始在公营工厂实行厂长负责制。1952年下半年,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中,提出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为实行经济核算制做准备。在全市机械工厂中开展生产能力查定工作,为改进管理做准备。
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在企业管理上多学习苏联的经验,主要是推行厂长负责的一长制,以实行生产作业计划为主,逐步将企业的生产、用工、工资、基本建设、原材燃料消耗、安全等方面纳入计划管理。国营工厂产品品种和产量,一般由市工业局编制计划下达,工厂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到车间、班组的作业计划。各工厂成立质量检验科,配备较强的干部担任科长,并建立产品质量检验制度。1954年,在机械等行业开展学习鞍钢机械总厂青年工人王崇伦首创精神的活动,推动工厂技术革新;部分企业开始建立正规财务计划和预决算制度,以及成本分析和经济核算制度。在基本完成对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1957年根据毛泽东关于“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市对国营工业企业放宽一些权限,对企业仅下达产品产量、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利润4项指令性指标。1958年开始国民经济“大跃进”,一些企业管理机构撤销,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不再坚持。在“大跃进”中,钢铁等行业实行军事化管理,一些工厂一度改为团、营、连建制。1960年,在工业战线推广鞍钢经验,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工人、技术人员、管理干部的三结合。其间虽然贯彻中央关于重新加强企业管理工作的指示,但管理混乱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1961年后,贯彻《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即工业七十条),并针对三年“大跃进”带来的管理混乱现象,相应恢复和完善计划管理、生产调度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产成品管理、财务成本管理、劳动工资管理、安全管理、班组管理等制度,部分企业制定了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专用资金的管理制度。各项管理均由经济综合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企业提出要求,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加以落实。各工厂普遍对工人制定有劳动定额,逐日考核。在收益分配上,多数企业实行等级工资制,并采取工资基金加奖金的办法。对一线工人工资发放,多以计时工资为主,以计件工资为辅。在企业领导体制上,强调在党委领导下,建立由厂长负责的生产行政指挥系统,并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1964年,全市开展以“工业学大庆”为中心内容的比学赶帮运动,在工业企业普遍移植大庆管理经验,做到从严从细管理企业,并很快涌现出一批大庆式管理的先进企业。1965年下半年,根据全国工业交通会议要求,部分企业精简机构,管理层次减少。另外从1961年起,工业企业普遍开展质量“信得过”活动,创建“信得过”生产班组,使质量管理由单纯依靠检验人员被动地检查把关,变为增强工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信得过”活动中,要求工人生产的产品自己信得过,检验员信得过,用户信得过,国家信得过,并实行“三自三检”的办法,即自检、自分、自记和首检、中检、入库检。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鼓吹“踢开党委闹革命”,将工业企业一整套管理制度诬蔑为“管卡压”,鼓吹“工厂可以不出产品”等,使工厂各项管理受到严重破坏。1966年,各工厂均取消奖金制度,助长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1968年后,工人上班首先列队朗读毛主席语录,跳忠字舞,然后才能进入岗位。各工厂遇有毛泽东“最新指示”发表,则立即停产开会、游行。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中,在“不为错误路线生产”的口号下,一些企业停产、半停产。1975年虽对工业管理秩序进行过整顿,但时间不长即被否定。
1979年起,加强企业管理工作,注重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文化大革命”中一些靠“造反起家”的人,清除出企业领导岗位。1982年后,对81户重点企业的领导班子分期分批进行调整,按照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要求,配备工厂领导干部;同时贯彻《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国营工厂厂长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暂行条例》,探索建立党委集体领导、职工民主管理、厂长行政指挥的体系,但在实践中三者关系一直难以处理。从1984年起,突出厂长(经理)中心地位,普遍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业战线拨乱反正,各项管理制度得以恢复,并逐步开始企业管理上的“转轨变型”,即由单纯生产型管理变为生产经营型管理,由追求产值、产量、速度的管理变为注重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
