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8年在“大办钢铁”运动中,蚌埠开始形成冶金工业。是年8月1日,市成立冶金工业指挥部,当时在缺乏矿源的条件下,先后建立蚌埠钢铁一厂、二厂、三厂、四厂及地委钢铁厂和工农兵钢铁厂等25个钢铁企业,建立土、小高炉近200座(不包括单位自筹资金建立的365座小高炉),直接投入钢铁生产的职工达2.9万余人。矿石多从外地调进,并动员男女老少收集废钢铁。在所谓保“钢铁元帅”升帐中,全市动员11万人投入“大办钢铁”运动。从蚌埠到凤阳大洪山近百公里的山路上,由汽车、板车、手推车、三轮车、自行车组成的搬运矿石的队伍,达两万人之多。1959年4月起,全市人民齐动员,在西郊开挖了“钢粮河”,用于运输物资。1959年,钢铁厂减为9户,职工1.16万人,拥有高炉43座519立方米,转炉15座23吨。至1961年的4年间,累计产钢27209吨,生铁236084吨。后终因资源缺乏,1962年钢铁工业“下马”。5年内,钢铁工业基建投资3587万元,企业亏损6740万元,合计损失10327万元。
1958年,中区淮凤公社开办有色金属冶炼厂,主要熔冶回收的废铜、废铅。1962年,该厂与东区龙湖冶炼坩埚厂、新兴化工厂曹山分厂合并,迁址曹山建立蚌埠冶炼厂。1965年,为解决钢材不足的困难,市利用钢铁厂“下马”设备,开办轧钢厂。70年代,又分别筹建了有色金属材料厂(后易名金银制品厂)、铝材厂。1970年在就地解决钢铁原料的呼声中,市重新成立钢铁会战指挥部,将钢铁厂易地锥子山重建,第二次“上马”。当时有55立方米高炉一座。为确保铁矿石的供应,一面在怀远马头城和凤阳大洪山筹建两座小型铁矿,一面调集车船由江南铜陵购运矿石。这样生产出来的生铁,每吨成本比国家调拨价高出一倍以上。二次“上马”的钢铁厂,投产10年,累计生产生铁13.41万吨,年均13412吨,但同期累计亏损达4000万元,不得不在1980年再次“下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吸取冶金工业发展的教训,主要在各种线材轧制和改制上发展。1985年,该业轧制钢材3.22万吨,其中线材2.77万吨,普通小型钢材和焊接钢管各2000多吨。另外,生产电解铜10吨,轧制锌及锌合金材655吨,铝成品材870吨。该业6户企业,职工1335人,年工业产值3039万元,产品销售税金205万元,销售利润213万元。
蚌埠市1958~1985年钢材产量表单位:吨

一、金属压延产品选介
圆钢轧钢厂出品,1966年开始生产,分直径10~32毫米等品种。产品主要用于机械加工、房屋建筑等,销售安徽、江苏、河南等省。
盘圆轧钢厂出品,1970年开始生产,分直径6.5~10毫米等品种。产品主要用于机械加工、房屋建筑、水泥构件,销售安徽、江苏、河南等省。
铝材铝材厂出品,1978年投产,规格按保温瓶(杯)外壳的要求分别轧制,厚度为0.41~2毫米,为保温瓶(杯)生产配套服务。产品销售于芜湖光华玻璃厂、蚌埠玻璃厂、蚌埠保温杯厂及兰州、西安、徐州、太原等地玻璃制品工厂。
锌材铝材厂出品,1982年投产,品种有锌片、锌饼、锌版三种。锌片、锌饼按电池筒的规格加工,为电池行业服务,主要供应合肥电池厂。锌版厚度有1.2和1.5毫米两种,主要供印刷行业制版用,其腐蚀性能、光洁度均达到制版要求。
二、冶金及金属压延工厂
1958年在“大办钢铁”中,除各单位自建小高炉外,市属钢铁厂有25户,1959年后,钢铁厂逐年减少,1962年全部“下马”。1958年,中区淮凤公社办有有色金属冶炼厂。1966年,轧钢厂建成投产。70年代后,又分别建成几家工厂,至1985年,共6户企业,全为小型,其中:钢压延加工业3户,轧钢厂、金属材料改制厂、吴郢轧钢厂;铜冶炼业1户,冶炼厂;有色金属合金业1户,铁合金厂;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1户,铝材厂。
蚌埠轧钢厂市重工局所属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位于大庆路6号,占地面积5.7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该厂于1965年破土动工,翌年5月投产,属集体企业,归市手工业管理局领导。当时全厂仅有一台5×250横列式轧机,设备简陋。1970年,工厂转为国营企业,划归市重工业局管辖。1978年后,进行两次较大的技术改造,提高了产品产量、质量。1965年至1985年,工厂累计固定资产投资636.4万元,形成固定资产原值623.2万元,净值423.7万元,工业设备原值401.8万元,动力机械总能力5700千瓦。全厂职工490人,普通钢线材年产2.77万实物吨。年工业产值1595万元,产品销售税金135.7万元,销售利润142.7万元
蚌埠铁合金厂市重工局所属集体所有制小型企业,位于大庆路,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2385平方米。该厂筹建于1970年,初名中区火石厂,属区办企业,时有职工6人,个人自备生产工具。1976年迁至原蚌埠钢铁厂旧址,自筹资金建厂房,生产氮化稀土,更名为稀土金属厂,1979年改名为有色合金厂,划归市重工业局管理。1982年,增加稀土合金产品,改名为蚌埠铁合金厂。1970年至1985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74.7万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8.8万元,净值44.7万元,工业设备原值44.3万元,专用设备价值3万元。1985年,全厂职工194人,年产铝合金722吨,年工业产值492.7万元,产品销售税金30万元,销售利润48.5万元。
蚌埠铝材厂市一轻局所属集体所有制小型企业,位于胜利东路龙子河西畔,占地1.7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5838平方米。该厂筹建于1977年,1978年7月正式投产。其前身是1973年由东区组建的塑胶水瓶壳厂,属东市区区办企业。后因塑胶水瓶壳滞销,1977年以30万元贷款作资金,购置轧机、熔炉、冲床等设备15台(套),转产加工铝材,为保温瓶生产冲制瓶壳肩、底、把、杯等,工厂更名为蚌埠铝材厂。1979年,工厂划归市一轻局领导。1982年因铝材缺口较大,新建锌材车间,生产为电池配套的锌片、锌饼。1983年试制锌版。1977年至1985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36.7万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26.7万元,净值157.1万元,工业设备原值145.9万元,动力机械总能力1677千瓦,专用设备价值91.4万元。1985年,全厂职工359人,年产锌及锌合金材655吨,铝板材870吨,年工业产值707.8万元,产品销售税金31万元,销售利润22.4万元。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