在生产和质量管理上,多数企业实行厂部、车间、班组三级管理,车间设有考勤、统计、质检、安全、卫生、宣传、调度、设备管理八大员,岗位建立有生产台帐,各工种、工序制定有工时定额或产量定额,实行百分制考核。1978年后,全市工业战线每年开展一次“质量月”活动,增强职工质量意识。1979年起,开展产品创国优、省优、市优活动。同年,仅市染织厂在色布生产线上即设有群众性质量检查点216个。随后,工业企业普遍引进日本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将产品的事后检验变为防检结合、以预防为主;将单纯的检验把关变为全体人员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将日本创建的QC小组同创建“信得过班组”结合起来。1983年,仅市机械行业就成立有QC小组150个,质量管理机构40个。1985年10月,全市133个企业中成立全面质量管理小组743个。在开展该项活动中,还组织企业按产品质量标准生产,全市按标准生产的主要产品达607种,覆盖率为83.3%。在劳动工资管理上,1979年全市工业企业恢复奖金制度,奖金多少和个人超额劳动挂钩。同年,二轻系统12家服装厂和制鞋厂恢复实行定额计件工资制。1981年后,普遍实行企业内部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将奖金和工资的一部分与劳动成果挂钩。到1985年,签订内外部经济承包合同的企业均占90%以上。1983年,对新招工人试行合同制。为保护工人劳动安全,1980年后,市经委、劳动局和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督促企业建立机构,并经常开展安全检查,督促安全法规的落实。1985年,工业战线共建立专职安全机构260个,有专职干部460人。企业则建立内部三级安全管理网。化工行业是事故多发行业,通过建立安全管理网,将安全工作同经济责任制挂钩,并进行设备安全改造,“六五”时期,全系统事故起数比“五五”时期下降31%。
在原材料、能源管理上,1979年后,市和主管局层层制定、下达消耗计划,列入对企业的考核范围,企业对车间、班组、个人也下达定额,与奖惩挂钩。1982年起,市每年举办一次“节能月”活动。
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上,市计委、经委和企业主管部门均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定期下达计划,按投资额大小实行分层次审批,防止乱上项目。多数企业也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管理,有的实行项目责任制,责任到人。市根据建国后国家拨款兴建大型工业项目较少的情况,自1980年起,重视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老企业的更新改造,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量。“六五”时期,仅全民所有制企业技术改造投资2.6亿元。其投资来源,国家投资仅占10.7%,国内贷款占72.4%,自筹及其他投资占16.9%。为发挥设备效益,1979年后,一部分工业企业设有专职设备科,未设科的也都有专职管理人员。1985年,仅重工业系统就有设备管理、维修人员1240人。全市大中型企业设备管理人员齐全,设备有专门档案,设备的说明书、图表、图册及安装验收、修检、校验等资料,均有专人保管。
在营销管理上,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普遍建立产品自销机构或网点,扩大销售队伍,有的还专门建立市场调查、信息反馈、售后服务等组织。“六五”时期,全市工业企业在省内外共建立自销点2000多个,有100多家企业建立了国内联销网。
企业整顿工作建国后蚌埠市工业企业整顿工作共进行过3次。1961年进行第一次整顿,针对三年“大跃进”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混乱现象,按“工业七十条”要求,着重整顿企业的领导体制,加强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挽回“大跃进”失误造成的损失。1975年进行第二次整顿,针对“文化大革命”给工业管理带来的严重影响,整顿工业管理秩序。但时间很短,即因开展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中止。1982年至1985年进行第三次整顿,针对“文化大革命”对企业管理的破坏,各级都成立整顿机构。列入整顿的重点企业达369户,主要整顿企业领导班子,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完善经济责任制,整顿劳动组织和纪律,整顿财经纪律。在整顿中同时开展创“六好”企业活动。整顿后陆续按标准验收。1985年10月,列入整顿的企业全部验收合格。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